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民俗语汇是民俗语言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俗文化的主要载体。色彩文化在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不同色彩的不同信仰本身也是民俗的内容,因而民俗文化与色彩文化之间必然产生一种相融关系,色彩民俗语汇就是丰富的色彩民俗积淀的结果。色彩民俗语汇在语义上的特征,与一般的民俗语汇相比,突出了色彩语素在整个语义构成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滁州学院学报》2016,(4):71-74
当涂民歌作为一种根植于当涂民间传统的艺术形式,它承载了广大民众的生存愿望和现实诉求,当地许多的民俗事项都可以从中得以折射与映现。通过对当涂民歌的田野调查及文献的整理与分析,发掘其当涂的民俗在民歌中的具体表现,结合当涂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运用民俗学的理论对当涂民歌的民俗文化进行阐释。以期正确理解和把握其民俗文化内涵,进而对当涂民歌实施更加有效地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3.
初探自然地理环境对民俗事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俗在其形成、发展、演变和传播的过程中,自然地理环境都对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地理环境的区域地理分异,对于民俗事象的区域特征、地域分异等方面更产生重要的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都对民俗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不同区域内主导因素和影响程度并不相同。分析和研究自然地理环境与民俗社会文化的相关关系,无论对于民俗学还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化巨变时代的新式民俗志——《中国民俗文化志》总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民俗文化志》(县、区卷)的指导思想是注重具体理解民俗与地方生活的关系,以体现文化巨变时代的文化自觉意识。当代地方民俗志需要以三点重要认识为前提:一、中国民俗的地方性是民族性与地域性交叉的表现;二、民俗志应该着力记述连续性的民俗传承,也要关注深层的民俗传承;三、结合对地方传统生活方式的把握,将比较容易描述地方民俗的特色,呈现民俗文化内在的逻辑关系,反映地方社会与文化的历史特征。民俗文化的地方传承也就是在历史上被一再建构的地方性象征体系,其中若干重要文化事象具有标志性意义。因此“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成为本志书统一采取的书写模式。  相似文献   

5.
民俗文化中的融合特性是具有实际社会功能的,在促进文化交流、经济交流、社会制度的良性运行、缓解人精神压力、陶冶身心、稳定社会生活等层面,都发挥出了其广泛的文化功能。所观察民俗中不同的民俗文化经民众比较、取舍和改造,各民俗文化在机能得以调适,自身得以保护后,共同得以传承和演进并对民众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强 《文教资料》2010,(35):99-100
史前时期,生活在关陇地区渭水中上游的伏羲部落以虎为图腾,虎的图腾崇拜在历史发展中作为一种文化基因以一种集体无意识方式保留在其后裔的文化血脉之中,形成了崇虎的民俗意识,并反映在与原始文化有直接联系的民间艺术作品之中,这在宝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尤为突出,表现为民间美术中的彩绘泥塑虎、布绣虎头帽、虎枕、百岁虎等。  相似文献   

7.
民俗与贾平凹的散文创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 ,文学艺术对民俗关注的历史源远流长。对民俗内涵的描摹与开掘 ,是贾平凹探讨民族文化与心态、表现创作的“民族的味”的一种尝试。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 ,有着几千年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由此孕育出来的民俗 ,在贾平凹散文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在这里 ,作者探寻地理环境、民情风俗与民间艺术 (如秦腔 )相互渗透的现象 ,感悟民俗文化 (民间艺术 )中蕴涵的生命意义与生命意识。贾平凹在散文中通过对“民间”民俗的表现来实践自己倡导的“大散文”理论 ,表达自己的“文化关怀”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俗文化,是当地人民生活形态的重要显现。而民俗课文,则是地方民俗文化的缩影。学生通过学习民俗课文,可以了解不同地域人民的风土人情、生活形态,也可以准确把握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意识形态,从而感受民俗文化的巨大魅力。本文从民俗文化与高中语文的相互促进作用出发,探讨如何能将这种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立足于鲁迅对《朝花夕拾》中的民俗描写来透视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所持的文化哲学观,打破仅仅将鲁迅当作一个激进的反传统主义者的刻板印象,为我们更好的理解鲁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鲁迅对民俗文化中生命力高扬的部分持体认和肯定态度。其中,儿童的经验视角和成人的叙述视角对民俗文化的不同情感取向造成了两者在文化哲学观上有限度的契合和张力.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俗文化现代性意义的生成。鲁迅对传统民俗落后一面的批判,立足.最也在于“立人”说关照下的生命力萎缩造成的国民性缺陷。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经济、文化也在发展中不断融合,我国传统文化也受到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对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地处白龙江河畔的舟曲县,藏汉等多个民族聚生活,舟曲民俗文化也在各民族的交流发展中逐渐形成,并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及文化价值而成为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利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多样化情趣及良好品质,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新亮点。然而,在时代变迁和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舟曲民族文化也不断受到冲击,其民俗现象及社会功用逐渐消失。本文通过对舟曲民俗文化对促进中小学生发展的实践研究,以期对中小学生的发展产生实际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渝东南民俗文化极具特色。对其进行科学分类、有效提炼、合理浓缩,弥补其区域弱点,发掘其文化内涵,突显其精神实质。树立良好的民俗旅游文化形象,能够打造出卓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具体思路是:建设土家族民俗文化数据库:借助区域整体性壮大旅游经济品牌效应;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实现最佳区域旅游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西川满台湾民俗题材文学中的中华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日据时期来台的日籍殖民作家西川满搜集、整理、创作了一些台湾民俗题材文学.其中的台湾民俗文化现象,大部分和闽南文化高度近似乃至完全一致,其实质是中国大陆文化向台湾的延伸与发展.西川满的台湾民俗题材文学恰恰成了台湾与中国大陆、台湾民俗与大陆民俗、台湾文化与炎黄文化血脉不断的反证.  相似文献   

13.
在民族一国家文化寻根、反思和重构的全球性语境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这是民俗学从学术概念到人类文化自觉的反思,是一个传统民间文化的现代性转变,也是人类追求文化共享和多样性的历程。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民俗带入传媒时代,对民俗学而言,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一转变过程是现代社会对民俗象征、民俗思考、民俗符号等多重意义的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14.
地方风土歌是反映地方风物、习俗、节令的歌谣,它不仅表现地方的风土习俗,也反映了人民的思想、生产和生活方式。湖州风土歌地方特色鲜明,乡土味很浓,反映了湖州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以文化视野来解读湖州风土歌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湖州地方历史和民俗文化的重要价值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俗文化的影响,本命年系列产品逐步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本命年系列产品不仅体现了人们崇红的民俗,同时也是人们借以相互传达爱意和祝福的物品。本命年系列产品需要结合民俗文化特色以及市场需求特点来进行包装设计,以使本命年这一传统民俗文化得到很好的诠释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落笔洞文化作为古人类遗址列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在文学、旅游、民俗等方面有着可以发掘、研究的余地。洞壁古诗文研究,探讨落笔洞洞名由来,发掘其在当地民俗文化中的地位,这些都是落笔洞文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文化的变迁是一切文化的永存现象,人类文明的恒久因素.民族文化也是处于不断变迁之中的.民俗旅游的介入,加速了民族文化变迁的进程.分析那些民俗旅游中影响民族文化变迁的因素,有利于我们正确开发民俗旅游和正确看待这些因素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新疆南疆维吾尔族特有的民俗文化现象“恰依”进行研究,探寻“恰依”文化的历史踪迹,解开“恰依”的文化遗传密码,阐明古代来自中原的茶叶和“恰依”的密切关系,发掘“恰依”民俗文化的成因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物质民俗、风俗民俗和1:2头民俗。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在教学中充分展示和利用这些文化是语文学科人文性质的体现,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教材中的民俗文化教学策略主要有三种:以民俗为主体,讲解风土人情;以民俗为线索,疏通文章内容;以民俗为点缀,活跃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20.
高台民俗是高台民歌共生共长的土壤,高台县流传的很多民歌反映了当地人的民俗风情,其中《放风筝》就有本地"转灯"习俗的呈现。考察这一习俗源流发现:它在河西走廊很多地方都有变异性的展演。不论怎样的形式,它或者体现着一种早期的军事需要;或者与道教文化有关;或者与蒙古文化的影响有关。所有这些说明这一民俗文化有着多元融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