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蕨类植物全世界约48科250属12000种,目前只有少数蕨类植物的生物学活性得到了研究,这些研究已经证明蕨类植物的药用价值及其在植物科学领域的重要性。本文旨在总结关于蕨类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特别是其抗氧化活性、抗肿瘤活性、抗糖尿病活性、抗病毒活性、抗炎活性、抗菌活性、抗老年痴呆症和脑疾病活性等,可用于替代医学的各种人类疾病治疗。然而,它们的最佳剂量和治疗策略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食药用菌多糖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研究表明食用药菌多糖能促进人的免疫功能,它具有抗肿瘤、抗突变、抗艾滋病(HIV)、降血压等功能。多糖活性成份是β—(1—3)—D—葡萄糖。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主要从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功能、清除羟自由基功能及抗DPPH自由基能力测试来评价香菇胞外多糖抗氧化功能。在浓度为0.30mg·m L-1条件下,香菇胞外多糖对羟自由基、DD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6.23%和62.58%,而如果浓度为0.25mg·mL-1,香菇胞外多糖能将68.12%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实验结论最终表明,其抗氧化能力比较突出。此外,对香菇胞外多糖的抑菌活性及其抑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证实:酸碱度值如果处在5-9之间,香菇胞外多糖则全面存在着抑菌活性,其中最强抑菌活性发生在酸碱度值pH=6时。结果证实,该菌株的酸碱抑菌谱比较广。而且这种香菇胞外多糖的热稳定性能较好,121℃条件下30min处理,抑菌活性依然不会受到明显影响。香菇胞外多糖的生化特征良好,有效奠定了其未来的发展与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4.
生药麻黄是临床上应用很久的药物。其草质茎可用于发汗、解热、止咳和抗炎等作用。近来报道,麻黄草茎中多糖具有降血糖作用。但对其果实的研究未见报道,我们对麻黄果实多糖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麻黄草质茎中的多糖含量进行了比较,经我院生理教研室初步试验其果实水溶液提取物不仅有降血糖作用,而且还具有抗凝血、抗溃疡等作用,为寻  相似文献   

5.
以茶多糖为原料,通过发酵制备茶多糖褐色乳饮料.以茶多糖褐色乳饮料滴定酸度、持水力、感官品质、抗氧化活性等指标,研究茶多糖对褐色乳饮料品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多糖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发酵菌种产酸,显著改善褐色乳饮料的风味、口感、色泽及组织状态等感官品质,提高了茶多糖褐色乳饮料持水力和抗氧化活性.当茶多糖添加量为0.6%时,茶多糖褐色乳饮料具有适宜的滴定酸度、较好的持水力和较高的抗氧化活性,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6.
采用体外实验研究了金樱子多糖(RP)对小鼠肝脏自发性脂质过氧化、H2O2诱导的脂质过氧化、Fe^2+-Vc诱导的肝线粒体氧化损伤和H2O2诱导的红细胞氧化溶血的影响,比较了金樱子多糖和维生素C(Vc)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结果表明:金樱子多糖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且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其抗氧化活性明显高于维生素C.  相似文献   

7.
茯苓(Poria Cocos)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在《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的中药,并认为本品久服有安心养神、轻身延年的功效,具有很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多糖是许多中草药的主要免疫活性物质。茯苓多糖为中药茯苓的主要有效成分,纪芳[1]等用化学方法改造茯苓多糖,使多糖甲基化而提高了多糖的生物活性。将茯苓多糖进行一定的结构修饰后,分别得到羧甲基化、硫酸醋化、羟丙基化、羟乙基化、甲基化等茯苓多糖衍生物,可不同程度的改善其水溶性。其中,羧甲基化衍生物(CMP)具有较好水溶性和较高生物活性。大量实验证明,茯苓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增强机体免疫力、保肝、催眠、抗炎、消石等作用。本文就目前国内外针对茯苓多糖的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真菌多糖具有多方面的生物学活性。研究显示,真菌多糖在免疫调节、抗肿瘤、保肝和抗氧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药用潜力。本文对近年来真菌多糖的生物活性和提取工艺研究做一概述,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真菌多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怀山药活性多糖提取条件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怀山药活性多糖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最佳提取条件,应用于怀山药多糖的提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L9(34)正交实验,研究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次数以及提取时间对活性多糖得率和含量的影响,利用极差、方差分析得出影响怀山药活性多糖提取因素的主次关系为:料水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怀山药活性多糖提取影响显著的因素为:料水比,提取次数。怀山药活性多糖最佳的提取条件为:浸提时间在3h,浸提料液比为1∶10,浸提次数为3次。利用最佳的提取条件做重复实验,可使多糖平均得率达到17.18%.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对植物多糖,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草药多糖、真菌多糖已有广泛的报道。现在使用的糖化合物药物已超过500种,包括各种抗生素、核苷、多糖、糖脂等,几乎用于治疗所有的疾病,如具有抗肿瘤、抗衰老、抗凝血、抗爱滋病等药物活性的报道很多。但是糖类作为药物的概念是在近年糖生物成就的基础上被认识的,同时逐渐形成了用现代仪器技术提取分离多糖、分子修饰研究构效关系的新方法。这一成果的取得,经历了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循环往复,目前,正在向高一级的认识迈进。文章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评述了中药多糖的分离、结构以及在临床医学上的重要应用,探讨了多糖研究的传统和现代方法论。  相似文献   

11.
石斛多糖是石斛属植物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力、降血糖、抗肿瘤及抑菌等生物活性,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综述部分石斛多糖的组成、提取工艺,为石斛多糖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并对其市场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和醋大黄这四种不同的炮制方法对大黄中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大黄多糖,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的含量.结果酒大黄和熟大黄会使大黄中多糖含量有所增加,且酒大黄对大黄中多糖的含量影响较大;大黄炭和醋大黄会使大黄中多糖含量有所降低,且醋大黄对大黄中多糖的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蛇菰多糖提取物对运动耐力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将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蛇菰多糖高(150mg·kg^-1)、中(75mg·kg^-1)、低(37.5mg·kg^-1)剂量组,蛇菰多糖各处理组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多糖,对照组给等体积蒸馏水,一周后进行力竭游泳及耐缺氧实验,并测定各组小鼠肝糖原、血清乳酸、尿素氮含量,并检测反映肝组织过氧化水平的MDA含量及SOD活力.结果表明,蛇菰多糖处理各组小鼠力竭游泳及缺氧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肝糖原含量高于对照组,血清乳酸、尿素氮含量则低于对照组;肝组织MDA含量低于对照组,而SOD活力则高于对照组.说明蛇菰多糖具有抗疲劳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肝组织的过氧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比较了两种表面活性剂Tween 80和Tween 60对毛头鬼伞菌丝体培养过程中胞外多糖释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Tween 80和Tween 60均能促进细胞释放胞外多糖,而以Tween 80较好;在发酵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Tween 80时,对毛头鬼伞菌丝体胞外多糖释放的影响不同,加入0.05%Tween 80时,胞外多糖的产量最高,达到31.226g/L,而对照组的胞外多糖产量仅为21.437g/L。胞外多糖的产量比对照组提高了46%。  相似文献   

15.
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试验表明,不同玉米花粉多糖级分对二者的清除作用均具有较好的量效关系,且复合一元二次方程模型;清除羟基自由基需要PPM、PMA、PMB及PMC-1的半数浓度分别为104.99μg/mL、146.98μg/mL、172.56μg/mL和149.98μg/mL;清除超氧阴离子需要PP M、PMA、PMB及PMC-1四者的半数清除浓度依次为267.65μg/mL、290.56μg/mL、307.10μg/mL和268.59μg/mL.且玉米花粉多糖中抗氧化活性最强的是PPM和PMC-1.  相似文献   

16.
研究影响白及多糖提取的因素,优化其提取工艺及探究其抑菌活性。通过单因素和响应曲面法,选择提取次数、水提时间、水提温度、液料比4个因素筛选白及多糖的最佳水提工艺,蒽酮-硫酸法测定白及多糖的含量,滤纸片-抑菌圈法测定白及多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及黑曲霉菌的抑菌作用。经由以上实验设计可得白及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次数1次、水提时间2.2 h、水提温度77℃、液料比39.27 mL/g,白及多糖得率31.09%;白及多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及黑曲霉菌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归多糖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除去脂溶性物质的当归,进行多糖的提取和粗分离,获得当归多糖.运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测定当归多糖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效率,结果表明:当归多糖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作为化妆品的天然美白添加剂.  相似文献   

18.
天然产物抗DPPH自由基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山药提取物、牛膝皂苷及山药多糖对DPPH的清除作用,发现山药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而牛膝皂苷和山药多糖不具备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人们不断发现糖类物质具有多样的生物功能,例如抗癌、抗肿瘤、抗病毒、抗衰老、降血脂等,并在生命现象中参与了细胞的多种活动,引起了分子生物学家的普遍关注.生物高分子研究的新技术和方法在多糖类研究的广泛应用,使国内外专家对多糖及糖复合物的研究成为一个新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大孔树脂法分离海带多糖,并对海带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进行初步评价。以HZ801、HZ816、HP20、HP100、D3520五种大孔树脂为试样,探究最适分离海带多糖的树脂型号。结果表明,大孔树脂D3520对海带多糖的分离效果最好,其最适吸附条件为流速2BV·h-1、pH 5,吸附率为71.14%;洗脱的最适条件为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45%、流速2BV·h-1,洗脱率为86.27%。药效学以抗氧化消除·OH自由基的消除率为指标,VC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海带多糖对·OH的有较明显消除效果,当浓度为2.0mg/mL时,清除率为38.36%,说明海带多糖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