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见到一些报道员特别是新报道员,稿子写出后不、愿给别人看,甚至也不给当事人看就匆匆发稿。结果,稿子发的不少,可是见报率却很低,这使我想起了“城门贴稿”的故事: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在安徽滁县住太守时,写了《醉翁亭记》这篇著名的散文。文章写完后,欧阳修亲自抄写了六份,叫侍役分别贴到当时的六个城门口去,敲逻打鼓,请过往行人阅读修改.一天,有个砍柴的农民路过东门,听别人这样念道:“滁州四面皆山也,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峰……”听  相似文献   

2.
大凡读过几本古籍的人,都不会陌生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环滁皆山也”、“逸马毙犬于道”的删繁艺术。近千年来,人们津津乐道永叔先生的精彩传神之笔,却鲜闻这位先人的另外几则逸事:欧阳修的《相州昼锦堂记》开头两句原是:“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文稿写就刚刚送出,他又遣快马追回,将这句话改写为:“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两个简单的连接词语,令文章有了动感和起伏,语气也流畅自然了许多。他的《岘山亭记》原稿中有“一置兹山,一投汉水”二句,后经朋友指点,改为“一置兹山之上,一投汉水之渊”。这位素以文章就简著称的大文学家,认为这样一改,文气就畅通了!  相似文献   

3.
五、改稿要当好学生人们常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在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过《醉翁亭记》名篇,文章开头“环滁皆山也”来之不易。欧阳修将写好的文章张贴于城门口,请过往行人帮助修改。冗长哈唆地开头引发了一位整天上山打柴的老农的牢骚话,欧阳修从中得到启示。文字简洁了,但开头更精巧了。当名家能够拜群众为师细心学习和请教,何况我们报道员。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个诸葛亮”,发稿前找几位读者,听听大家意见,对于提高自己写作水平大有益处,不仅不掉价,相反为文章增光添彩。一是要敢于放下面子。国人最…  相似文献   

4.
王迪 《民生周刊》2022,(26):26-28
<正>滁州正以城市更新为抓手,优化空间发展格局,提升城乡人居品质,在“绣花功”里雕琢精致城市,托起市民稳稳的幸福。“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安徽滁州,位于安徽最东部,东靠南京、西接合肥,北枕淮河、南临长江,是南京都市圈和合肥经济圈中心城市,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核心区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5.
短诗文例话     
短诗文例话我国诗文确有很短的。诗歌方面,《吕氏春秋·音初篇》中的《候人歌》,只有一句:“候人兮猗!”句中“兮”、“猗”二字是叹词,实际意思只有“候人”两字。序文方面,欧阳修《六一诗话》的“序言”仅有两句:“居士退居汝阳而集,以资闲谈也。”仅13字。小...  相似文献   

6.
胖干事其人     
“年纪轻轻笔却健,大腹便便皆新闻”。信口拈上一句,道出一个人来:河南新乡军分区政治部宣传干事,翟耀。为文者,原本该谁怀如竹。可·他不,25岁便150余斤,乖乖不得了。问他,答曰:“喝水也长肉”。瘦人并非皆勤奋,胖子亦非惰性强。;他正是如此,敢肯定,400余篇见报稿绝非吃出来的。宣传科俩人,科长和他;宣传科事多,政治教育、理论学习、国防教育、新闻报道,等等,一大堆,再加上下属的问个县市人武部和两个干休所的宣传工作,俩人真够受。可他这个干事,也真能干事,在不瘦一斤的情况下,各项工作有板有民特别是报道工作,更…  相似文献   

7.
A、常听初学写作的同志说,我也想写言论文章,但不知写什么好。有的还提出,希望编辑结出点题目。其实,题目就在你的身边,你的眼前。凡看到、听到、亲身经历的事情,都可以立论立言,议论一番。凡部队里、生活中发生的现象,皆可以或褒或贬,或劝诫或警策,挥写成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会为事而作”(唐·白居易)。“文章不为空言而期干有用”(宋·欧阳修)。写言论文章尤需从实际中选题立论,通过文章夫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唯如此,方可使写出的言论台时宜,入人心,有效用。因此,写通讯报道要深入实际,熟悉生活,写言论文章…  相似文献   

8.
题目“剪接”自赵令畸的《候鲭录》。原诗中有二句为:“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愿朱衣暗点头”。是说欧阳修当年在评点文章时,总觉座后有一红衣人,他点了头,文章才算入格。把文章优劣系于一个神乎其神的幻影,也真近于“胡闹”了。我这里拈来作题,汰“无” 为“有” 非为立异标新,意在稍稍顺妥耳。  相似文献   

9.
“呼朋引类”原作“引类呼朋”,意思是呼唤、招引气味相投的人聚在一起.语出宋·欧阳修《憎苍蝇赋》:“一有沾污,人皆不食,奈何引类呼朋,摇头鼓翼,聚散倏忽,往来络绎.”后多作“呼朋引类”.例如明·张居正《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夫专擅阿附者……然后呼朋引类,藉势乘权,恣其所欲为.”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有一等做举人、秀才的,呼朋引类,把持官府,起灭词讼,每有将良善人家,拆得烟飞星散的,难道不是大盗?”鲁迅《彷徨·孤独者》:“那地方几个绅士所办的《学理周报》上,竟开始攻击我了……连推荐连殳(连殳:人名)的事,也算是呼朋引类.”阳翰笙《风雨五十年》:“比如,省一中一个同学读农大,但不识五谷,却会呼朋引类,钻营追逐.”  相似文献   

10.
《宋稗类钞》中有一则欧阳修写文章的故事。钱惟演镇守洛阳时,因为缺少驿舍,下令修建一座“临轩馆”。竣工的时候,他命谢希深、尹师鲁和欧阳修三个文人,分别为“临轩馆”写一篇“记”。三个人分头去写,很快就写好了。谢希深的文章五百字,欧阳修的文章五百多字,尹师鲁的文字最短,只有三百八十个字,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办刊     
石平 《传媒》2001,(4):55-56
话说大宋名士欧阳修致仕之后,隐居于滁州琅琊山中,每日里和众弟子饮酒作对,谈诗论文,生活也恬淡自得。只不过致仕之后进项少了许多,加之欧阳修为官清正,本来就没有多少积蓄,渐渐地也就手头吃紧起来。 一日,论及此事,众弟子撺掇道:“太守平生所学,也不过展示了一二。现今世道太平,是人不是人都兴办刊物。咱们何不也办一刊物,你老任主编,将写作秘笈传之后世,一来可培养文学新人,二来还可挣些酒钱,岂不是好?”欧阳修道:“你等所言亦是。老夫近  相似文献   

12.
读了王充《论衡·自纪篇》中的“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的佳句,便联想起那亭亭玉立、英俊潇洒而又“不同面”的美人儿和舞台上发音圆润、尽情抒怀的歌唱演员唱出的“不共声”的歌。并由此想到:写稿要力戒干人一面,老调重弹.陈言连篇;只有写出“不同面”、“不共声”的文章,才使读者感受到“皆使于目”、“皆快于耳”。说写稿要“不同面”、“不共产”,我首先想到1985年2月28日原昆明军区《国防战士》报刊登的小通讯《八个姑娘从他身边走开》一稿。此稿写的是战士邢有根八次失恋不失志的事迹。在改革开放不久…  相似文献   

13.
一次,几个新闻界朋友去了琅琊山游览,当来到欧阳修的醉翁亭时,导游小姐向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当时才39岁的欧阳修敢称自己为“翁”?这倒是个挺考人的提问。对《醉翁亭记》这篇文章,通常人们谈论较多的是“与民同乐”的为官意趣和文章的独特风格,而不很注意这个“究竟”,似乎尚未见得谁人对此作过专门的研究。如果这位导游小姐机智一点,只提问而不作解答,给人一个悬念,倒也不失为一种导游艺术;可她答了,答曰:那是欧阳修装糊涂;因为他是被从朝廷贬谪下来的,装糊涂是为了使朝廷不再注意他,不再找他麻烦。这解答不禁…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读到这个墓志拓本,是在文物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新中国出士墓志(河南卷)冲。说起来,它的问世距今也有十余年了。1985年,河南省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在新郑县辛店乡欧阳寺村发现了这方题为《宋朝请大夫管句南京鸿庆宫欧阳公墓志》的墓志,墓主就是欧阳裴。熟悉金石学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欧阳裴就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学者欧阳修的第三子,《集古录目》的作者。庆历七年(IO47)他出生之时,写僻翁亭记》的欧阳修正在滁州当太守。熙宁五年(1072)欧阳修逝世之时,他年方二十六岁。中国金石学中的重要著作《集古录目》,就是…  相似文献   

15.
古今汉语都有省略现象,可是文言省略现象比现代文尤为突出,成为文言文的特色之一。句子某些词语的省略,从语法角度着眼,是有规律可寻的。能够掌握这种省略规律,遇到具体省略现象,将不至于感到迷惑。先看主语的省略。上句已出现主语,下语的主语便可省略,如“楚人为食,吴人及之;楚人奔,吴人食而从之”(《左传·定公四年》)中有(?)符号标明的主语“楚人”“吴人”就是承上文的“楚人”“吴人”而省。下句要出现主语,上句主语也可以省略,如“项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上一句的“项王”就是蒙下一句的“项王”而省。还有,下一句的主语就是在上一句里充当宾语的那一个,这下一句的主语仍可以省略(这样更显得结构紧密),如“……触草木,草木皆死”(《捕蛇者说》)就  相似文献   

16.
我从60年代初涉新闻工作起,就与这全军唯一的新闻业务刊物“认了亲”。我一期不漏地读;也经常投个稿,至今共刊登了30多篇。凭这两条,我给自己“评”了两个“先进”:“热心读者”和“积极作者”。往事如烟,不堪悉记;但有一篇小文章,我却终生难忘。那是1981年,《解放军报通讯》第10期,刊登了我的写作杂谈《力求有一句自己的话》,全文连标点符号在内共237个字,是那30多篇刊稿中最短的一篇,而对自己在激励进取精神、提高业务素质和修养学风、职业操守等方面所起的自律作用,却是很大的。这篇小文章说的是,一篇文章,至少应有一句…  相似文献   

17.
编稿两得     
张兵 《军事记者》2006,(5):58-58
写文章,谁都希望“出新”。但怎样才能出新呢?——换个“说法”。譬如:有句俗语叫“杀鸡给猴看”,说的人多了,便不新了。有人反其义而用之,说:“杀猴给鸡看”,意思新了。还有人说:“杀鸡猴不看”,意思又新了。又譬如:“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是句老话。有位作者写了篇文章寄给我,题目是“磨刀也误砍柴工”,“说法”挺新。再譬如:“雪中送炭”,意思都知道。一位朋友跳出原意,作一文叫“雪中拒炭”,新不新?有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个双目失明的乞丐在乞讨。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书“自幼失明”四个字。一天,…  相似文献   

18.
在文坛、报界,文章剽窃向来为人所憎恶,也在打击、治理之列。但“创意剽窃”这一现象却未引起有关人士的高度重视,在看法上也许人们见仁见智,致使“创意剽窃”现象越来越严重。 我在长期的读报与集报中,经常发现一些文章题目十分相似,语言相近,甚至题目完全一样,而语言却不一样,特别是在言论、杂谈、杂志这些题材中,这种现象就更为严重,这一现象说明“创意剽窃”确实存在。 所谓“创意剽窃”,就是某一作者的一个“思维创意”,“文章题目创意”,甚至文章名字被多人采用,不但文名相似,文章里头内容以至情节也很相似,只是在文…  相似文献   

19.
“磨刀不误砍柴功”,这是句老话。为何重新提起呢?细细悟来它与新闻工作者出好新闻有关。如果把写新闻稿算作砍柴,那  相似文献   

20.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他的文学成就虽历来以文章著称于世,但他的词作数量亦颇丰,流存至今者尚有两百余首,小令与晏殊齐名,号称“晏欧”。他曾说过:“退之笔力,无施不可,而尝以诗为文章末事,故其诗曰:‘多情怀酒伴,余事作诗人’也。”(《六一诗话》)至于词,他虽在风格上受到花间、南唐尤其是冯延巳的影响,却也不乏疏隽深婉、沉着蕴藉的佳作,亦如罗泌所言:“盖尝致意于诗,为之本义,温柔宽厚,所得深矣。吟咏之余,溢为词章。”可以说,他是北宋初期的重要词人。欧阳修诞生之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