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原有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面临极大的挑战.地方史资源形式多样,而且贴近学生生活.把地方历史引入中学历史课堂,能有效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升教学效率.福建船政史作为地方史,资源丰富,可以作为辅助资源融入地方中学历史教学,深化学生对家乡的情感,深植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2.
乡土资源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史料,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乡土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课程资源,涵养学生家国情怀。因此,教师要善于搜集和积累地方历史资料,把乡土资源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更好地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学就是通过历史知识的教与学来唤醒学生的生命感和价值感。如果历史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地方历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必将对提高当前历史教学的效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杨俊光  武小平  叶建  钱成敏 《文教资料》2013,(22):161-162,164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有助于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实效。浙江省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掘利用浙江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素材,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还有效地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武威具有丰富的地方历史课程资源,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适当引入学生耳熟能详的地域历史文化资源,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传承家乡文化,树立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文章概述武威乡土历史文化资源,探讨武威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途径,分析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指...  相似文献   

6.
遵义市地方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人们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产生新的认识。本文首先根据遵义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本着“体现地方特色,彰显学生个性”的原则,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地方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然后结合教学实际,从四个方面谈了地方历史课程资源的利用。本文旨在为中学一线教师在地方历史课程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提供一些参考,为我市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吉铠东 《文教资料》2015,(4):161-162,191
桂林历史文化悠久、遗址遗迹众多,将桂林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合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具有拓展教材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作用。桂林历史文化资源在《纲要》课教学中的融合可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与教材主干知识结合、与教学手段结合;在实践教学中可采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形式。若将桂林地方文化资源与《纲要》教学有效融合,能提高我校学生对《纲要》课程学习的兴趣,强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乡土史是中国历史的细胞,也是中国历史的缩影。每个地区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乡土史带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和乡土情味,学生对此有亲切感、认同感,对优秀的地方文化遗产有自豪感。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穿插使用乡土历史资源,让学生从身边的现实感受历史,不仅可以使抽象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具体、形象、生动,也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趣味盎然,充满活力,而且也可以对学生起到一个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芳 《甘肃教育》2014,(16):122-122
正《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因此,历史教师要善于搜集和挖掘地方乡土资源,把乡土资料恰当补充运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实践体会。一、利用乡土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材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内容在时空上  相似文献   

10.
金友仁 《学子》2016,(6):32-33
绍兴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至今有2500多年的历史,具有丰富多彩的历史人文资源。绍兴市地方课程《我是绍兴人》蕴藏着大量乡土资源。思想品德课程(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树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重视对本土资源尤其是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和独特价值。"乡土资源本身就是德育素材,对学生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启迪功效。充分开发本土资源对我们学生学好思想品德课大有裨益。我尝试着把地方资源引入课堂教学,让"乡土味"香飘  相似文献   

11.
马丽 《教师》2021,(9):73-74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乡土历史资源已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运用乡土历史资源教学,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又能让学生了解家乡历史,培养他们的乡土情怀和家国情怀。文章简要分析了乡土历史资源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运用,阐述了教师在运用乡土历史资源教学时应坚守的教学原则,并重点对挖掘和整合地方资源、注重创新教学形式、构建历史教学体系等具体实践方略进行了探讨,以期丰富学生历史文化素养、涵养其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2.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因其乡土气息浓郁、内涵丰富、个性鲜明等特点,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积极性、求知欲,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天然优质资源。因此通过专题式课堂教学、主题式校园文化活动、体验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学以及在线式网络教育等途径把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将是行之有效的创新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地方文化资源是拓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资源的重要内容。在《老房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将地方具有代表性的老房子作为教学资源引入小学美术课堂,组织学生开展老房子寻美之旅,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老房子的历史文化、造型结构和审美价值,进而在老房子主题美术创作中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4.
董丽敏 《教育》2022,(13):71-73
传统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实践存在以下现象:课堂教学单纯输出教材知识、任课教师专业知识单一、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本文建立在历史与社会学科特色主基调上,以我镇地方资源的挖掘为突破口,详细分析了各类地方资源的特色,探究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的关联点,拓展教学资源范畴,设计各类课内外学习活动、实践活动,以期促进学生人文底蕴的渗透与...  相似文献   

15.
地方资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资源作为教材内容的延伸,与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直接相连,由此,地方史逐渐进入历史教学视野,并且确立了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教师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资源,就可以充分展示历史学科的魅力,其作用是众多辅导材料无法替代的。文章结合教学实际,从氛围营造、方法传授、情感引领、体系构建、培养情怀、提升能力等六个方面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将地方资源有机联系起来,并运用到教学中,以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0,(7):117-1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传统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的单一教学模式及书本中教学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新课改的相关标准等充分整合校本资源、网络资源、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及历史书籍等相关历史知识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历史学习的途径,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点,营造积极、自主及浓郁的历史教学氛围,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为了分析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措施,笔者针对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乡土历史文化资源教学的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将侨乡历史文化资源融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让过去、概括的历史知识变得亲切、鲜活,拉近高中历史课堂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感悟中思考从而达到培养其家国情怀的目的。在挖掘侨乡历史文化资源时,要符合课程标准,紧密结合教材,不能以偏概全,要注意精选材料,兼顾教育性。这就要求教师对地方、对社会有全方位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8.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如何挖掘地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并将理论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探索特色课程建设,这显得尤其重要。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特色课程“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专题讲座”的改革与实践探索,结合该课程建设的实际,介绍地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及发展现状,分析地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结合的价值与优势,重点强调地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课堂教学的资源优势、生源优势和效果优势等。  相似文献   

19.
米建丽 《成才之路》2011,(18):55-55
将美术文化学习与地方资源相结合,体现洛阳地方资源在美术课程中的价值,彰显地方资源对美术的重大贡献。并结合教学实践将洛阳地方资源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加以应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美术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历史图表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资源,它能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结合现代多媒体资源给学生展示更多的直观图表,以达到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目的。本文谈谈历史图表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