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服务”的定义是“为集体(或别人的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即服务是为集体、他人、事业提供的,其行为是很高尚的。“服务”作为一种美德,人们都喜欢挂在嘴边。如“为人民服务最光荣”、“管理也是服务”、“国家公务员也是为人民服务”等。在高校还对后勤服务增加了“服务育人”的功能,与其它行业的服务相比,就更加崇高了。我以为从职业道德的范畴来看待“服务”,这些提法无疑都是正确的,无可非议。但是,仅从词典的定义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来看“服务”是很不够的,在建立市场经济的今天必须强调“服务”的商品属性。“服务”是一种经济行为,服务不仅是为集体、他人和事业,也是为了自己。对实施服务行为的人来  相似文献   

2.
赵捷 《毕节学院学报》2013,(11):116-120
师范院校图书馆如何配合师范院校办学理念的调整,利用本馆文献资源和专业人员优势,探索实践图书馆为“教师教育”服务的内容和手段,以适应教师教育发展的需要.以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为“教师教育”服务开展的实践为例,对提升服务“教师教育”理念、深化“教师教育”服务内容、重视为教师继续教育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拓展、深化“教师教育”服务是师范院校图书馆服务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湖南省745名高职学生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存在生源质量结构性问题和心理育人服务供需错位的情况。高职“三分融合”精准心理育人服务模式,基于贯彻“三全育人”理念,从师资分层、学生分类、服务分段的“三分”和育人理念、途径、目标、内容的“融合”两方面精心设计。该模式提出了转“教育”为“服务”的理念,顶层设计转“分散”为“整体”,特色创新转“完成”为“成效”,考核方式转“质性”为“量化”。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科学技术发展和我国深化改革的形势下,高等院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面临新的飞跃,师专图书馆也应抓住这一机遇,摒弃传统的读者服务工作模式,及时更新服务观念,努力拓宽服务范围,变“重藏轻用”为“以用为主”;变“大而全”,“小而全”的条块分割的封闭型为纵横联合、“资源共享”的开放型图书馆;变静态、被动、单一的服务方式为动态、主动、多功能的服务方式,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大服务"、"大体系"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读者需要一种“大服务”、“大体系”的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图书馆应树立“大服务”、“大体系”的管理和服务理念.从硬件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人才建设、服务内容的深化.服务方式的拓宽等方面人手。努力建设起“大服务”、“大体系”的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高水平、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  相似文献   

6.
强调少儿图书馆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阐述少儿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内容和形式,从服务理念、管理机制、为弱势群体服务和高质量服务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少儿图书馆“以人为本”服务的思考和见解。  相似文献   

7.
在近年的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实践中,“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源于我国“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服务理念正在被“为顾客服务”的市场服务理念所替代,从而使原本“官民共治”的基层公共服务模式转换成了市场化服务模式。在我国“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中,“人民”从来都不是单一的个体,更不是顾客。“为人民服务”是为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服务,而不是为市场上差异化的个体利益服务。因此,以顾客为导向的西方公共管理理论在我国服务型政府构建中未必具有指导的适用性。立足于我国传统和现代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从为人民服务、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等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话语和经验中对服务型政府进行本土化重构是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8.
责任编辑·刘淑文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作为“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职能作用有了比较清晰明确的定位———为“三农”服务。更具体地说,就是为发展农业服务,为乡镇企业服务,为推广科技成果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服务,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服务”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时代要求,“服务”是农村职、成教育社会功能的价值体现。围绕“三农”,做好“服务”,是新时期农村职、成教育的历史使命。在我国农村,最富有的资源不是土地,也不是矿产、物资,而…  相似文献   

9.
青年是新时代的生力军,青年“为人民服务”科学高尚人生追求的树立是塑造新时代中国好青年的重要内容。讲好“为人民服务”人生追求,理解其历史必然性、信服客观规律性和感悟现实必要性,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必然要求。讲清历史,“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价值归属,是百年中国青年主流人生实践的主题;讲透理论,“为人民服务”蕴含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品格;廓清思想迷雾,“为人民服务”是层次性与发展性的统一;讲深现实,增强青年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为新时代青年的人生追求提供价值引领、理论支撑与行动示范,解答“为谁服务”“为何服务”“如何服务”的成长困惑,引领青年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相似文献   

10.
本报讯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学院四总支以建设山西开放大学为契机,积极开展以“贯彻教育规划纲要、服务学生健康成长”为主题的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开展服务“三农”、服务“干部”、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系列活动,强化了服务意识,提升了服务能力,增强了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有关“为什么人谋利益”、“为什么人服务”等论述。“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提法出自斯大林。毛泽东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为人民服务”思想。  相似文献   

12.
强化党组织服务功能 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着力强化党组织服务功能,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构建“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所有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立体式工作链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坚强保证。  相似文献   

13.
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我国大学肩负的历史使命、政治责任和发展机遇。伴随着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不断推进,大学服务国家战略呈现出诸多与时偕行的新表征新取向。以“确立服务国家战略理念”为先导,以“恪守育人为本”为核心,以“坚持学术为根”为动力,以“广开服务渠道”为关键,以“优化制度环境”为保障,已成为新时代我国大学服务国家战略的推进理路。  相似文献   

14.
教育内在的“三大需要”是科研存在的基础,科研工作是高校、高校教师和高校管理者的重要职责。科研管理应该为教学服务、为管理服务、为教师服务。围绕“三服务”目标,强化科研管理的服务意识,采用“六个一”工作方法,建立、完善和实践一系列科研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产品是服务。享受这个服务的是学生,购买这个服务的则是家长和国家(义务教育),所以,家长是“上帝”(国家也是“上帝”),而学生不是“上帝”!学校提供教育服务,服务的直接对象是学生,服务的间接对象是家长、国家。家长和国家为教育服务“买单”,我们视家长为“上帝”、视国家为“上帝”是应该的。至于学生,虽然是服务的对象,但这是一个特殊的对象。我认为视学生为“上帝”不合适。家长被当做“上帝”了吗?现在,家长请教师吃饭,家长给教师送礼,家长给教师办事,这不仅是普遍的,而且也被人们认为是应该的。顾客是“上帝”,有顾客请营业员…  相似文献   

16.
“四项创新”促成“四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大学生“四成”教育的内涵和作为新的教育模式的重要性。贯彻“通识为基、能力为本、人文为魂、服务为重”的“四为”原则,实施“德育创新、服务创新、文化创新和实践创新”,促进大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成功”。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建校15年来,始终秉持“踏实”与“创新”并重、“理念”与“实践”并行、“细节”与“特色”并举的工作思路,让“细节支撑常规,特色丰富内涵,创新引领发展”,走出学校科研为学校发展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新路,使教育科研在智慧闪耀与精彩展现的互动中焕发其独特的思想光芒和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宗旨既在百年奋斗实践中积淀了丰富内涵,也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呈现出新的时代表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彰显,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发展实践中,是“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表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着力点,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得以有效保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治表达。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民生指向,将党增进人民福祉的价值目标落到实处,是“为人民服务”的民生表达。这些表达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一以贯之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一、大力发展“有偿型”服务。“有偿型”服务,是高校后勤从“福利型”服务逐渐向“社会型”服务过渡的中间型服务制度。这种类型的服务要讲究成本核算,要讲究经济效益,要变“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高校后勤服务在尚未实现“社会化服务”之前,应当大力发展“有偿服务”。即使在目前的情况下,在高校部分地推行“有偿服务”也是行得通的。因为高校教  相似文献   

20.
服务社会(包括服务基础教育)是现代高校重要的社会职能,基础教育改革呼唤高校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高校服务基础教育的方案为:构建通过“两区”实现两个“三结合”模式,实现其课题服务功能、信息服务功能、“教学”服务功能、诊断咨询服务功能和装备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