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区分词和短语,从音节构成、构词类别、语义特征、语义变异等四个主要方面对中国教育部和国家语委联合发布的《2006年汉语新词语选目》中的171条新词语的构词、用词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参照、印证、修正了时下的某些相关研究和见解,并指出了汉语新词语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2.
《选目》所选新词语基本特征计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8月16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并公布了《2006年汉语新词语选目》(以下简称《选目》),该《选目》列出了171条汉语新词语。文章从语音形式、结构特点、词义架构和语域特征这四个方面对《选目》中的新词语进行了穷尽式的统计分析,归纳出《选目》所选新词语在语音形式上,以1-7个音节为限度,以二、三、四音节长度为主体;在结构特点上,以复合式词语为主,尤其是定中结构的偏正式复合词语;在词义架构上,单义词语占绝对优势,词义脉络简单清晰;在语域特征上,经济类词语所占比重最大。  相似文献   

3.
时文选萃     
汉语新词是现代生活的一面镜子教育部8月16日在其官方网站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列出了171条汉语新词语目,梨花体、晒客、学术超男等都  相似文献   

4.
2007年8月16日,教育部举行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新闻发布会,向新闻界介绍“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有关情况,期间除了发布该年度(2006)的流行语外,还公布了171条汉语新词语。据说这些新词语对许多见多识广的媒体记者来说,也可谓“前卫”和“震撼”,当时没有一个在场记者能完全看懂171条新词语。  相似文献   

5.
任何言语行为都是修辞行为,任何修辞行为总是与一定的"说话者"相联系的,新词语的"发布"行为同样如此,不同的身份发布新词语的社会意义并不相同.最近,<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课题组发布了171条2006年汉语新词语,引起媒体、读者和专家的广泛关注,网上的声音一半是"不懂",一半是"质疑".对于这些"新词语",我们作了"知晓度测试",发现其平均接触率、使用率和理解率都超乎寻常的低.对于这样的"新词语",需要密切关注,应该及时发布,但是以什么身份发布,面向谁发布,却是值得思考的.面向整个语言共同体,尤其是在语言政策主管部门领导下的机构面向整个语言共同体发布新词语,不能不注意其流通度和知晓度问题,发布知晓度过低的新词语客观上很可能成为一种"推介行为",这也许是发布者始料未及的.  相似文献   

6.
新词语是社会现实的实时反映,国家语委每年发布的新词语不仅记录了当年语言生活的百态,也可以看出新词语发展变化的最新特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发布了2015年的媒体新词语,共计469条新词语,从造词法方面来看,新词语呈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最新特征,如数学符号的引入、拼音形式和声音的有机结合等,对于汉语造词法来说是一种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7年8月16日,教育部发布《中吲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列出了171条新词语选目.不仅收入“晒客”、“独二代”、“房奴”、“丁宠家族”、“求学房”、“急婚族”等词汇.还收录了一些在较小范围流传的新词语、“公司驻虫”便是其中一例。  相似文献   

8.
2010年11月10日,"给力"一词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中使用,引发舆论震撼。随后,"给力"成为了2010年度汉语新词语之首。2011年5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了《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此次报告中,共有497条词语成为2010年度汉语新词语。本文即以这497条新词语为研究对象,从它们的基本情况、特点等入手,研究新词语产生和消退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词语作为人类文化生活的载体,体现着时代的特征,最能反映生活的变迁。时代的多元化加速了词语的推陈出新。我们论述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列出的171条新词语的组成、传播渠道、来源等方面的特点。这些新词语折射出来的社会现象、政治面貌、经济发展等显示了新理念在百姓生活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孕育了大量的网络新词语,对汉语语言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本文在深度剖析网络新词语的衍生动因的基础上,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出发将网络新词语做了大致的分类,对语言学中语言和语义的发展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最后结合网络时代特性、汉语言特点和和社会语言环境来探究网络新词语的语用价值和影响,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语言观,更好地发挥汉语网络用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词不断涌现。这些新词不但填补了原有词汇的空白,使得语言不断更新和丰富,也渐渐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表情达意不可或缺的部分。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对新词的表达效果进行分析,有助于对新词的理解及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2.
曾经在一定时期内被定义为"新词语"的词,在发展过程中有两个方向:一种情况是被人们普遍接受进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另一种情况是未流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这些未流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新词语又有两种情况:有的仍然还出现在人们的交际中从而成为词汇系统的活动层,有的没有得到普及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本文通过对《汉语新词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对比,重点探讨某些新词语未进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新环境下,一批又一批的新词新语每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新词新语的产生充满了生命力,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彰显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大学生处于时代的最前沿,他们最先接触和使用新词新语,因此如何准确地理解和翻译这些新词新语,并把它们融入日常的大学英语教学是摆在翻译工作者以及大学英语教师面前的最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新词蕴涵大量文化感知信息,透视其文化蕴涵,笔者分析并探讨了中国特色新词的英译特点及相应的英译策略,以期进一步促进中国特色新词的英译实践和中国特色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5.
黄小凤 《海外英语》2012,(5):272-273
网络的流行与普及为中英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创造了基本条件。而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增多,为了交流的便利和需要,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的新词。这些新词一眼看上去多少有些奇怪,但再读一遍就会明白其所表达的意思,如"酱紫啊""闪""FQ﹙愤青﹚"等等。该文通过观察最近流行的网络新词,发现其构词规律,得出其之所以流行的原因并指出其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以便读者能够对其有更深的了解,能够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6.
说“TA”     
作为新出现的拼音字母词,第三人称代词“TA”、“TA们”是在“他(她)”、"他(她)们"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二者都属于不规范的用法。但是,这两种看似不规范的用法是为弥补“他”和“他们”在表意上的缺陷而产生的,有着其内在的客观理据。  相似文献   

17.
《洛阳伽蓝记》是研究中古汉语词汇系统的一部重要语料,据调查出现671个双音新词,这些双音新词无论从结构或词形和意义上都呈现出新的特色。文章在对双音新词穷尽调查的基础上,主要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对双音新词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涌现出大量新词新语,对它们的构词方法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词义,同时也是对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丰富和发展。近十年以来的新词新语构词方法有其显著的特点。如:利用偏正式构词法形成的新词新语占大多数,复合式中的其他构词类型所构成的词只是作为"陪衬"出现,而附加式构词法又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新词新语构词方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主要评述了语言潜显理论基本内容,结合语言全息论分析对此理论在应用语言学理论体系中的定位及意义进行思考与分析,提出重整应用语言学理论体系层次性的必要,将潜显理论作为动态理论的下位理论进行研究,增强应用语言学理论体系化,并从新词新语研究及语言潜性显现化两方面分析了此理论在语言资源开发及语言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模因论是一种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语言模因可以出现在语言的不同层面,其中词汇模因是最活跃的因素。在新词语当中,词群是一个庞大的、引人注目的类型。这类新词语往往以一个现成的单音节词或双音节词作为相当于词缀的构词要素,然后与另外一个单音节或多音节的语素结合为一种偏正式的合成词,有的是简称形式。以语言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分析和探讨新词语词群的构成,从而进一步探讨新词语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挖掘其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及当下民众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