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的决策分析方法,对人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性测度进行了研究。该方法从一个区域内部各子区域相关指标中选择了子区域之间可以进行横向比较的协调状态参照值,这一参照值随区域不同而不同,可以很好体现特定区域内各子区域协调状态的空间继承性特征;对同一子区域来讲,从其历史数据中选择参照值,此参照值随时间期限不同而不同,可以很好反映特定子区域协调状态的历史动态变化过程。论文最后用2003年全国30省区数据计算了各省区相对协调性测度值,并选择典型省区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大国经济体",各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禀赋、劳动力禀赋、资本禀赋和技术禀赋等都差异巨大.为丰富和完善要素禀赋的相关研究,明确区域要素禀赋的差异对于地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2007年和2016年各区域要素禀赋状况与按要素密集度分类的制造业进行了分类测度和整体评估,然后用耦合协调理论分析各区域要素禀赋与按要素密集度分类的制造业之间的交互作用,最后对比随年份变化这种交互作用的改变.研究表明,两者之间的联系存在着区域异质性,总体表现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特征,大多数省份的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但从协调度的角度来看,2007—2016年间,处于良好协调阶段的省份变多,而大多数省份仍然处于低度协调状态.该研究的结论可为各区域立足自身要素禀赋情况寻找符合实际的制造业发展道路、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系统协调机理的基础上,将系统协调概括为:在保持子系统/要素充分、均衡发展的同时,围绕系统的发展目标,充分利用和促进系统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间积极的交互作用,以实现各子系统、各要素的和谐统一以及系统的整体优化.系统要素的均衡发展,目标一致、关联互动三个层面共同概括了系统协调的实质,通过对以上三层面的度量可以对系统的协调度进行综合评价.对于系统协调度,需要在深刻理解系统协调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关于协调度的方法模型,对应于协调的三个维度找出一个综合的测度方案,这一思路即构建系统协调性测度体系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基于二象对偶理论,将区域创新系统设计为由创新能力为表征的状态子系统和以创新效率为测度“工具”的过程子系统的二象子系统构成的动态系统,从区域创新系统状态子系统和过程子系统两方面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的二象特征;构建了基于投入产出的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运用收集的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原始数据,对各区域创新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二象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及二者间的协调度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从创新协调指数和创新发展综合水平两个维度对各区域创新系统发展情况进行归类、分析与评价,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教育规划必须与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相适应。本文应用模糊数学协调度评价方法,对我国部分省区的教育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协调性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表明,总体上地方《教育规划纲要》对各省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协调程度较高,但是按照这两个规划的目标实施后,与2009年相比协调性有所下降。为了更好的发挥教育规划对教育发展的指导作用,建议规范教育规划的编制规程;加强规划的协调评估,建立规划实施评估和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整体协调性测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界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系数并提出相应计算方法,测算1978-2006年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系数以及2006年各省协调系数.结果表明,协调系数可以从整体上了解和掌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均衡发展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长期处于失衡状态,整体协调性较差,协调系数呈现明显的波浪性变动;从地域上看,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系数呈现东、中、西部依次降低的梯度分布状态,省际差异极为悬殊.  相似文献   

7.
基于共生理论,对跨区域技术转移网络进行概念界定。首先从静态视角对我国跨区域技术转移网络中具备的共生单元、共生环境与共生模式要素特征予以阐释;之后建构共生聚集度与共生兼容度评价模型,运用相关数据从动态视角对我国30个省区技术转移共生能量生成和吸收消化水平作实证测度,并根据结果对不同省区跨区域技术转移发展情况进行分类、分析与评价,最终给出相应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信息产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然后,结合DEA方法与AHP方法的特点,建立了带有AHP约束锥的信息产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问题的DEAHP模型,提出了状态协调度的概念,同时还给出了信息产业与社会经济协调性测度的一系列公式。  相似文献   

9.
从城市土地利用中的人地关系分析入手,阐述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PSR概念系统,并据此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区域空间的角度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①浙江省东北部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较高,西南部偏低,这主要是由于区位优势和产业结构的差异所致;②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其PSR系统的协调度成正相关。这说明PSR各子系统及其内部各因子之间的协调性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均衡度.模型可信度比较高,可供有关方面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前创业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和企业上,而对区域上的研究缺少关注。区域创业力的研究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都具有重要意义。从创业供给的角度阐述了区域创业力的内涵,并依据创业全过程界定了区域创业力的影响要素:创业者、创业力资本、创业机会。在此基础上,从统计学的角度选取了各影响要素的关键指标,以安徽各地市为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17个地市的区域创业力进行了测度、排序,反映出不同区域的创业力对比竞争状态。结论指出,区域创业力的研究从理论上深化了创业力研究,在实际应用中,实证分析反应出不同地区区域创业力的对比竞争状况,因此可以为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的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组织系统的平衡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组织系统中的一种通过合作对内维持协调、通过创新对外适应环境的平衡机制从要素配置角度进行了分析.包括三个问题:(1)机制内容:动力系统、要素配置、组织性能;(2)要素配置对组织性能的影响;(3)动力系统对配置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调节设计性动力和演化性动力的平衡,组织可以通过控制要素配置影响组织协调性和适应性.得出的结论是:特定环境下的特定组织协调性和适应性同配置的平衡有关,当设计动力较小,演化动力较大,配置不平衡时,组织整体上表现出较差的协调性和适应性;当设计动力较大,演化动力较小,配置比较平衡时,组织整体上表现出较好的协调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专利质量概念及其评价现状,构建了石墨烯产业技术分类体系和专利检索策略,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中国专利数据库下载并建立石墨烯产业发明专利数据库;从技术质量、法律质量、经济质量3个维度以及创造、申请、审查、授权后4个阶段,构建了"三维度—全过程"为特征的专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从总体、复合增长率、主体类型、技术子领域、质量分维度等方面实证测度了我国31个省区石墨烯产业专利质量,并分析了各区域专利质量的差异性特征,得出了各区域专利质量特征、基于专利质量特征的区域分类、专利质量处于相对较高水平的区域分布、具有较高专利质量发展潜力的区域分布等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创业孵化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系统科学的视角来看,产业集群创业孵化系统是复杂系统,系统内部各要素具有多样性的特征,他们之间的相互关联是动态发展的,因此对该孵化系统协调性进行测度,并根据相应指标体系对其协调性进行有效的分析、评价与监控,及时调整不协调因素,是产业集群创业人才孵化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在论述产业集群创业孵化系统协调的内涵与目标的基础上,借鉴协同学理论,将该系统划分为创业资源子系统和孵化主体子系统,采用功效系数评价法构建产业集群创业孵化系统的协调模型,根据产业集群的特点及集群中影响创业孵化的要素,提取系统协调度的关键影响因素,拟定了评价指标,为产业集群协调发展的评价及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聚水平测度方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集聚研究对于制定产业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产业集聚效应与区域发展竞争力的关系研究,依赖于对产业集聚水平的有效测度.研究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的方法,对于促进产业集聚理论发展和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当前国外产业集聚识别理论和测度方法进行了综合介绍与评价,对不同的研究方法的特点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为研究区域产业政策和提高区域竞争力提供了较好的方法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运用改进S型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1省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两大系统进行综合评价,采用模糊隶属度方法测度了各地区的协调水平,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协调发展程度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凸显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省级区域传播形象的统计测度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传播形象是指在传媒世界中某一区域呈现出的客观形象.具体到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对其传播形象测度有利于各省级区域更好地了解自己借助于媒体在公众面前呈现的形象态势.本文从省级区域所辖的所有城市的新闻报道入手.构建了省级区域传播形象的一套特殊的测度指标,并基于城市形象媒体监测系统产生的2008年全年的数据,对我国31个省级区域的传播形象进行了统计测度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构建了科技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耦合协调系统,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 从投入产出、实力效率角度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以 2012-2019年湖南省相关数据开展实证研究, 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两产业的创新协同度进行测度, 同时测算科技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七大子行业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当前科技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耦合协调达到“中级协调”区间,科技服务业实现快速提速滞后于高新技术产业;各子行业中, 科技服务业与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子系统耦合协调度达到“中级协调”区间,与其他子系统的协调度仍处于“初级协调”或“勉强协调”区间。  相似文献   

18.
论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框架模型,构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6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生态环境压力、状态和响应子系统耦合协调性进行探讨,并利用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协调发展度各因素影响的显著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从各省市看,耦合度除上海出现下降外,其余省市都呈现波动上升态势,耦合类型主要处于磨合阶段和高度耦合阶段;协调发展度除上海和云南出现下降外,其余省市也都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协调发展等级主要集中在中度协调类。(2)从各区域看,协调发展总体上呈现“中部区域大于东部区域大于西部区域”的空间特征。(3)从区域整体看,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都波动上升;协调发展主要制约因素为生态环境响应和压力。论文研究不仅丰富了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理论,也拓展了研究对象,主要结论对于生态环境子系统间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冯仁涛  余翔 《科研管理》2012,33(10):9-16
区域技术专业化模式反映了区域技术能力的分布情况,了解技术能力的分布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技术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区在1985-2010年间的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数据,将专利数据的国际分类信息与技术领域对应,构造表示区域技术专业化模式的显性技术优势指标(RTA),分析了各省区跨技术领域专业化模式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对各省区的技术专业化模式进行了评价,为有针对性的制定技术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五化"协同发展的效率测度与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勇  李忠民 《软科学》2017,(2):19-23
利用耦合度方法测度了2001~2013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五化"协同发展指数,并基于VRS的DEA方法测度了各地区"五化"协同发展效率.结果显示,总体上各地区"五化"协同发展指数均呈上升状态,其变异系数有逐渐减小趋势;"五化"协同发展综合效率先升后降,其中东部地区的综合效率水平提高较快,而中西部地区综合效率提升水平较慢.通过四象限法对"五化"协同发展指数与"五化"协同发展效率进行了时空特征分析,并得出结论:具有HH型特征的省区逐渐增多,且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具有LL型特征的省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且减少较慢,中国"五化"协同发展与协同发展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