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用新课标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却存在一些与新课程"貌合神离"的"非语文现象",这些现象脱离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使得语文课缺少了语文味。一、乱花渐欲迷人眼:语文味缺失现象列举新课程标准的制定,新教材的推行,为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2.
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更多地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放到了首位,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已经弱化到可有可无的地步。其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初中学生的语文水平越来越差,初中语文教学也越来越缺乏"语文味"了。笔者认为,有必要让初中语文教学恢复应有的"语文味"。一、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味"缺失的原因分析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味"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味"的缺失首先体现在教材的选编上。毋庸讳  相似文献   

3.
"语文味"是语文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特征的有效统一,通过对教学过程中不必要的教学环节和信息进行删减,使得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力求语文教学的真实性。本文以"语文味"为主题,扼要说明如何让学生感受和品悟到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4.
目前,实施全面的新课改以后,语文教育不再像过去一样,语文课程缺乏语文元素,固定的教学模板和模式使得语文教育呈现出非语文化的状态。样的情况引起了语文老师的高度重视,不少语文老师存在一定的担心和对语文学科教学的焦虑。因此,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固定的教学模式使得语文教育呈现出非语文化的问题,"语文味"的提出开始流行起来。"语文味"是指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以往的教学经验,结合现在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打造一个个性化的语文教育课堂。"语文味"也是一种评价和判断教学的方法,虽然这样的说法显得不够正式,但是其说法简单易懂,总的来说"语文味"的提出,对教学存在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越来越重视教学方法的更新以及新的教育技术的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的实施,先进的教学设备的使用,繁复的课堂设计,本应该为语文课堂增添"魅力"色彩,但是很多教师在课堂中却偏离了课题,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导致课堂缺乏"语文味"。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选择彰显语文味的教学内容,设计凸显语文味的教学过程,使"语文味"充满语文课堂。1.目标制定凸显"语文味"  相似文献   

6.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育教学取得了巨大成就。可是,与此同时我们语文课堂承载的非语文的东西太多了,使得语文课失去了原来的"语文味"。如何使我们语文教学重拾"语文味"成为摆在我们广大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本文就这一课题展开了有效探究,以供广大同仁参考与指正。  相似文献   

7.
当下语文课的"语文味"越来越淡,每次听完课涌动着的激情是由于人文的熏陶。怎样才能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围绕语文的核心价值点制订具体可测的教学目标也许是一种解决途径。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强调了教育结果的可见性和可测量性,相对来说明确、具体、详细,利于测量。对一篇课文来说,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学生学语文的"味"的最高形式,主要体现在教师引导评价学生上。教师引导评价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评价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而"语文味"的课堂评价是语文味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和有效的教学手段,是实现语文味课堂的浓化剂。1、课堂评价要细读文本,品出语文味。2、课堂评价要挖掘文本的情感因子,生成语文味。3、课堂评价要品析词句,嚼出语文味。4、课堂评价要对比品析,赏出语文味。5、课堂评价要幽默风趣,再现语文味。6、课堂评价要纠错改进,烘托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41):32-33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教育变革的时代,各种语文教育思想,语文教育新措施"粉墨登场",有价值、有创意、有见地的理念在课堂上真是热闹纷呈。再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大量非语文、泛语文的因素,这些因素使语文教学失去"语文味",迷失语文的本真。小学语文课堂上总有几层云雾微笼,使得语文教学渐失语文味。作者提出追寻"语文味"的馥郁芳香。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语文教学的模式越来越多,这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无论教学方式如何改变,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语文味",教师要用语文独有的美去丰富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充满"语文味"的课堂上恣意挥洒,进而使思维变得敏锐,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到陶冶;让语文课充满生机和活力,其声悠扬,其味弥香。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荣生先生指出:"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洋溢着语文味,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所在,是语文意象的具体表征,是语文素养的客观要求,是语文教学特点的外化。"近日,笔者连续听了二十多节初中语文随堂课,仔细地梳理、品析、辨别这些课例,发现目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文味"逐渐丧失,甚至变得虚无。教师的课堂教学普遍以考试为导向,进行模式化的解题指导,课堂语言训练试题化,课堂教学内容的大容量、高密度、大跨度,可以这么说,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语文味"渐行渐远,越来越淡。  相似文献   

12.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本文以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侯秉琛《少年闰土》教学为例,对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语文味"进行品析,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凸显"语文味"的六个注重。注重个性解读,散发"语文味;注重诗化课堂,读出"语文味";注重"咬文嚼字",品尝"语文味";注重激发情感,感悟"语文味";注重拓展延伸,发展"语文味";注重师生互动,触摸"语文味"。  相似文献   

13.
马延灯 《教师》2014,(7):68-69
正"语文味"问题是语文教学中的老问题,但是近几年来,由于人们对语文性质的认识模糊,在教学中过分强调"人文性"的一面,淡化了语文的"工具性",导致语文教学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因此回归语文的本味,强调本味语文、本色语文的呼声日渐高涨。让语文教学回归本性,追寻"语文味"的课堂成为当下一道突出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4.
张芳 《考试周刊》2013,(38):40-41
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越来越浓。语文教学要真正回归本真,必须重视朗读的作用,避免课堂上的听读及默读现象,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语言的魅力。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当今语文教学,许多语文课上得不像语文课,语文课程元素流失,教学中出现比较普遍的"泛语文化"、"非语文化"等问题,语文本体特点变得越来越淡。这引发语文教学研究者的学科焦虑,因而,时下"语文味"这个说法开始流行起来。那么,如何让"语文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语文教学中有个比较流行的字眼"语文味"。王崧舟老师在《好课三味》中关于"语文味"是这样阐述的:"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可见,朗读是语文细酌入"味"之佳法。由此,也自然引起了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7.
"语文味",是现代语文教学中比较关注的一个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课应该有"三味":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另一个特级教师王爱华,则将"三味课堂"作为研究的课题:语文味、儿童味、家常味。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程少堂在《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一文中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语文课堂回归本色的趋势,人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语文姓语,语文教学必须尽显其本色,语文课堂必须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在这种倡导声中,语文课堂开辟了一片美丽的天地:有"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和"动情诵读、精心默读"的"读味".  相似文献   

19.
<正>新课程的实施,为语文教学洞开了一片美丽的天地,语文变得鲜活灵动。小学语文,承载着浓厚的人文内蕴。因此,在课堂上,要确保学生有大量时间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对文本反复涵咏体味,使"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美好情感有机渗透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的魅力在于是否具有"语文味"。有"语文味"的课堂才是语文课的灵魂所在。那么,语文课怎样才能上出"语文味"呢?一、语文味  相似文献   

20.
<正>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语文课必须有"文味",这是毋庸置疑的。何谓语文的"文味"?我认为,应是师生双方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对文本进行感受、体验、理解、想象,在获得文本的精神和言语智慧时所体现出来的整体情味。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语文教学过于注重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语言训练成了机械操作,思想教育成了道德说教。没有"文味"滋润的语文课堂令人疲倦。这样的语文教育怎能促使学生成人、成才?语文课要上得有"文味",我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