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余光先生多年来致力于文献学、阅读文化与现代出版业等领域的研究,著述颇丰,如《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文学与典籍》、《名著的阅读》、《读书随记》等。新文集《阅读,与经典同行》(海天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博士生丁文祎从王先生近年来发表的论文和演讲稿中选编而成。《阅读,与经典同行》取自作  相似文献   

2.
牛欢 《新闻与写作》2021,(1):115-115
英美文学根植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土壤。上世纪初,英美文学作品开始被译成中文进入中国。但受中西方文化差异影响,传播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阻碍。百年逝去。今天,全球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入,我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发达的传播媒介的赋力下,英美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具备了更大的可能。《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阐述了英美文学的特征,探讨了媒介学下英美文学在中国的传播问题。  相似文献   

3.
选编和选编本的出现是一种历史必然。这种必然性导源于典籍文献的增多和阅读者时间精力的相对有限之间的矛盾。如果以更宽广的视野和更长的时间跨度来翻检选编的历史,将会发现选编是与文化保存传播以及社会发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一、选编的历史与模型概述选编,是指将单篇文献有选择地加以汇集。选编的历史久远,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儒家六部经典中四部就是选编本,它们分别是《诗》、《书》、《礼》、《乐》。魏晋南北朝,文献选编兴起并走向成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是《昭明文选》,《文选》直接以“选”为题来凸显选编的特征。隋唐以降,直…  相似文献   

4.
由谢冕、钱理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8卷本《百年中国文学经典》已于近日面市。两位主编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权威。 本书收入从1895年前后至1996年百年间的优秀作品;在地域上,亦包括日据时代的台湾文学、沦陷区文学以及香港、台湾(1949年以后)的文学作品;文体含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杂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等。全书计450万字。编者从20世纪中国文学和历史的高度、广度出发,以开放多元的眼光,对不同文学观念、创作倾向、文学流派、创作方法和风格的作家给予同样  相似文献   

5.
2023年适逢经济学家、哲学家、修辞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诞辰300周年。其不朽之作《国富论》在中国的译介生命已跨越一个多世纪,呈现出具有中国印记的历史性、开放性与动态性特征。然而众多汉语译本中,经典与乱象交织,匠心与跟风并存,本文试图简要回顾《国富论》的百年汉译之路,倡导经典作品学术翻译的严谨之风,致敬这位伟大的“古典经济学之父”。  相似文献   

6.
田昕 《出版广角》2016,(3):86-87
逼真诉求的现实主义小说历来是中国文学的主流方向,通过真实的写照来实现文学的批判反省价值。《百年童话》却不同于当下的现实主义小说,充满着浪漫与美好。本文从小说自身的美好人物和故事出发,分析探讨《百年童话》这一童话般的故事如何实现其文学批判反思价值。  相似文献   

7.
金圣叹,这位明清之际的文学批评家,以《水浒传》、《西厢记》等才子书的经典评说以及特殊的人生遭际,在后世产生了深远广泛的影响。几百年来,围绕金圣叹文学理论和文献考证的研究一直绵延不断,汇成了比较清晰有序的金圣叹研究学术史。如今,陆林先生的《金圣叹史实研究》(收入2014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的出版,无疑为金圣叹研究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部凝聚作者20多年研究积累的著作,集百年金圣叹史实研究之大成,聚明清文学实证研究之精髓,堪称明清文学史实与实证研究之典范。  相似文献   

8.
刊物     
《大家》的新世纪收藏号,对20世纪中国文学进行了“清仓盘点”:请陈晓明等中青年学者十人回眸百年中国文学,并配发十余幅珍贵照片。该刊自创刊号始对20世纪各种文学流派以作品方式进行的展览,以本期中作家陆涛的系列中篇《京西大嘴》为序幕。“本期主题”里推出林白的长篇凸凹文体《玻璃虫》。另刊发了雷抒雁的《接受再教育》、闻树同  相似文献   

9.
唐威丽 《出版参考》2009,(13):28-28
动物文学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狼图腾》、《藏獒》、沈石溪的系列动物小说是长期活跃在读者书架上的图书。但与加拿大、奥地利、美国、英国等有上百年动物文学史的国家相比,我们的动物文学发展还相当年轻。与原创动物文学的晚起步相比,动物文学的翻译工作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开始了,不管是世界经典的动物文学,还是国外正在畅销的动物文学,数量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0.
眉睫 《出版广角》2013,(10):55-57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泉根教授在海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精品书系》总序中说道:开放的中国需要融入世界,世界需要认识中国。别具特色的现代性中国儿童文学需要走向世界,世界不同肤色的儿童也需要认识和感染中国儿童文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选编、出版、推广集合了最具原创力、影响力、号召力的当今中国儿童文学代表性作家作品的《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精品书系》(中、外文版),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且已经完  相似文献   

11.
从《火与冰》到《想飞的翅膀》,不到两年时间,余杰已经出版了六本个人专著。抽屉文学,转瞬之间便成了大众阅读的热点。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横亘于世纪之交的坐标,给百年来中国思想界和文化界标示了某种终端性的刻度,同时又为新世纪的中国知识界展呈了健全的思维向度。  相似文献   

12.
民国初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最为风行的时期,鲁迅、胡适、周瘦鹃等推出的经典翻译短篇小说在推动文学现代化和启蒙国民方面都卓有成效.本文以《短篇小说第一集》《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和《小说月报》中的经典翻译短篇小说为个案研究对象,从文字的深加工、注释、附录与附记、序言与题头等方面探究其深度编译策略,以期能够通过多元互补的翻译策略和编辑策略,为实现翻译文学作品的经典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刚刚送走悄然远逝的20世纪,山东人民出版社就推出了实录华夏百年沧桑的《中国二十世纪纪事本末》。 编辑者在《编后记》中直言不讳,声称有此书在案,可“详百年风云”,“明兴替规律”。鉴于时下图书市场存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自我包装流弊,笔者对上述话语难免存有戒心,不敢贸然苟同。于是,便不惜费时费力去循名责实。待到浏览全书之后,才意识到这是编辑者对历史、对读者负责的严谨表态,故而对此书有了信任感,觉得这是一部值得信赖和阅读的精制宏篇。 《纪事本末》囊括百年重要历史事件,再现20世纪中国“波澜壮阔而又艰难曲…  相似文献   

14.
为迎接香港回归,中央文献出版社即将出版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一国两制重要文献选编》和由国务院港澳办原副主任李后撰写的《百年屈辱史的终结——香港问题始末》两本书。 《一国两制重要文献选编》,是有关“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的专题文集,收入了1979年1月至1997年3月期间的文献57篇,其中包括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问题的重要讲话36篇,全国人大、国务院及其所属机构的有关法律、规定、文件21篇。“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根本方针,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5.
《新闻出版工作文件选编》与前已出版的《出版工作文件选编》(出版过6册)衔接。由新闻出版署办公室编辑,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选编》汇集了1986年——1987年新闻、出版、印刷、发行、标  相似文献   

16.
社科类:红旗出版社《毛泽东与中国古代智慧》、《伟人邓小平》、《元首韬略》、《中国百年政治风云录》、《传世经典》,广西人民出版社《毛泽东与<西游记>、<封神演义>》,东方出版社《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  相似文献   

17.
韩晗 《出版广角》2011,(11):52-54
本研究论题拟以文艺刊物《夜莺》、商业女性期刊《玲珑》与文学社团同人刊物《狮吼》为样本性研究对象。在商业化、全球化与市场化的文化生产模式下,"古为今用"比"洋为中用"其实更具备文化土壤的优势。因此,与其在国外期刊业中寻找可资借鉴的出路,尚不如在百年前的经验教训中获得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创建于1951年的《中国文学》杂志是新中国第一份外译官方刊物,承担着向西方译介中国优秀文学作品、塑造正面中国形象的任务。50年间,《中国文学》在帮助西方了解中国、引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先驱与向导。文章以《中国文学》杂志的出版与传播为例,阐述《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办刊经验,剖析其停刊原因,以期为当下出版社“走出去”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9.
萧统(501—531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承先启后,是我国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自我意以的发展,促成了《文选》的选编;《文选》的编就与传世,又促进了文学概念的形成与净化。昭明太子萧统之所以名垂后世,倒不是由干他曾被预定继承君位,而是由于他编辑了一部很有影响的文学总集。《文选》的编辑萧统,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长子,字德施,小字维摩,天  相似文献   

20.
汪兆骞陆续出版的《民国清流》系列丛书九部,上溯晚清,下至20世纪80年代,用近300万字描绘出百年文学家的精神图谱,构建起独具特色的百年中国文学辉煌殿堂,为我们留存个性化的百年民族文学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