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影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在2009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中的每个发球所在区域的落点进行统计分析,归结出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发球落点的区域分布规律,旨在为推动网球发球技术和质量的提高以及为网球运动员和广大网球爱好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3(运动水平)×2(认知风格)的混合实验。实验被试总人数56人,平均年龄18.68±6.47岁。经过ANOVA、T-test、相关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认知风格运动员接发球预判准确性(P=.015)、预判速度(P=.012)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接发球预判的准确性上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接发球预判速度上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17)。得出:场独立型认知风格网球运动员在接发球预判绩效较好于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网球运动员;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在接发球预判准确性和速度上具有绝对的优势,不仅远远高于低水平组,而且也明显高于中水平组。  相似文献   

3.
对专家组、中间组和初级组3组共60名被试进行测试,试验将时间阻断和眼动记录技术相结合,采用3(运动水平)×3(发球类型)的混合设 计,探索排球运动员发球预判过程中的视觉搜索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水平排球运动员在不同发球形式下的视觉搜索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高 水平运动员发球预判时的落点预判准确率、落点预判反应时、注视次数、注视时间、眼跳距离、注视区域更加具有合理性,与其他水平运动员的差异 明显。(2)不同发球形式的预判特征不同,大力跳发球的落点预判准确率、注视时间和眼跳距离均高于跳发飘球,跳发飘球的落点预判准确率、注视 时间和眼跳距离均高于原地发落点球。(3)高水平运动员通过对关键信息区域进行较长时间的注视来进行信息深加工,眼跳距离大,视觉搜索效率 高,注视轨迹表现出循环往复的特点,在对方接发球站位之间以及球体本身进行循环往复注视,视觉搜索模式简洁、高效、合理,而其他水平运动员 注视区域较多且注视轨迹没有规律,眼跳距离小、注视时间较短、注视轨迹较散乱。建议运动员在训练中应借鉴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的视觉搜索特征 进行有目的、合理的安排。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网球运动员的年龄、身体形态、神经类型、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五个方面选材因素进行探讨,通过对网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综合分析,结合专项特征,选材时应注意网球运动属于隔网对抗性的个人项目,技术复杂、球速快、角度大、落点变化复杂等特征。旨在探索对少儿网球运动员选材的科学性,以提高网球运动员的成材率,为少儿网球选材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目标设置理论,设置不同难度目标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发球落点成功率及自我监控能力影响进行实验研究,探讨合理的目标设置对运动员的发球落点成功率及自我监控能力各维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合理的目标设置训练能够较好的促进网球运动员发球落点成功率以及网球运动员自我监控能力各维度控制效果的提高,为网球教练员及运动员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6.
教练员在观看青少年或职业选手的网球比赛时,都会对运动员在场上的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估。这将有助于加深对比赛的正确认识,以便及时地发现运动员自身明显的优缺点,对改善今后比赛中的表现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介绍了除我们经常了解到的技术统计之外的一些值得教练或球迷关注的问题。球的落点:在比赛中,运动员应设法将球打到远离对手的位置上,这就需要某些特殊的能将球击深和能调动对手跑动的控制击球落点的方法。预判性:运动员在准备回球,尤其是在准备回击凶狠的底线进攻球和站在网前准备迎接对方破网球时的预判能力。身体素质:包括快速而高…  相似文献   

7.
时间阻断和空间阻断对网球运动员接发球思维判断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8名网球专业运动员和8名网球专选班学生为被试.运用现场拍摄、试验、一致性检验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探讨不同时间阻断和不同空间阻断条件下,不同水平网球运动员接发球的思维判断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间阻断条件下,优秀组被试对接发球落点判断的能力显著高于普通组,对接发球旋转判断的准确性显著高于普通组;不同空间阻断条件下,被试对接发球落点和旋转的判断失误率依次为:球拍阻断>躯干阻断>头部阻断;被试对来球落点和旋转的判断信息主要来源于球拍.  相似文献   

8.
以网球运动中多拍相持回合的战术分析指导为目标,将网球落点按照区域分布情况进行量化抽象,采集了2022年美网冠军卡洛斯·阿尔卡拉斯7场对局1 808盘对局数据,提供了小尺度的自动化网球战术辅助的系统框架,并分别应用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随机森林等机器学习的训练模型构建多拍相持下的最佳回球落点决策模型。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方法的建模效果最佳,选取拍数为5拍时回球落点精度达到76.66%。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球战术智能量化分析有利于为提高网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提供数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基于长时间跨度、多项重要赛事的大规模数据,首先对青少年与职业网球运动员的年龄、数量增长及参赛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再从比赛特征和击球特征两个方面对16~18岁青少年精英网球运动员和职业运动员的表现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1)青少年精英网球运动员数量年增长率显著高于职业运动员。(2)青少年精英网球运动员与职业运动员的参赛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3)在发球、网前得分率、制胜分/非受迫性失误比等比赛特征数据上,青少年精英网球运动员与职业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4)在击球角度、击球速度、移动距离、平均冲刺速度等击球特征数据上,青少年精英网球运动员与职业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1)职业赛事比青少年赛事竞争更为激烈,比赛的胜负差更小,对运动员生理和心理要求更高。(2)职业运动员击球的速度、稳定性、攻击性和多样性等均优于青少年精英运动员。(3)职业运动员击球速度更快角度更大,对回球的预判比青少年精英运动员更好。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第6届城运会比赛网球项目中成绩排名前5的湖北、河南、天津、安徽和北京等省市的一线优秀网球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分析。以男子网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研究为视角,综合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确定了评价青少年男子网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的44项原始指标,然后通过对这些原始指标采用利克特五级评分法进行赋值评分最终归纳出了在反映运动员身体素质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的11项身体形态指标,分别是:身高、上肢长、足长、大腿围/身高×100、肩宽、体重、体型指数、身体水份含量、肌肉量推测值、去脂体重等。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秩和比评价方法(RSR)建立了评价青少年男子网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的结构模型,并对模型中各指标进行加权评分,采用百分位数法建立了各个指标的评价标准以及评价青少年男子网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的综合评价标准,旨在为促进我国网球运动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操作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网球肘",即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种以肘关节外侧疼痛为特征的肱骨外上髁部前臂伸肌总腱附着处的慢性损伤性肌筋膜炎,因网球运动员最易患此病而得名。"网球肘"的主要外在表现是肘部隐隐的酸痛感以及持拍击球时产生的强烈疼痛感。网球肘妨碍了运动员的日常生活、训练、比赛,严重者甚至影响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本文从病理特征、致病原因、致病机理、诊疗标准、诊疗措施、预防等方面对"网球肘"这一职业病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该病的治疗、网球运动员的正确训练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三点站位法指在网球实战中球员在网前的站位与球的落点及底线中点应符合三点同线的要求。这种方法对双打球员的责任区域进行了合理的划分,减轻了网前球员的心理压力,改善了网前球员站位过于靠边的问题,在网球双打教学中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球运动在中国飞速发展,网球运动的研究也成为体育领域中关注的论题。对网球运动员目标定向与归因方式的研究还比较缺乏。鉴于研究应用心理测量法对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和归因方式进行探讨。了解中国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及归因方式的现状,丰富运动员对目标定向和归因方式的认识。研究结果显示: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网球运动员基本归因类型,在成功情境下为: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在失败情境下为: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网球运动员在成功情境下的归因方式没有性别差异,在失败情境下内外源、稳定性存在性别差异;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与归因方式的相关性不高,存在着低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外20名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竞技年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中外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在启蒙训练年龄上的差异并不显著;但是外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转为职业选手的年龄较早,所以其成为职业选手的年限也较长。中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之间的现役年龄的分布较为离散,中国十名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现役年龄差异大于国外十名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现役年龄差异;并且中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达到最高竞技水平的年龄比国外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达到最高竞技水平的年龄晚。  相似文献   

15.
A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assessing the serve speeds of tennis players based on their body height. The research involved a sample of top world players (221 males and 215 female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Grand Slam tournaments in 2008 and 2012. 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player’s body height and the serve speed (fastest serve, average first-serve, and second-serve speed). The coefficient of serve speed (CSS) was calculated as the quotient of the measured and the theoretical value of the serve speed on a regression line relative to the player’s body height. The CSS of >1, 1 and <1 indicate above-average, average, and below-average serve speeds, respectively, relative to the top world tennis players with the same body height. The CSS adds a new element to the already existing statistics about a tennis match, and provides addition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performance of tennis players. The CSS can be utilised e.g. for setting the target serve speed of a given player to achieve based on his/her body height, choosing the most appropriate match strategy against a particular player, and a long-term monitoring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ining focused on the serve speed.  相似文献   

16.
结合江苏科技大学高水平乒乓球队实例,对高校高水平乒乓球队中弧圈类打法运动员对付两面不同性能球拍削球手的训练方法进行了研究,这将有利于人们更加重视如何对付削球打法和促进普通高校高水平乒乓球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nature of the power point in tennis. A series of static racket impacts and a polynomial fit were used to simulate four different racket shots with increasing amounts of angular velocity—identifying the true ‘power point’ for each shot. A rigid body model was used to define the ‘ideal point’ for each shot—the impact point which theoretically yields maximum outbound ball velocity. Comparing theory with experiment revealed that the ‘ideal point’ is most accurate for impacts around the racket’s node point (the rigid body model does not account for frame vibration). Previou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tennis players aim to strike the node point of the racket. The concept of the ideal point has potential in tuning the weight distribution of a racket to a player’s shot type. If the ‘ideal point’ exists at the racket node point for a player’s typical forehand shot, then outbound ball velocities can be maximised.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访谈法,以网球专选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在比赛过程中的技战术表现进行统计,并对学生的心理、智能进行调查和访谈。针对竞技能力的技术、战术、体能、心理、智能5个构成要素,分析学生网球竞技能力在实战中的表现特征;进一步提出网球专项教学中竞技能力培养对策,旨在提高学生网球竞技能力,同时为网球专项教学的开展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9.
网球击球步法移动中相关肌肉群做离心收缩减慢特定肢体动作速度,为击球准备合理的解剖姿态、保持身体平衡和预防肢体损伤的能力成为网球专项减速能力。肌肉离心收缩产生的减速效应是网球击球和移动技术中的核心要素,良好的减速能力有利于保持身体平衡、改善击球效果以及有效预防运动损伤。网球体能训练过多地将注意力放在运动员的直线加速能力上,大大忽略了减速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查阅最新国内外网球体能训练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减速能力在网球运动员竞技能力中的重要性及其功能,并介绍了减速训练的若干训练手段,以丰富网球的专项化体能训练体系,使训练更加贴近网球比赛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