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谈“印数”     
编辑发稿单上,专门印有一栏:“参考印数”,其实并没有多少参考价值,因为最后总是以书店提出的印数拍板的。书店的同志确实作过一番征订工作。问题在于,这种征订有着明显的局限性:一是他们征订的依据,只是寥寥二百字的“新书预告”,实在很难得出对一本书的准确认识,更不用说有些“新书预告”还有着浓厚的“广告”色彩了;二是负责填报订数的同志,虽然一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技术标准未改变和新闻出版总署无新规定之前,全国出版社应当一如既往实事求是地把图书的真实印数在版权页上公开,这才是应走之正道。因为掩盖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隐藏的事,没有不被人知道的。这已被中外几千年历史所证明,图书出版业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3.
杨嘉 《出版参考》2007,(9S):19-19
闲逛书店,发现如今架上的新书不乏印制精美之作,但随手翻开几本,却发现有一半新书,尤其是文艺类新书的版权页上,印数不知不觉地消失了。于是记者特地在书店抽查图书50本,标有印数的图书只有27本,占抽查图书的一半。但反观如今出版社新书做宣传时,动辄就称“首印几万册”。某网站在介绍一本小说时的标语一“本书首印破百万册,创建国以来华语文坛新高”就曾引起轩然大波。一面是图书印数的集体消失,一面却又是出版社“首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豪言壮语,读者以及作者究竟该相信谁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信息与印数     
在努力把科技成果加速运用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今天,大大地改进为各类专业工作者提供科技新书出版信息的工作,尤其显得重要。但这种先于出书乃至先于出书计划公布的信息,不应当是一些图书简介的简单罗列,其中应该有必要的材料,详细说明各种新发明、新工艺等的实质,这样才会比以往更快、更具体和更准确地确定读者对各种专业书籍的需求,从而确定其印数。众所周知,一本书的印数是根据图书发行部门的订数确定的,而发行部门调查读者需求及确定订数的基本依据正是附有每一种  相似文献   

5.
书籍的印数反映了一些有趣的现象。请看这些书籍的印数:《格斯尔的故事的三个特征》(内蒙古人民版,1958年)333册、《米吉安尼诗文集》(人民文学版,1959年)104册、《光明之路》(作家版,1961年)100册……。绝大多数书籍的印数大抵四舍五入而只标注整数,而带零数印数的书籍却对读者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并带来某种精神愉悦。我之所以如此强调书籍的印  相似文献   

6.
出于职业习惯,每当我打开一本新书时,总要先翻看一下版权页上的印数。然而,近几年来,我的这个“习惯”却被现实破坏了——因为某些出版社出版的某些图书根本不标印数。而且我从实践中也体会到,有的图书即使标出了印  相似文献   

7.
8.
9.
废除了十年之久的稿酬制度,终于在两年前得到了恢复。这在当时未始不是拨乱反正的胆识之举。但是经过两年来的实践检验,稿酬试行办法在贯彻按劳取酬原则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稿酬标准偏低,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著作稿每千字二至七元,只及文化大革命前的一半,实际上是个象征性的报酬。精神劳动,如果没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保证,不可能维持和扩大它的  相似文献   

10.
浅谈图书最佳印数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贾国祥一个好的出版社的图书印数。库存量、图书的重版印刷等方面都不应该是盲目和无序的。一种图书的出版,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这些费用可以从两个方面产生:一是图书付印前所投入的成本费用,二是图书付印后的成本费用。现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出版商务周报》报道:在书店随意一逛,就会发现很多书的腰封上都有“加印某某册”“创某某销量”等字眼,让人眼花缭乱。大多数业内人士都承认这个数字有夸张的成分。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表示:“其实书封的设计和书封上的字就是为了去吸引读者的,仅此而已。它让读者产生兴趣去翻开这本书,而是否购买则需要读者自己去阅读内容,从而做出购买决定。仅凭书封就去购买的读者并不理智。”  相似文献   

13.
书是商品,虽然它是精神性质的特殊商品,但它在市场经济中仍有一般商品同样的性质,要推销,要赢利,要尽量争取愈多愈好的买主;不能像当铺一样,朝奉们在柜台上坐,等着主顾上门来才做生意。这是无需解释的常识。建国以来,出版业唯一依靠的发行渠道是新华书店,网络遍布全国城镇,以至人们提到书店,就是说新华书店,“新华”两字可以省去。纵然大中城市里也有若干专业性的书店,出售某些特种品类的书刊,  相似文献   

14.
15.
《出版商务周报》报道:在书店随意一逛,就会发现很多书的腰封上都有“加印某某册”“创某某销量”等字眼,让人眼花缭乱。大多数业内人士都承认这个数字有夸张的成分。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表示:“其实书封的设计和书封上的字就是为了去吸引读者的,仅此而已。它让读者产生兴趣去翻开这本书,而是否购买则需要读者自己去阅读内容,从而做出购买决定。仅凭书封就去购买的读者并不理智。”  相似文献   

16.
书籍的品种和印数,是两个会发生矛盾的指标。例如说:印刷欢迎长版活,排挤短版活;发行重视畅销书,漠视冷门书。这些,实际上都是品种和印数的争论。但在读者看来,品种和印数又常常是一回事。读者在书店买不到他想买的书,你说是印数不足;在读者看来,就是缺这么一个品种。书,跟世界一样广漠,跟历史一样悠久,它应该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17.
合理确定图书印数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确定图书印数及出版社库存规模,恐怕是摆在每个出版社管理者面前的最捉摸不定的问题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出版社某个业务员发错一笔书导致货款无法收回受到行政的或经济的处罚,而某种图书因过量生产,造成大量积压则不闻不问。有的出版社一年利润不过100万元,库存码洋却达1OOO万元以上。造成库存过大的直接原因在于图书的过量生产,主要表现为品种的过量和印数的过量。另一原因就是某些图书的印数极不合理。 图书的生产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包括编辑加工费、排版、校对费、制版费、稿酬、管理费用等。可变成本包括印刷工本费、材料费等。一般而言,固定成本是平均摊入印数中的,印数越大,每本书摊入的固定成本就越少,因而出版社获利越大;印数越少,每册书摊入固定成本越高,出版社获利也就越少,甚至出现亏损。 印数过少导致出版社无利或亏损,印数过大导致库存积压,也会  相似文献   

18.
印数决策中的盈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意义上的盈亏平衡着眼于“保本规模”研究,本文则侧重于探讨印数决策中应秉持能盈则盈、该亏就亏的心态。忽略选题的市场行情,盲目追求盈利,人为地增加供货,最终将导致亏损加剧或者消减应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目前,各出版社编辑部很注重自己图书的盈亏情况。具体地说,想知道初版书和重版书的保本起印数。如果每本书进行测算比较麻烦,笔者根据长期的工作实践,设计了两个表格进行速算。 众所周知,在出版投资行为中,初版书成本=变动成本+不变成本。 稿费、排版费、制版费是一个既定的量,会随着印数分摊,一般反映在初版书的成本中,我们称之为变动成本。而印刷、装订、纸张等费用虽然也会随印数的变化而有所变动,尤其是小印数的印刷费相对较高。但相比较而言,这部分成本变动不大,可以看作不变成本。因此, 重版书成本=不变成本。  相似文献   

20.
图书出版印数制定是编辑出版人员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出版社如果长期在这个问题上忽略管理,就容易造成库存积压、资金周转不畅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影响图书的经济效益和出版社的良好运行。本文就结合实际工作对图书出版的印数控制谈谈以下几点想法和建议。首先,参与印数制定的主体要实现多元化。在传统做法上,图书印数由责任编辑一人敲定,这种“闭门造车”的做法很不妥。印数大小,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大小。编辑虽然熟悉选题个体的特殊性,但对市场很难有深入了解;而发行人员直接与市场打交道,容易把握市场规律。所以,为了减少印数制定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