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 言 汉语的能愿动词(又称助动词)是一个封闭的类,数目有限,但意义复杂,又具有不同于一般动词的语法特点,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主观意愿和可能、必要性等意义。 在句中,只要意义上允许,能愿动词可以连用。但我们感到,学习双语的民族学生还没能较好地掌握和恰当地使用。这就有必要对汉语能愿动词的连用及其在维语中的对应形式作进一步的探索,以弥补教学中的缺憾。  相似文献   

2.
0 引言汉语的能愿动词(也称助动词)是一个封闭的类,数目有限,但意义复杂,又具有不同于一般动词的语法特点,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主观意愿和可能、必要性等意义。在句中,只要意义上允许,能愿动词可以连用。但在教学和实际运用中,我们感到学习汉语的民族学生还没能较好地掌握和恰当地使用能愿动词的连用形式。这就有必要对汉语能愿动词连用及其在维语中的对应形式作进一步的探索,以弥补教学中的缺憾。  相似文献   

3.
“最”是一个程度副词,表示超过其他的意思。①一般语法著作都认为,它经常修饰形容词。全国统编的初中语文课本也是这种看法。②然而,有的讲语法的书谈到,包括“最”在内的程度副词不仅经常修饰形容词,而且“也修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③有的语法著作说,“除了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以外,动词一般不能用程度副词(很、最、非常等)修饰”。④值得探讨的是“最”到底还能修饰哪几类词。这种探讨对于进一步搞清“最”的语法功能,对于更好地开展中学语法教学,都会有一定的意义。先看修饰能愿动词的例子。如: 1)民主集中主义的制度,一定要在革命斗争中  相似文献   

4.
谈副词的内部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词是介乎虚实之间的一类词,它的主要语法特点是:(1)可以修饰动词(包括能愿动词)形容词;(2)一般不能修饰名词代词和其他副词,即使在名词代词或其他副词前也不直接发生修饰关系;(3)一般不能单说。关于副词的内部分类,有两个问题需要加以讨论:(一)用什么标准给副词分别归  相似文献   

5.
能愿动词“要”的主要语法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丽 《考试周刊》2009,(10):31-32
本文简单介绍了能愿动词“要”的语法化过程,特别强调了能愿动词情态意义的语法化的演变过程,并结合该过程说明其总语法化的深层机制,由此证明汉语语法化的主要机制是隐喻和推理。  相似文献   

6.
古今能愿动词异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称“暂拟”)把“能、会、敢、肯、必须,应该、要”等叫做能愿动词,是表示可能性、必要性、意志或愿望的。更有一些语法学家,如杨树达、吕叔湘、朱德熙、杨伯峻、张静诸先生,叫它们做助动词。目前,“暂拟”是中学语法教学的正宗,所以,本文仍用“暂拟”的观点。现代汉语中的能愿动词数量有限: 1.表示可能的:能、能够、会、可、可以、可能;  相似文献   

7.
“能、可以、会”通常被认为是一组表示可能的能愿动词,一般的语法书只将它们与其他组的能愿动词进行比较,如与表示“应该”的“应、应当、应该”,表示“必要”的“须、要、必须”,表示“愿望、意愿”的“愿意、肯、敢”等等比较,而没有在同组内部比较各成员之间的异同。通过对“能、可以、会”之间的比较,归纳出三者在语义和语法功能上的异同,对于提高语言使用的规范性(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得”是个多音词。当它读“děi”时大致相当于能愿动词中的“要、可以、应该”;当读“dé”时有“得到、获得”之义,是及物动词;轻声的“得”一般语法书只讲用法很少涉及词性。但在语法教学中,这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因而有必要来讨论一下。  相似文献   

9.
"懒得"是表示意愿的能愿动词,但其在语法功能上又存在一些不同于一般动词和能愿动词的特点,本文试从语义和功能两个方面对"懒得"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术语“动词”(简称“动”),汉语语法分析中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它。 1.词类名称,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这种用法在语法学界几乎是一致的(《马氏文通》用“动字”)。同时它可以被限定表示动词中的小类,如“及物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等;也可以用来限定其功能、意义相当于动词  相似文献   

11.
谈能愿动词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这里从句法语义角度,分析能愿动词是句子的语境核心-焦点(focus);能愿动词能调节句子语气,是表语气意义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能愿动词移位的研究,揭示了这一语法现象的作用,在于强调的需要,讨论不同语体中能愿动词的使用情况,说明能愿动词对不同的语体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初中《汉语》课本(即《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语法体系里有三种合成谓语:一是判断合成谓语,二是能愿合成谓语,三是趋向合成谓语。判断合成谓语是判断词“是”“用在名词谓语前边,构成一种表示判断说明的合成谓语”,如“语言是工具。”能愿合成谓语是能愿动词“用在别的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构成一种表示“可能性、必要性、意志或愿望”的合成谓语。如“她会说普通话”,“天气应该热了”。趋向合成谓语是趋向动词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构成一种表示趋向、时态等附加意义的合成谓语。如:“前面跑过来一个人”,“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教学实践证明,合成谓语的说法是有缺点的.我们主张取消这一术语。因为分析句子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说明造句单位之间的语法关系,帮助理解句子的思想内容,而合成谓  相似文献   

13.
论《金瓶梅词话》的复合动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金瓶梅词话》的复合动词、叠音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等四个问题,就其语法结构、所表语法意义、语法作用等方面分别进行了抽样分析,归纳出了它们的特点和规律,从中可以看出明代中叶动词的面貌。  相似文献   

14.
山西各地方言的构词成分中普遍有一个词头“圪”(在不同地区读音有差别),这个“圪”本身没有词汇意义,仅有一部分构成动词的能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其余大多数连语法意义也不表示,只能看作表音词头。以它为词头构成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和象声词。不过,这个词头的活跃程度各地不一样,比如在晋中等地,就很活跃,带“圪”的词很多,在动词前表示某种语法意义的用法几乎具有开放性,以致可以  相似文献   

15.
全文共分上下两篇。本期刊载的上篇,是对各个能愿动词的基本意义和能愿动词句的基本形式作出基本分析。办法是,从各个词的历史发展中识别出其现行的基本意义,从而确定其在汉语句法中所占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并把分析结果分别用生成语法的树形图和符号逻辑公式表示出来。根据分析的结果,作者认为,能愿动词应分为两组,都包涵着情态词“可能”的意义,但都不等于这个情态词。它们跟这个情态词的关系:第一组是蕴涵关系,第二组是预设关系。下篇将要讲的主要是,分析一些能愿动词的引中用法,并简单地谈两个带理论性的问题。一、汉语能愿动词与逻辑情态词的关系,二、有关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汉语中,“战胜”与“战败”是用得较多的两个复合动词,一般语法书上称之为“补充式复合动词”。这两个补充式复合动词既可以用作及物动词,也可以用作不及物动词,它们在构词上,句法功能上和表义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就一般情形而论,现代汉语的补充式复合动词的第一个构词成分,是不大可能分别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中师《现代汉语知识》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二版本,下称课本)有欠当之处,故此提出几点浅见与编者商兑。1.课本第12页把“必须、需要”当作能愿动词。“必须”是副词不是能愿动词。两者的主要区别是能愿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能构  相似文献   

18.
能愿动词(助动词)是现代汉语中非常复杂而又充满争议的一个下位类型,也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大难点。由于缺乏明确指导的统一大纲,对外汉语教材和语法书在实际处理能愿动词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太一致的情况,这无疑给留学生习得能愿动词增加了一些障碍。  相似文献   

19.
大家都知道,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来的,古今汉语有其一脉相承之处。从语法角度看,古今汉语有很大的一致性,比如名词经常作主语中心语、宾语、定语,动诃经常作述语中心语,形容词经常作定语、述语中心语和状语。如下例: 赵太后 新用事。(《战国策·赵策》) 主语 谓语 述语 宾语 状语 中心语 名词“赵太后”作句子的主语,形容词“新”作句子的状语,动词“用”作句子的述语中心语,名词“事”作句子的宾语。 (左师)触詟‖〔愿〕见|太后。(《战国策·赵策》) 名词“左师”作句子的定语,名词“触詟”作句子的主语中心语,能愿动词“愿”作句子的状语,动词“见”作句子的述语中心语,名词“太后”作句子的宾语。 但是,古今汉语语法更有其不同之处,这也正是我们阅读古书的人所需要特别注意的。在上古汉语里,词类活用的现象比现代汉语更多一些,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现代汉语里诸如:“他比阿Q更阿Q。”句子里的后一  相似文献   

20.
关于“把”字句,黎锦熙先生最早提出了“提宾说”,认为“把”字将动词的宾语提到了动词之前。王力先生则从“把”字结构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的角度提出了“处置式”。“把”字在上古汉语里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动词,《说文解字》:“把,握也。”大约在唐代虚化为介词,但仍保留动词用法。《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丁声树等著)中称为“次动词”,《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著)中称为“前及物动词”,由于这些特点,决定了“把”字在“把”字句中不是谓语的主要成分,而成为一种“提宾”成分,另外有动词作为谓语的主要成分。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