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真凶案写成假新闻假 新闻引发真官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的阳春持续干旱,一具死 尸浮出水库水面。 一场凶杀案由此拉开帷幕,一篇新闻报道引发的侵犯名誉权案由此而生……一篇新闻引发一起案中案 今年3月,数月的干旱,水位下降。河南省西峡县重阳水库一具男尸浮出水面,手脚被绑,面目全非。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迅速赶到现场,展开了周密的侦查。 几天的努力,没能查出死者的身份,案件一时陷入僵局。经数村村民辨认,有人认出了死者是近年间在重阳乡张某私人砖厂中打工的“小李”,约35岁,姓名家庭住址不详。 此案一发,流言四起,有人传闻:砖厂业主张某在取土过程中挖出一罐“金元…  相似文献   

3.
南粤新闻界及演艺界又掀巨澜。轰动全国的“10万元征婚”事件的女主角——广州艺员李怡青,以“侵害名誉权”为由,一纸诉状将《南方日报》推上了被告席。 1999年3月17日,这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在广州市东山区人民法院正式开庭审理。 是无耻的征婚骗局?还是蓄意的侵害名誉?是恶毒的人身攻击?还是正常的舆论监督?这真是一起难倒法官的新闻官司。 法庭上,双方律师舌战一天,精彩异常,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战况”之激烈、刺激,不逊色于任何一部叫座的商业片。 由于实在无法找到涉及到新闻方面的相关的法律依据,并且在全国更无判决此类案件的先例可循,所以,法官们无法在当日作出一审判决……  相似文献   

4.
如今,人们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常常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自己的名声,看到对自己不利的报道,便要走上法庭,与新闻单位对簿公堂。这种法律意识的普遍增强既给我们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有时甚至使我们的工作热情受到打击。因此,我们应该理智地对待新闻官司.变压力为动力,变“坏事”为好事。  相似文献   

5.
进入八十年代中期,中国人的生活中又多了一种热闹:新闻官司。 几乎没有任何一类民事纠纷有新闻官司这么让法律捉襟见 肘,让法官焦头烂额,让胜者疲惫不堪,让输家忿忿不平,让亿万民众津津乐道。何以如此?除却事件本身的知名度之外,恐怕还跟这类官司涉及的“怪现象’有关。 官司之中,法律顾此弃彼 新中国法制史和新闻史上一条重要的红线,划在1987年的元旦。 在此之前。比如1983年,某报星期日版的一则消息说,“……文艺演出中,某女独唱演员在舞台上台风不正,挑逗观众……。”愤怒的女演员状告该  相似文献   

6.
用词不当     
报纸上、电视上、广播中,常有用词不当的情况。有些词用得不当,是一般毛病;有些词用得不当,则容易引起读者反感,损伤媒体威信。试举几例:“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7.
平时读报,发现有些文章使用词语很不适当,实在令人忍俊不止。 7月20日光明日报第二版一篇文章中有个小标题《室主任的贤内助》。乍看以为意在表扬室主任的妻子,细读才知原来是称颂党支部书记李璇如何支持室主任的工作。李璇是位女同志,她所在研究室的室主任林兰英也是女同志,她们决不可能是夫妻关系。  相似文献   

8.
蒋宏 《新闻导刊》2006,(5):36-38
关于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按照新闻的基本规律来说.不但要求每个情节、事实都要言之有据.而且要求在事实的联系和事实的总和上要给人们提供客观真实的途径.这样来使人们认识社会和时代的本质。这实际上有两个含义:一是新闻本身.对于记者来说.一篇具体的稿子要把它写真实:对于编辑来说.要把它处理真实。但这还不够.还要立足时代.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它真不真实。还要看它能不能表现事物本质和这个时代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
朱达林 《今传媒》2003,(2):71-72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就要求各级党报必须加大法制宣传的力度。从目前的状况看,法制新闻业已成为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且以它的可读性、趣味性、知识性吸引了众多的读者。但是,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法律知识的增多,在新闻报道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引发的新闻官司也日趋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闻业的发展,造成了新闻媒体与媒体受众之间的矛盾。因此,自觉学好法律,努力增强法律意识,尽力避免新闻官司,是当前摆在广大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11.
综观新闻媒体的新闻官司,从新闻媒体本身来看,涉及最普遍的有三个方面: 一是侵害法人及公民名誉权.构成对公民、法人的名誉侵权,应具备四个条件: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行为人实施了侵害他人名誉的行为;造成了损害后果;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1993年6月15日,我国曾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1998年8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又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1998年1月13日,光明日报社主办的《生活时报》刊登了一篇题为《绕远道收红包这辆救护车胆儿不小急救中心负责人表示要严查此事》的批评报道。报道内容是一位江姓读者的投诉:1997年12月26日凌晨3时许,江某与其妻突发急病,打电话向急救中心求救。急救车的随车医生舍近求远,将病人从市内拉到较远的郊区医院。在医生的暗不下,江某送给医生500元钱。江某向报纸投诉,批评这位医生舍近求远、收取病人红包是违背医务人员  相似文献   

13.
必须学会保护自己──一起新闻官司引发的思考丁咛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是新闻媒体的任务之一。但是,随着舆论监督力度的加大,引发的法律纠纷也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困扰和负面影响不小。进行新闻舆论监督必须学会保护自己,这是新闻界面临的一个新的、不可忽视的问...  相似文献   

14.
章法  何为贵 《新闻世界》2005,(11):40-42
为祈愿人生路上少一些风雨,多一些平安,吴浩向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益阳中心支公司购买了一份平安幸福定期保险。然而,事隔两年后,心胸狭隘、睚眦必报的吴浩却残忍地向自己的表侄儿、表侄女举起了屠刀。随后,吴浩服毒自尽。  相似文献   

15.
新闻官司与新闻真实性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新闻实践中,相对于一般性报道,舆论监督报道在新闻真实性上要求更高。但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无时无刻不在的变动性,决定了新闻真实尤其是舆论监督报道真实性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近年来,一些党报舆论监督报道在真实性上屡遭质疑,甚至屡遭反诉和新闻官司,而且报人败多胜少。  相似文献   

16.
新闻官司浅探中国新闻学院郑保卫近年来,新闻官司越打越“火”,一些记者、编辑一次次被迫站到了被告席上。新闻界对此有所焦虑,社会上也有议论。到底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怎样正确对待新闻诉讼?新闻工作者用什么办法摆脱新闻官司的困扰,已成为摆在新闻界面前的一个严肃...  相似文献   

17.
章艳 《新闻前哨》2009,(7):59-61
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健全.舆论监督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社会进步和公共文明发展不可忽视的环节。据一项调查显示.当有重大问题需要反映或出现纠纷需要解决时.有41.41%的人首先想到的是“新闻媒体”。许多惊人的黑幕。如“云南矿难”、“黑哨事件”、“宝马彩票事件”等.都通过新闻媒体得到了真相大白。  相似文献   

18.
新闻官司与舆论监督高峡随着舆论监督的加强,新闻官司也多起来了。宜昌市去年就发生一起:三峡电视台、宜昌日报和三峡晚报,先后报道8位勇士征服长江三峡的壮举,中央和外省新闻媒体也纷纷转发。这完全是一篇正面报道,只是叙事中客观地提出了一条游船从勇士身边冲过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新闻侵权官司逐年增多。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已审理此类案件数千起。昔日的"无冕之王",今日常常被推上被告席。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新闻工作者要避免被新闻官司纠缠,就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防止新闻侵权事件的发生。要防止新闻侵权,就要知道什么是新闻侵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说明:"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文章反映的问题基本属实,但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