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近年来,笔者耳闻目睹了一些发生在校园内的各种学生报复行为和暴力事件.此类事件有的发生在老师和学生之间,也有的发生在学生和学生之间.既有行凶、抢劫、敲诈之类的恶劣事件,也有辱骂、破坏、搬弄是非之类纯属发泄私愤的恶作剧.前不久,我校就接连发生类似的事件:一位数学老师宿舍门窗上的玻璃在某天晚上被学生用砖头砸碎了,好几块砖头从窗外抛进老师的卧室,险些砸伤老师的头;同年级的一位老师的教科书竟莫名其妙地被学生用小刀划成碎片;几名高年级男生合伙敲诈低年级学生的钱物……纵观学生施暴的动因,主要有四种:首先是教师在岗位竞争压力下,为提高成绩,揠苗助长,对学生一味地施加学习压力,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于是便以怨报"德";其次是教师平时疏于管理,做事独断专行,无从了解和顾及学生的心理,令学生久而生怨,故而施暴以解心头之积怨;第三是学生间不正当竞争引发的妒嫉心理,所行事纯属泄私愤、平衡心理;第四是一些学生平时散漫成性,学习成绩较差,不为老师和同学所重视,感到所学无用,悲观,无聊,便以施暴之举显示其不可小视的威力.现结合本人的一段亲身经历谈谈对此类事件的感受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近日在1999年第3期《教师博览》上读到《老师,请您走下讲台》一文,该文指出“教师的去留由学生决定,四川一中学开学生炒教师先例”。事件的主要经过为:1998年9月,四川省某重点中学高三(7)班学生在开课不到两周内“炒”了三位英语老师。被“炒”的第一位老师,全班同学公认其“很负责很辛苦”,“只是教学方法不太适应学生的要求”;第二位是“当地教育界很有名气”的教师,但她显然没有考虑到该班学生成绩的参差不齐,“全班同学怀着惋惜的心情,婉拒了这位老师”;第三位老师,让两名学生回答问题,学生故意不用教材上的A答案,而用了同样正确的B答案,老师判定为错误,这位老师也兵败7斑。  相似文献   

3.
爸爸学得不好老师:“冬冬,你的数学题做错了这么多,这说明什么?”冬冬:“这说明我爸爸的数学学得也不好。”投砖头有危险课堂上,老师发现小明在搞小动作,于是就用粉笔头投了他一下。老师问:“你知道我为什么会用粉笔头投你吗?”小明说:“用砖头投,一旦投住会有...  相似文献   

4.
教育需要爱     
最近电视报道了一位姓汪的老师当众羞辱一位学生,致使学生跳楼而死的事件。学生是一位女学生。老师是一位女老师,退休返聘的老教师。学生走了,有照片在,那分明是聪颖美丽的;老师受处分了,镜头上看那也是精明的人。一个是青春年少,一个是年近花甲;一个是花朵,一个是园丁。怎么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5.
一、校园暴力的界定 校园暴力的概念究竟是怎样的,各国学者众说纷纭。美国的Andson.M认为,凡是在公立或私立学校的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举办的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暴力行为都可归结为校园暴力。从广义上来讲,校园暴力既包括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也包括校外人员在校内与老师或学生之问发生的暴力行为。而狭义上的校园暴力一般仅指发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日本法学家将校园暴力解释为三个方面:一是对教师的暴力事件(殴打教师);二是以集团或集团的威力为背景而发生的学生之间的暴力事件(如学生之间互相打群架,欺侮弱小学生等);三是毁坏学校设备等事件。  相似文献   

6.
李桂华 《教师》2010,(25):91-93
“高年级某某同学敲诈低年级同学100元钱”:“同学之间因一点小事用刀拼”:“某学生用拳头砸向自己的老师.只因老师问他为什么上课不做笔记!”……听到这一桩桩、看到这一幕幕.我深感痛心。“人之初,性本善”,这些孩子怎么了?他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认为学生精神的空虚、行为的失范、道德的堕落,有家庭教育的责任。有社会教育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有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我们教师虽然不是什么“官”,但也领导着一个班级几十号的学生,于是乎,新学年伊始,接任了新的班级,“领导”了新的学生,第一把“火”当然也应该是“旺盛”的:有一位学生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而被老师用鸡毛掸打得双手紫一块青一块的;有一位学生到黑板上做数学题没能做出来时,老师要学生每人打他一下;有一位学生因为迟到,没有打扫卫生,而被班主任打了几巴掌,致使当天鼻出血三次……  相似文献   

8.
概率题是高考的必考题型之一,它是以实际应用问题为载体,以排列组合和概率等知识为工具,以考查对五个概率事件的判断识别及其概率的计算和其应用为目标的中档题。但由于其概念有一定的抽象性及相似性,在求解概率问题时,老师和学生都说难,学生难学,一是因为有些概念易混淆,如互斥事件、对立事件与独立事件,发生了k次与第k次才发生等;二是因为某些排列与组合数难计算;老师难教,是因为某些解法明明讲深讲透了,而且自我感觉讲得头头是道,可学生仍然听不明白。究其原因:概率中的一些问题,看似相同,实则不同,容易混淆,因此在解题时,要善于对比思考,推敲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提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另一位学生,便将其制止,并让他到校长室去。陶先生回到办公室的时候,男生已经在那里等候了。陶先生掏出一块糖奖给男生:“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又掏出一块糖:“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  相似文献   

10.
编前语;本文的作者是一位在校的中学生。我曾问过他:“如果老师让你们同学互相告状维持纪律并给点儿好处,你们会怎么样?”这个学生笑笑说:“那我们可能就反了,谁也不会那样去做的。”面对这样一和回答,再看看在一篇短短文章中流露出的成熟与宽容,我们有理由力我们的教育欣慰;毕竟有更多的孩子遵循了一定的道德规范,能够冷静地看待学生、生活中的每个事件。  相似文献   

11.
一位老师问:“砖头可以干什么?”大多数孩子回答道:“盖房子。”然而,有一个男生举起了小手说:“可以打人”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如何回应?在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面前,作为教师的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采访中,某中学的一位副校长无意中谈到了校园敲诈这个话题。这位副校长说,两年前,他在另外一所中学当校长时,学校周围经常发生学生被敲诈的事情。这种校外社会青年敲诈学生,有时候很嚣张。“有一次,我在校门口看到学校的一位学生被几个年轻人叫了过去,我走过去问发生了什么事,那几个年轻人马上走开了,这位学生竟说没什么事情,但我知道,这个学生正在被敲诈。”为了制止类似的事情发生,有段时间,当地派出所派出一些便衣民警到学校周围巡查。  相似文献   

13.
近来。笔者所在地的一些学校接连发生了几起恶性事件:先后有两位老师因管教学生,被学生打伤住院;一名初中学生竞将自己的母亲打伤;上课期间,几名学生酒后在楼道内污言秽语、高声辱骂同学,公然挑衅曾批评过他们的老师。大家不禁要问:在大力提倡“德育为首”的今天,怎么会有如此违背道德的事情?是什么使他们的心理扭曲到如此地步?  相似文献   

14.
课堂里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不良行为应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去分析,表面看是学生的问题,实际上有很多因素与老师也有关系。不加分析地将课堂里发生的行为一律归咎于学生是不公正、不客观的。一,学生方面的不良行为因素。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磨擦;受到老师不公正的对待;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的紧张;学习上的挫折等。这些在课堂上都会有所反映。尤其是课堂上对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能顺利达到教师的要求,频频成功,有的学生则连遭挫折,从而导致情绪的消极紧张、紧张到一定程度就会发泄不满,扰乱课堂秩序。如:打骂、推撞、讪笑等…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一个怪圈:老师不厌其烦,学生索然寡味;老师探幽发微。学生莫名其妙;老师谆谆教诲,学生唯唯喏喏……难怪有一位学生说:“我一个人在家里读《窦娥冤》时哭了,上课听老师讲《窦娥冤》时却睡着了。”究其根源,这是我们没有摆正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关系.让教学目的蒙  相似文献   

16.
爱心满分     
我的电子邮箱收到了一封朋友转来的文章:一次数学考试,毛毛有一道题做错了,老师已在旁边扣了一分。还有一道连线题,左边是“一车土、一块砖、一张纸”,右边是“1吨、2公斤、3克”。毛毛在“一块砖”和“3克”之间画了道线。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试卷上要求学生写一段80字左右的话,这段话是不算分的。毛毛的一段语里有这样的句子:“我爸爸是个挑砖工。我希望所有的砖头不要太重,有3克就好了。我爸爸太累了,我爸爸太辛苦了。我爱我的爸爸!”老师叉用红笔在旁边加了一分,还写了一段话:“爱心加一分,你得了满分,祝贺你!爱心满分。”  相似文献   

17.
概率题是高考的必考题型之一,它是以实际应用问题为载体,以排列组合和概率等知识为工具,考查对五类概率事件的判断及其概率的计算和应用,题目多为中档题.但由于其概念有一定的抽象性及相似性,在求解概率问题时,老师和学生都说难.学生难学,一是因为有些概念易混淆,如互斥事件、对立事件与独立事件,发生了k次与第k次才发生等;二是因为某些排列数与组合数难计算;老师难教,是因为某些解法明明讲深讲透了,可学生仍然听不明白.其中的原因是概率中的一些问题,看似相同,实则不同,容易混淆.因此在解题时,要善于对比思考,推敲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提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现在学生中间抽烟现象很多,而且很难转化,令老师头痛。但也不是难以解决,关键是一个方法问题。不同的老师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收效也截然不同。一位老师在班里强调:不许学生吸烟。发现学生吸烟后,严厉批评,责令写出书面检查,在班会上作检讨;另一位老师则强调:吸烟危害健康。发现学生吸烟,他没有批评,而是找来大量说明吸烟危害健康的文章,让学生看,召开主题班会讨论。从各个方面认识吸烟的危害。结果,前者的班级依然有学生背后吸烟,后者却没有学生再吸烟了。通过了解可以发现:许多学生认为吸烟是成人的标志,他们觉得自己已…  相似文献   

19.
一、幽默型幽默诙谐的语言最能吸引学生。正如相声、小品最能吸引观众一样。记得我的一位叫张鹄的老师,他给我们上第一堂课时,走进教室第一句话就是:“现在我来解答大家的一个疑问。”我们莫名其妙:这位老师要给我们解答一个什么疑问?接着张老师说:“我叫什么名字?”哦,原来老师是在卖“关子”呀。不过,这确实是大家正想知道的,于是集中思想听起来。接着张老师用诙谐的语言介绍了自己名字的奇遇:一位医生把“张鹄”念成了“张鸡”、“张告”,最后索性叫号码;一位体育老师怕念错“鹄”字,就干脆漏报学生姓名,让学生自报家门;…  相似文献   

20.
尤梅 《教书育人》2007,(3):33-33
两种场景:场景一:学生不时地记着笔记,老师在板书一些要点。师生讨论交流在进行中,一位学生所答非所问,受到老师严肃批评。一位学生朗读课文时读错了几个词语,大家分别予以纠正,老师及时板书强化正确读音。临近下课还有几分钟,学生打开作业本做课堂作业。场景二:学生在一遍遍地诵读关键词句,教师不厌其烦地引导学生读得有情有昧,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形式多样。一位学生回答问题错了,老师微笑地用生动的多媒体课件适时地将正确答案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