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人类对英雄的崇拜植根于集体无意识,英雄形象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具有精神感召力。英雄形象塑造具有时代特征,能够展现出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过程中,塑造与时代紧密结合的英雄形象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与"十七年"军事题材小说相比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作品中意识形态的介入逐渐减弱,描写历史更具有客观真实性,英雄形象的塑造开始从群体英雄向个体草莽英雄转移,在战争中被遮蔽的人性渐渐地被发掘,为其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新世纪军事题材小说也存在着危机,例如英雄的塑造唯"草莽"是从、类型化雷同化严重、过分的倚重大众传播媒介,造成通俗化娱乐化倾向、文学性在逐渐的丧失,这些因素对军事题材小说的进一步发展构成了威胁,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十七年抗日小说的传奇英雄形象作为十七年文学的"红色英雄"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独特的英雄叙事特色,英雄形象塑造的背后包含着复杂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4.
1990年代到新世纪初的军旅小说经历了一个解构-重建-发展的过程。解构时期的“农家军歌”和“大院小说”侧重对军人的世俗化写作,重建时期作家再次意识到英雄出现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努力寻找当代英雄。新世纪前后,一系列长篇小说出炉,英雄以群体方式亮相文坛,英雄形象得以重塑,英雄叙事走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下主流意识形态学的凸现,既是先进化建设的需要,更是学传统发展的必然。主流意识形态代表作家柳建伟的系列长篇,以崭新的题材视角,近距离反映当下社会生活,塑造系列当代英雄,提出富有挑战性的社会难题,充分体现了作家的忧患意识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顽强生命力。但小说非审美倾向也很严重,真正的时代英雄形象依然缺席。究其原因,当与创作主体对生活的感悟及创作心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1990年代到新世纪初的军旅小说经历了一个解构-重建-发展的过程.解构时期的"农家军歌"和"大院小说"侧重对军人的世俗化写作,重建时期作家再次意识到英雄出现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努力寻找当代英雄.新世纪前后,一系列长篇小说出炉,英雄以群体方式亮相文坛,英雄形象得以重塑,英雄叙事走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老舍终其一生都具有强烈的英雄崇拜情结,这种情结的产生与其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境遇以及所处的时代语境密不可分。新中国成立前,老舍小说英雄形象塑造的嬗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旅英时期着重塑造市民英雄形象、知识分子英雄形象,归国初期着重塑造悲剧英雄形象,抗战时期着重塑造抗日英雄形象。老舍小说中的英雄形象既是其自身英雄崇拜情结的投射,又寄寓着其不同阶段对中国现代化方案的构想。以时间为轴对这一历史时期老舍笔下的英雄形象谱系进行梳理,能够从中窥见老舍对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应该走向何方这一重大命题的思索。  相似文献   

8.
穆旦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歌塑造了很多的英雄形象。他诗歌中对英雄的评价不同于同时期的其他作品,他是站在个人本位角度把英雄还原为一个真正意义上“人”的存在,着眼于对战争中英雄悲剧处境的刻画,以及对战争非道义的揭示。穆旦这一视角的形成与西方现代派的影响以及自身的人生经历有关。正是这一个性化的写作视角使穆旦的诗歌区别于同时代歌功颂德的篇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当前军事文学作品的英雄形象与建国初期军事题材小说的英雄塑造有着很多异质性。本文以《红日》、《我的团长我的团》为例,认为由于政治背景的差异,创作主体的不同动机,以及读者日益多元化的接受观念,不同的英雄形象体现了一个转变。两部作品为英雄人物设置了不同的出场形式,展现了英雄形象从高大到平凡的过程。不同女性形象也展示了从神化到人化的英雄模式,达到了不同程度的创新。《红日》初步实现了英雄形象的人化,而《我的团长我的团》在艺术真实的基础上体现了去政治化,完善了英雄形象塑造模式。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强调:“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英雄是人类和民族理想生命形式的存在。英雄文化的本质是一种民族精神和信仰,是中小学教育场域中的重要力量,是促成师生共同发展、赓续国家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动力,是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问题的关键钥匙,是帮助青少年汲取健康养料、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研究从教师的观念文化入手,运用人类学的方法,以实在型英雄为主,聚焦英雄形象、英雄品质两大主题,从个体型和公众型英雄分类探明教师观念中的英雄形象特点。研究发现,教师以外显的“英雄行为”和内隐的“英雄气质”作为判断英雄的标准,随着时代的变迁,英雄文化也在逐渐走向平民化、集体化、朴素化和生活化。学校场域中英雄文化的塑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道德自我、引导学生走向自我超越、发展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并可以强化学生的民族和国家认同。英雄文化对民族信仰、精神风貌乃至国家的前途命运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邢娜 《宜春学院学报》2013,(10):110-113,100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是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它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向读者展示了内战前美国社会的画卷,深刻揭露了美国这个所谓文明社会的贪婪、残酷、虚伪和荒谬.小说的主人公在荒谬的世界中,大胆地追求精神自由并通过一次次的选择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善良、勇敢、机智的“小英雄”.  相似文献   

12.
《平原枪声》的英雄叙事具有独特性。这主要体现在对马英的英雄叙事上,叙述主体通过对于其所包蕴的美学意蕴的展示,揭示了抗日战争这样的二元对立的文化语境下,个体在进行二难抉择时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文化心理的嬗变过程。马英在对于现实的抗争中,高扬人的主体性,从而完成了自我英雄形象的铸造,具有着独特的美学意蕴。这一切,标明了《平原枪声》这一文本在“十七年”文学叙事中具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论海明威“准则英雄”的独特魅力及其悲剧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在西方学史上堪称一代宗师,他富有传奇色彩的悲剧人生故事已完全溶入他的悲剧艺术创作之中,创造出了独特的海明威式悲剧英雄,成为美国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散发着诱人的魅力。海明威的悲剧英雄,人们亦称为“准则英雄”,或日“生命英雄”,其特点:一、关注个体生命的律动与命运;二、注重个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文学及电影中的牛仔只是虚构的小说化形象,与真实存在过的牛仔大相径庭。通过对历史及众多资料的整理、归纳,披露了牛仔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5.
"文化英雄"的自我指认 --电影《英雄》的泛本文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艺谋以影片《英雄》诠释了他的英雄观,打造了当下的新概念英雄,即英雄当“胸怀天下”,从而标示出其文化身份,实现了其“文化英雄”的自我指认,使得这个精巧文本具有了泛本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车乐格尔 《海外英语》2011,(11):228-229
Santiago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has been widely treated as a "defeated hero and a real hero";however,the symbolic meanings are doubtful.He is tough indeed,but to analysis the novel in other views we can find his power comes not from his own spirit.By paraphrasing sentences and analysis Hemingway’s suicide we can find more truth in the masterpiece.  相似文献   

17.
梁山好汉都有一个绰号。这些绰号名目繁多,内涵丰富,各具特点,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内容主题的表达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有较高的艺术性。在将这些绰号归纳分类的基础上,对它们的特点、作用和所包含的意义作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孙向阳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6):49-50,76
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的“文艺为政治服务,文艺从属于政治”这一文艺政策的影响下,作家们塑造了一大批失去了个性、没有脾性、没有七情六欲的理想英雄。随着战争文学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对英雄的期待视野早已发生了变化。《亮剑》就是在人们的这种期待视野中用现代的英雄理念塑造出了符合读者口味和社会需求的英雄人物,在建构理想英雄的同时完成了英雄叙事的回归与超越、颠覆与重构。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黑格尔悲剧理论的实质是具有坚定性格的人物为了片面的伦理力量而导致了悲剧性事件的发生,但是,悲剧的结局又在于永恒正义的胜利,人物就是为此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沿着亚里士多德昕开辟的主观论悲剧的路线,黑格尔更深入、更具体地讨论了悲剧主人公主体方面的缺陷,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文章认为其理论的最大弊端是自始至终用伦理力量来囊括一切。  相似文献   

20.
文章人为孙悟空身上有着充分的妖性,但这并不会贬低它,反而更能突出地使他表现超越自我完成人格升华成为英雄.他敢于斗争、藐视一切封建权威,具有鲜明的爱憎,超凡的智慧,卓越的才能,洞察一切的眼力和清醒的头脑.而他最终皈依佛门,则成为一个深层次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