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王小波杂文多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我"字及"我"惯用句式的频繁出现。本文对王小波杂文中的"我"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通过形式与内容、文体与思想相结合的整合性的研究,揭示王小波杂文的独特内涵、话语特征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小波杂文多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我"字及"我"惯用句式的频繁出现。本文对王小波杂文中的"我"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通过形式与内容、文体与思想相结合的整合性的研究,揭示王小波杂文的独特内涵、话语特征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的文言文教学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是重言轻文,强调对字词句的理解和记忆,忽视了学生对作品的审美体验;二是重讲轻学,喜欢“字字落实,句句讲清”的串讲模式,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王文秀 《考试周刊》2012,(43):29-30
初中文言文教学低效是个不争的事实,很多时候大家都将低效的矛头指向串讲式的教学方式。的确,串讲存在不少的问题,有其存在的原因,如何才能将串讲与教学很好地连接起来,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只有把串讲的权利还给学生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才能落到实处。要想把文言文串讲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成为串讲的主角。其次授人以渔。最后,要重视对预习结果的检查。在串讲时教师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串讲只适合作为教学的预习环节,在正式上课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在诵读中去感知全文。(二)串讲应有计划有梯度地进行。只有把串讲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兴趣才会有大的提高,学生学习文言的语感才会增强。  相似文献   

5.
串讲是我国沿用已久、而且卓有成效的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按照文章的结构层次讲清语言文字及其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这种方法符合“文道结合”的精神,不会形成驾空分析或把文章讲得支解割裂。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文学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称谓——杂文诗。只要在网络上点击"杂文诗"一词,大量的杂文诗作便会扑面而来,但什么是杂文诗?它应具备什么样的特征?杂文诗的概念如何界定?目前尚无定论。本文从杂文诗的渊源,杂文诗与谚语、民谣、讽刺诗及散文诗等的比较之后认为:杂文诗是一种介于杂文和诗歌之间、用诗歌的形式和方式行使杂文的批判精神,激浊扬清,内容集中、概括、凝练、针对性强,反映生活中的一切假恶丑,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讽刺性,语言生动、幽默、形象、犀利,形式灵活自由、古老而年轻的诗歌形式。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著名杂文《文学和出汗》被重新选作语文教材是非常恰当的。学好这篇文章,有助于深入认识作为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巨人的鲁迅,有助子深入学习鲁迅精神及其光辉的杂文艺术。怎样才能教好这篇文章呢?根据过去的体会和当前实际,我有几点设想。一、讲清时代背景和写作目的。被称为“左联十年”的中国无产阶级文学运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 ,话题作文一统了高考作文的江山。我翻阅过的近百篇高考优秀话题作文 ,都具有内容开放、思维创新、笔法灵活的特点。不少考生确实能够腾蛟起凤运妙思、裁云镂月成华章 ,最大限度地张扬了个性、展示了奇才。一些同学问我 :能写出佳篇的奥秘是什么 ?我简明回答 :除了思想深刻、构思新颖之外 ,还要熟练地运用多种技巧、方法。大家缠着我抓一点作详细的讲解。好 !我就向大家说说话题作文中最应掌握的杂文笔法。杂文笔法 ,就是指杂文的技巧或特点。杂文精悍、灵活 ,嬉笑怒骂 ,皆成文章。其技巧多种多样 ,异彩纷呈。限于篇幅 ,我介绍其中的…  相似文献   

9.
九十年代以来的杂文创作是中国新时期文学中一种重要的文学形态 ,它在内容上的发展态势和艺术形式上的新动向 ,对中国未来的杂文创作走向无疑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指示意义。但在中国新时期文学中 ,小说、诗歌、散文这些传统的文学样式始终占据着绝对的主导 ,作为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的对象也往往重在于此 ,而对杂文的研究与评价则常常被人们有意无意地视为是支流 ,这不能不说是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的一种缺失。本文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九十年代以来的杂文创作在共时与历时中的蕴示的研究 ,对它在文化批判意识、自我反省意识、当代审美意识上存在的缺失的分析 ,揭示它的现代性写作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写杂文要有杂文味。什么叫杂文味?除了在内容上迫近现实、针砭时弊的战斗性与讽刺性外,其中最主要的成分则是它独特的语言风味。杂文之所以能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与它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密切相关。因此,衡量一篇杂文的文体质量,就要勇敢地拿起语言表达这一尺度。杂文语体是杂文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形成的适合杂文文体的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体式,是杂文语言形式的规范。它具有一定的表达形式规律和表述要求,这些规律和要求包含在许多典范的杂文作品中,很有必要从理论上进行概括和归纳,给杂文写作提供一种大体的…  相似文献   

11.
瞿秋白青年时代就开始写诗,但是他的革命文学生涯却是从写散文和政论开始的。他所写的散文和政论,其中不少作品都可算作杂感或杂文。瞿秋白短短的一生,大约写了一百篇以上的杂文。他写作杂文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1919—1926年,是他写作杂文的前期,共有杂文40多篇,其主要内容是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国内军阀统治的罪恶;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1931—1933年,是瞿秋白写作杂文的后期,共有杂文60多篇,其主要内容是针对国民党反动派和资产阶级文人的,其中有少量篇什是歌颂性的;其形式也象前期杂文那样丰富多彩。这个时期,鲁迅杂文对他的影响极大,他的不少杂文酷似鲁迅的艺术风格;他与鲁迅还合作了14篇杂文,其中的12篇,收入鲁迅文集中。这在中国革命文坛上,成为千秋的美谈。  相似文献   

12.
我在讲授《杂文二篇》(《文学和出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时候,选择了研究性阅读这一课型。选择这种授课形式,首先是从教材本身的特点出发的。这两篇杂文不仅在结构、语言、内容以及表达方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都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一定的难度,无论作为杂文还是驳论文,也无论用于  相似文献   

13.
我在语文教学的复习方法上,作了一点小小的尝试——让学生出考卷,就是教师要学生自己通过出考卷,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叫学生出考卷,学生具有强烈的兴趣。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他们就有可能出好考卷。教师先讲清目的要求,如果是初次出卷,还要说明基本形式、具体方法,也可以指出考卷的重点、范围;然后让学生仔细地看书(要出到的内容),初步确定出卷的内容及其侧重点;接着让学生动手出卷,教师要求学生边想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杂文思想深刻,见解独特,锋芒毕露。可以说,鲁迅的思想和文采成就了鲁迅杂文的辉煌。但这并不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我想说的是,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要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这不能不令人对鲁迅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语言艺术拍案叫绝。《拿来主义》就是这样一篇典范之作,下面就结合该文对鲁迅杂文的语言艺术稍加分析。  相似文献   

15.
聂绀弩的“奇才”、“鬼才”的天赋表现在杂文家的思维视角、批判性的内容以及层出不穷的文体创新等诸方面。在杂文内容上,他凸显向鲁迅“立人”思想学习和深化的过程;在杂文思维上,他擅长以逻辑推理的直接形式进行形象化说理;在杂文艺术形式上,他认为杂文可以自由出入自己的疆域,对相邻的姐妹艺术实行大胆地“拿来”,打破当时杂文创作现状的狭隘格局,这对促进现代杂文艺术形态的多样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蒋亚静 《现代语文》2006,(11):67-68
前段时间我读了黄老师的一篇章,他在中指出“初中言教学要力避串讲式”。黄老师认为串讲式教育危害有三:一是扼杀了学生学习言的兴趣,二是容易陷入知识中心,三是问化了言教学的内容。黄老师在中还提出了几条避免串讲式教学的途径: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二是在读中理解,三是在问题的探究中理解,四是在语活动中加深对义的理解。由此,笔陷入了对言教学的沉思。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论说文占相当大的此例,如何教好这些论说文,我以为,除了要讲清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外,还要讲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因为一篇论说文,总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些又都是通过严密的结构,清晰的层次来表现的。教师讲清了文章的结构层次,就帮助学生理出了一个头绪;学生抓住了它,就可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我经常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说文篇章结构的教学的: 一、讲清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一篇文章,不论长短,按其内容,总可以分若干段,而段与段之间又都有一定的关系,才能组成篇章。如《天时不如地利章》共四段:第一段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第二段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论证“天时不如地利”。第三段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  相似文献   

18.
目前,文言文教学多沿用传统的教法,以串讲为主,字、词、句逐一诠释,磨碎嚼烂,喂给学生。这样的串讲,虽也有利于消化理解,但是,语文教学发展到今天,它越来越暴露出明显的弱点:一是死板的教学模式,窒息了学生生动活泼的思维火花,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影响智力的发展。二是着力于释词译句,逐一串讲,致使一些传诵千古、脍炙人口的名篇被零剐肢解,内容与形式割裂,破坏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文学性,不利  相似文献   

19.
杂文,不论其内容如何,总应该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文,言之有味。这就是说,一篇杂文,除了亮观点、讲道理,思想上给人以有益的启示而外,还要给人以知识、以趣味、以美感的享受。使人读了既受到教育,又妙趣横生,美不胜收。任何作品,有了巨大的艺术力量,才能感染人,激励人,扣人心弦。杂文也是如此。一篇杂文,文理不可偏废,否则,哪怕理论、观点再正确,如果缺乏高度的艺术性,也必然是苍白无力的,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人生识字糊涂始》《答北斗杂志社问》两篇杂文篇幅短小,语言犀利,但所议之事及写作体例有别。为便于学生自学,不妨由第二篇杂文入手,通过比较,从而探索阅读、写作一事一议的议论文的规律.《答北斗杂志社问》设疑与提示一、本文写作形式上有何特点?这对内容的表达有什么好处?提示:作者用书信的体例,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对创作问题发表了议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