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同全世界大多数的出版市场一般,台湾的传统书市也正处于一个发展相对缓慢的势头上,有趣的是,却有越来越多的有志者加入这个行业. 台湾传统图书出版市场情况 台湾登记的图书出版业者在2002年为6023家,当年图书出版量为38746种,到了2012年,图书出版业者增加到15528家,图书出版量为42212种,事实上,这一万多家出版社,每年出版6本以上新书的,估计只有1000家左右,这个现象说明了台湾出版产业的活力与弹性,有越来越多的出版社,甚至是不以出版为主要获利来源的,有许多业者跟文创商品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更多元、更有个性的产业特色.  相似文献   

2.
由台湾相关部门委托推行的《2004年图书出版产业调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2004报告)日前正式出版,此报告针对台湾图书出版业进行了相关调查.笔者除了解读台湾出版产业所面临的问题与可能的发展趋势之外,也提出可供大陆同行参考的想法.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台湾出版产业大未来:文化与商品的调和》是作者王乾任与诸多出版同业人员交换意见所得的书市观察文章。作者在书中推翻了几个台湾出版产业的迷思与误解,他不认为台湾人的阅读风气不高,他更认为台湾出版产业未来前景看好,只要跳脱文化代工与文化加工的想法。台湾出版产值偏低原因在于出版产业上中下游各环节缺乏细致的分工与专业化,出版产业大概是所有产业类别中,最忽略市场分析、人员培训,还有整体产业趋势探索的产业。作者分析台湾当前出版产业状况时,指出图书出版产业的上游──出版社的最大问题在于以秘密不公开原则经营出版,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台湾出版业呈现着一种艰困中稍有起色的状况.总的出书量有所上升。出版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等图书有所增加。主要原因在于图书出版面有了新的开拓。如咨询类、农艺类、旅游类、桥牌类、球类和茶艺类等专门出版社和图书,比往年有较多的发展。它们在台湾的出版业巾,形成了不容忽视的独占一方的局面。台湾目前的出版技术,基本上仍然依靠人工机械为主,但是也开始从海外引进了“电脑编书技术”。比如光复书局和百科文化书社两家采用“电脑排版打字”新技术,一天可打一万至两万字。  相似文献   

5.
台湾截至一九七七年底,登记的出版家已逾一千六百家。但经常出书的不超过五百家。累计出过上百本书的,仅一百家左右。除正中书局、台湾商务印书馆、台湾中华书局、世界书局、三民图书公司、黎明文化公司、幼狮文化事业公司、华欣文化事业中心、台湾开明书店、美亚出版公司、文化图书公司、艺术图书公司、地球出版社,光复书局、成文出版社、维新图书公司等设有编辑、发行和门市部,较具规模外,多数规模不大。  相似文献   

6.
7月31日至8月4日期间,台湾第一次公开展售中国大陆图书.大陆中国科学图书进出口公司与台湾最大经销商之一农学社,联手在台北市联经出版公司忠孝门市--联经文化天地举办"第一届大陆图书展售会",展出大陆102家出版社的2500种图书共约7000册,多数为近两年来出版的新书.由于过去,台湾只举办过中国大陆图书或期刊展,因此这项在台湾首度公开销售的大陆书展,也引起各方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田力娜  田丽 《出版科学》2007,15(3):87-87
4月17日下午,台湾南华大学出版与文化事业管理研究所所长万荣水教授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做了题为《台湾图书出版如何面对市场因应产业变局》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8.
采用灰色数学模型,对纸质图书出版、数字图书出版的生产额和销售额及投资额进行预测,并分析其消费变化趋势对投资的影响机理.分析发现,图书出版产业发展需要更多的投资来满足消费需求,在纸质图书出版上,需要优化投资结构和适当剥离产能,在数字图书出版上,需要加大在技术发展和产能建设上的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台湾出版业遭遇困境,这也让业者开始重新审视主管机关的能动作用。周边地区出版业在政府机关的大力支持下发展壮大,也让他们开始思考台湾出版业未来的发展基础。据台湾图书出版协会秘书长陈恩泉介绍,往年主管机关对文化发展(其中包括广播、电视、数字科技、出版等)的预算策略是8年800亿,而近年则调整为5年200亿元台币,经过分摊,用于推动出版产业发展的可谓少之又少。据了解,台湾“新闻局”2006年辅助出版产业的预算为1.07亿元台币,将比往年大幅删减,这引起业界极大反响。由“新闻局”编列的2006年出版总预算,日前在“立法院”教育及…  相似文献   

10.
《出版参考》2011,(19):41
随着两岸交流日益频繁,简体书数量在台湾市场与日俱增,消费族群也逐渐扩大。在实体书店内,至少有两成以上的新书为大陆出版的书籍。博客来图书部简体team经理杨晓萍表示,台湾在上世纪90年代即有很多简体字输入的版权,1989年到现在,大陆输出到台湾的版权量也是急速增长。  相似文献   

11.
据英国出版协会销售监测部(UK Publishers Association’s Sales Monitor(PASM))消息,尽管图书销量几乎“保持持平”,2008年英国出版社的图书销售额出现下滑。图书出口业务的良好增长抵消了英国图书销售额2%的下滑。  相似文献   

12.
从编目人员工作中接触到的台湾图书封面、书衣、版权页及"书载广告"等信息,分析台湾图书出版的几个明显特色.  相似文献   

13.
正3月21日至23日,由湖南省长沙市政府主办,湖南省出版物发行业协会、长沙市委宣传部、长沙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单位承办的第21届长沙图书交易会在湖南省展览馆举办,共有428家大陆出版发行单位和300余家台湾出版社参展。本届长沙图书交易会以"长沙人爱读书"为主题,集中展示了出版湘军、民营书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成果。首次参会的300余家台湾出版社带来了上千种精品图书和一批台湾特色文化产品。交易会开幕前夕,长沙市还组织了"十大书香家庭"和"2013年长沙人最喜爱的10本书"的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4.
由香港出版人发行人主办的“香港第九届中文书展”于8月16日至24日在香港大会堂举办。参展的台湾出版机构270家,展出图书15,000多种,约7万多册。展出图书分9大类:哲学、宗教、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史学、语文、文学、艺术、儿童读物。书展增设“展览特区”,展出台湾文建会、故宫博物院、历史博物馆、台北市立美术馆等出版的丛书。展览结束后,这些丛书赠送给香港的学校和文化机构。书展还展出了香港出版的部分图书。书展期间,主办单位邀请台湾作家三毛和司马中原作专题讲演。台湾派出正中书局总经理黄肇珩女  相似文献   

15.
台湾联合报系联经出版事业公司与台中市立文化中心在5月4日至11日联合举办“台湾文化资料图书展”。这次书展展出了近百年来与台湾有关的各类图书刊物,展品内容包括台湾史料、台湾文学、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保、民俗艺术、文献期刊、儿童的台湾等八大类。联经出版公司台中区负责人表示,这次书展与一般不同之处是陈列方式均以立架展式平台布置成书店形式,设有可容纳30人座的靠背式长椅,方便参观者细细品味书香。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海峡两岸的图书出版交流日益频繁与密切,2003年7月,台湾更是允许可以公开销售大陆简体字版.随后简体字版图书专卖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台北的许多重要地方.尽管如此,两地的出版信息交流依然不够畅通,台湾读者对大陆图书仍感陌生.其主要原因是,台湾业者对大陆图书的进口,不论品种与数量在目前阶段均属有限,减少了台湾读者对大陆图书的接触与阅读.为此,联经出版公司通过与大陆的多次探讨与协商,最终催生了台湾上海书店,这也是联经出版公司跨足简体字版图书的重要布局,也是公司发展的另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丁园园 《出版参考》2016,(10):31-34
2016年2月台湾图书馆发布了《“滑世代”后的新书出版样貌——2015年台湾图书出版现况及其趋势分析》,数据显示2015年台湾图书出版10年来首度跌破4万种,创下10年来最低;电子书出版虽增长31%,但在整个图书出版业中的比重非常低,“滑世代”的来临并未让电子书出版成为主流.调查显示,中国台湾地区每人每年平均阅读2本书,远低于韩国10.8本、法国10本、日本8.4本.  相似文献   

18.
据台湾媒体报道,由台湾“新闻局”委托中华征信所进行的2004年图书出版产业研究调查报告,日前公布初步结果。通过调查,他们估计2004年台湾出版业的年产值为220亿元(新台币,下同),较前两年的400多亿元有明显的滑落。但多数出版人认为调查方法不够精确,无法正确评估出版产值。此次调查主要对象是台湾的图书出版业者与图书销售业者。通过对有效问卷的整理发现,2004年台湾出版的新书达39713种,宗教类、医学家政类、儿童读物、计算机与资科学、漫画书及考试用书是市场主流。退书率明显下降,书籍单价则攀升,比前年上升8.1%~27.8%。简体书兴起也是…  相似文献   

19.
台湾目前有1万多家出版社,每年出版的图书超过4万种,消费者平均每天接触超过100本图书。在这样的销售环境下,传统的出版产业链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两个困境:一是新版图书由传统的渠道模式接触读者的效率必定下降。二是高的图书退货率意味着出版产业整体的物流成本上升。  相似文献   

20.
台湾目前有1万多家出版社,每年出版的图书超过4万种,消费者平均每天接触超过100本图书。在这样的销售环境下,传统的出版产业链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两个困境:一是新版图书由传统的渠道模式接触读者的效率必定下降。二是高的图书退货率意味着出版产业整体的物流成本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