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走向人自身的身心内外和谐发展境界。教育过程是生命与生命交往沟通的过程.是对人的整体生命和人身心发生全方位、多因素影响的过程。作为人生导师的教师理应站在时代前沿,唤起主体意识、激发教育智慧.把教育事业看成是自身智慧、才能、力量的表现,是一种富有激情的活动,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和自我实现的生命活动。教师要以自己的智慧点燃生命之火,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达到身心内外和谐发展境界。教师要以自己的智慧点燃生命之火,为孩子们创造真正的教育生活,实现心灵与心灵的碰撞、生命与生命的对话、精神与精神的相遇、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在师生互敬互爱、互助互学中携手共创人生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达到身心内外和谐发展境界。教师要以自己的智慧点燃生命之火,为孩子们创造真正的教育生活,实现心灵与心灵的碰撞、生命与生命的对话、精神与精神的相遇、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在师生互敬互爱、互助互学中携手共创人生的辉煌。  相似文献   

4.
和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是以社会发展需求下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优化各种教学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其实施过程及其效果与多种因素相关。掌握好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5.
麦子俊 《广西教育》2009,(17):55-56
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关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往往被忽视。实际上,这是轻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这是新课程"以人的发展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突出体现。  相似文献   

6.
人性就是人的本性、天性,人的本质即人的根本性质,是人性的根本部分,包括人的界本质、人的类本质和人的个性本质三部分,三者统一于人的现实本质。人的本质的根本特征是生成性。素质的本义指事物本来的性质,人的素质是人性和人的本质的基础、根源、种子。人性和人的本质生成的过程,就是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即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过程,亦即素质发展、生长的过程。所以,素质教育就是人性教育、形成人的良好本质的教育,是培养丰富的人性和充分张扬生命的教育。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真谛,本质上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作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教育思想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共识,并逐步为社会所接受。人们在反思现行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探索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过程中得出许多真知灼见,但同时也发现在一些教师和学生中存在才素质教育认识上的误区,纠偏乃当务之急。所谓“素质”,从心理学的角度,素质是指以大脑为核心的人的身心全面、和谐、主动发展的综合水平。“全面”是指导心的整体;“和谐”是指结构的协调;“主动”是指自身身心活动的自我调控。三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素质教育的全部。“发展的综合水平”分为三个层次:现有水平、潜在水平、自…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两种不同的办学主张和运行机制,也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与本质 什么是素质教育?就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规律,使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的社会诸因素的影响相结合,挖掘和发挥受教育者的身心潜能,促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是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有狭义和关广义的概念。素质是人的质量或人的身心发展的总水平。素质教育以人为本,既强调个人,又强调整体。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外,素质教育评价是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高素质教育,教学的效果的重要手段。评价不能仅仅靠一手段来获取反馈信息,而应该是遵循一个科学性,发展性,广泛性,全面性,多面性等原则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从教育理论的角度看,人的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它包括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学习、训练而逐渐内化的养成素质,是一种先天素质与后天养成素质融于一体的,人的身心特点综合的、内在的、整体的体现”。而其中后天养成的素质尤为重要,它主要通过学校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正规教育和新身参加社会实践来获得。而中小学学生又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可见,中小学素质教育如何,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特殊重要性。素质教育从本质…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初步尝试从人的自我的角度来探求科技人性化之路径:人要着眼于“善”假外物而促动科技的生命化和艺术化,用独立灵明的自我意识监控科技对自我之身心整体及其与外部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关系过程,以大公大我推动科技在人类内部和谐的基础上发展。  相似文献   

12.
素质是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人的身心发展总的水平,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应具有的基本条件.而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与发展人的教育,它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使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的社会因素影响相结合,挖掘和发挥受教育者的身心潜能,促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是国际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它不以升学或就业为直接目标,它的立足点是培养面向21世纪所需要的人.素质教育是遵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它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  相似文献   

13.
张毅 《教育评论》2022,(8):43-49
劳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生命关怀是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但由于受工具理性的支配,实践中存在过于追求劳动教育的外在价值,导致出现劳动教育与生命关怀相互分离的现象。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生命关怀在高校劳动教育中的理论逻辑,培养新时代的建设者是其价值逻辑,直面人的生命存在与发展是其实践逻辑。高校在劳动教育中应直面人的生命本身,关注人的生命存在;注重人的生命整体,促进人的身心和谐;把握人的生命情感,培养人的生命责任;树立人的生命理想,激发人的创新思维;培植人的生态意识,构建人的劳动生态。  相似文献   

14.
就汩罗经验谈素质教育□兰州市教科所郭亚玲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要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遵循教育的规律,使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相结合,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素质教育的这一内涵和目标决定了教育必须进行整体改革,必须走一条“两全...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关于素质教育 ,有各种不同理解 ,普遍认为 ,素质是先天遗传和后天培养的人的身心特点的综合的内在的整体的体现 ,是人的发展的基础和基本条件。这里强调的一是“内在的”和“整体的” ,一是发展的“基础”和“基本条件” ,而不仅是发展的一般要素。通俗地说 ,素质教育也就是要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思维 ,这三方面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小学教育加强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的 ;大学素质教育是针对片面的、过窄的和过分功利的专业教育提出的 ,但它不是排斥专业教育 ,而是说专业的发展应该建立在全…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是人类以自身的身心素质为对象的再生产和再创造.学生的身心素质潜能,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中心的生命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相互作用的社会化过程,需要我们敏于从社会心理学、文化生态学、教育卫生学等方面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学生身心素质社会化、文化化的教育社会心理机智.近年流行的智商、情商、心商理论,对更新成功观念进而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国家大力倡导和推行重视文化、道德及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阐明教育的价值和目的在于以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着眼整体人生和终身受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的素质。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是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身心文化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是人类以自身的身心素质为对象的再生产和再创造。学生的身心素质潜能,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中心的生命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相互作用的社会化过程,需要我们敏于从社会心理学、化生态学、教育卫生学等方面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学生身心素质社会化、化化的教育社会心理机智。近年流行的智商、情商、心商理论、对更新成功观念进而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学前的幼儿来说,健康是第一重要的,它不仅仅是指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身心的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幼儿素质教育追求的整体目标。教育部颁布从2001年9月起实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是世界各国根据未来人才素质的新特征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新需要而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世界教改的大趋势。从对个人和教育的整体质量来说,素质教育是发展人身心的最基本品质的教育,也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质量的教育。美术教育必须沿着教育改革发展的轨道,紧跟教改的新形势,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融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洪流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