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众所周知.美国是举世公认的教育大国,其高等教育很久以来更是为世人所称道,引来无数异国学子前往留学深造。然而有人却认为美国的基础教育并不是同样值得称道,虽然对这些说法都无从考证。一些在美国长期深造学习的中国教育和美国本土教育也确实都认为:美国基础教育真是“死”“活”兼具!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美国是举世公认的教育大国,其高等教育很久以来更是为世人所称道,引来无数异国学子前往留学深造。然而有人却认为美国的基础教育并不是同样值得称道,虽然对这些说法都无从考证。一些在美国长期深造学习的中国教育者和美国本土教育者也确实都认为:美国基础教育真是“死”“活”兼具!教学体系灵活美国的教育体系可以说是“活”到近似于“散”的地步,每个州的教育政策、教材等诸多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别。要想了解整个美国的教育体制是怎样的,答案就是“个性”。但是这些个性的教育体制都遵循联邦政府教学大纲、考试要求等一些大的基…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美国是举世公认的教育大国,其高等教育很久以来就为世人所称道,吸引无数异国学子前往留学深造。然而有人却认为美国的基础教育同样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4.
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美国,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基础教育发生了几次重大的改革,正是由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推动,教师教育也相应地进行了改革。其中有两次重大的教育改革,即能力主义的基础教育改革和标准评价运动的基础教育改革,教师教育也由“能力本位”转变到“标准本位’模式。本主要通过比较这两种教师教育模式,揭示美国教师教育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2003年第8期《教育理论与实践》发表北京师大教授孙喜亭先生的文章——再谈“基础教育的基础何在”。 作者首先分析了德国、日本、法国、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认为,“基础教育主要寻求的依然是奠定人生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人类积累下来的科学知识。” 作者接着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向进行了剖析,认为主要问题是“三化。和“三无”。所谓“三化”是指教育人本化、生活化教育和系统科学知识的学习日益淡化;所谓“三无”是教育无目的论、教育无课程论和教育“不教”论。  相似文献   

6.
《教育情报参考》2004,(1):59-59
在美国,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到大学教育都在运用“服务——学习”这种独特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笔者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如何“适度”地、恰到好处地实施审美教育,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学校教与学的理念、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正在发生巨大变革.文章分析研究了“5E-学习循环”教学模式的内涵,认为在美国应用多年的“5E-学习循环”教学模式较适应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现状,与我国的新教育改革在理念、方法上有高度一致性.笔者认为,了解、认识和借鉴“5E-学习循环”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但鉴于我国长期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方式的现实,在吸取西方国家优秀教育方法的同时,更应扬“长”补“短”,寻找中西方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使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政治教育”的概念、内容、形式、衡量成效的标准提出质疑。认为标榜“政治中立”的西方国家,虽在实施政治教育时羞羞答答,但他们讲求政治教育的策略和效果的观点是可借鉴的;提出政治基础教育的两种范式一是以“政治”为主,一是以法制为主,认为政治教育内容以相对稳定为好。通过对日俄不同模式比较,说明学校在政治上“中立”,对维护政府统治有利。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要防止“短期行为”郭懿范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在80年代后期,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思潮应运而生。我们认为作为进行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不仅仅是完成传递知识的任务就行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怎样学习”的本领,并在此过程中,塑...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基础教育加上美国的高等教育就是世界上最理想的教育" 这句在教育界影响很大的说法,表达了一个非常美好的设想。论者以自信的口吻肯定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扎实和美国高等教育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突出。然而这个“世界上最理想”的教育模式却掩盖着一个重大的教育缺陷,人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不能到了大学才培养的。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是热点不断,乱象频发,人们本指望通过新课改来彻底剔除中国基础教育的诸般痼疾,可十几年过去了,热点还热,乱象还乱。人们有理由质疑:新课改是不是开错了“药方子”?在这个完全西化的“药方”中,杜威是专家、学者们言必谈及的一剂“猛药”。笔者认为,杜威不失为一剂“好药”,但杜威肯定不是一剂可以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20世纪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由兴盛走向衰落的历史本身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13.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和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实施,生物教师的专业成长已明显跟不上课程改革的步伐,成为制约新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教育的发展呼唤着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微格”反思。  相似文献   

14.
美国基础教育强调的是大众教育,其宗旨是为每个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进入21世纪后,美国制定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提出了“高质量教师”的标准和对“高质量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美国的举措对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高等教育被认为是世界最好的教育,但论及美国的基础教育。人们的看法则有着较大的分歧。将中国的基础教育与美国相比,人们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学多悟少”.而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学少悟多”。但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在本地和国际学校的教育教学经历认为:中国的教育的确是打基础的教育,但学的东西并不多,美国的教育的确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但学的东西并不少。  相似文献   

16.
“入世”对我国的经济生活将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也将对我国的社会心理、文化、意识形态领域产生深刻影响。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作为一种培养未来社会建设人才的服务行业或第三产业,无论从直接或间接的角度来看,都将受到“入世” 的深刻影响。为了有效应对“入世”的重大影响,我们有必要对基础教育的教育观念、办学体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等进行一番深入的思考,以形成与“入世”相适应的工作新思路、办学新策略和教育新措施。一、更新观念 重新审视基础教育长期以来,我们对基础教育的认识,或者说对基础教育的根本看法,主要停留…  相似文献   

17.
“转制”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办学体制改革的一种重要的形式,也是近几年在各地进行试验和推广比较多的公立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的模式。在改革的初中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问题。从公立学校“较制”的案例,借鉴美国20世纪80年代起在中小学悄然兴起的“选择学校运动”及其他发达国家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经验,在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讲求教育的平等教育的效率之间,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要根据教育的需求,讲求教育的平等与求与追求教育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慕课”作为一种由美国移植到中国文化土壤中的教育方式,想真正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会面临诸多现实挑战,需要一个长久的反复实践摸索的过程。单就目前“慕课”的开展情况来说,它主要在教学方式上对中国的基础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对中国基础教育的根本体系还远远不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择校”是近几年美国基础教育中重要的改革措施之一。它对美国的公立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的择校制度可以追溯到70年代卡特政府所提倡的“备择”学校(altenmtive school)思想。当时比较有名的是磁石学校(magnatic school)。然而八十年代末之前的择校制度改革仅仅是对原有体制的缝缝补补,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可以说,正是美国公立学校教育改革的不尽人意和教育质量的不断下降,导致联邦政府下决心进行“择校”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国外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教育刘晖编译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在学校开设“计算机课程”对中小学生进行计算机普及教育将是发展中国家基础教育中所面临的不穷回避的一个实际问题。因为在中小学校开设“计算机课程”无疑是计算机在学校教育中应用最广泛的一个领域。一、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