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文《珍贵的教科书》讲的是在1947年保卫延安的战役中,小学生们怎样坚持学习的故事,着重记叙了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光荣牺牲的事迹。“珍贵”一词是课题的“题眼”,通篇是以教科书为线索,围绕“珍贵”着笔的。 根据课文的特点,在教学时,我从释题入手,紧扣“珍贵”引导学生逐层理解课文。 一、以“渴望”悟“珍贵”  相似文献   

2.
《珍贵的教科书》(通用教材五年制六册第4课)讲的是1947年春天,在保卫延安的战争环境中,小学生们是怎样坚持学习的故事。课文着重记叙了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光荣牺牲的事迹。全文以教科书为线索,以“珍贵”为中心。教学时,可紧紧抓住“珍贵”,导读全文。一、抓盼书,了解国情,暗示珍贵课文的第一部分讲在战争环境中,“我们”渴望得到印好的教科书。先讲当时的学习环境,炮火连天,环境恶劣,即使艰苦,仍然坚持学习。再讲当时的学习条件极差,但最主要的是“我  相似文献   

3.
《珍贵的教科书》讲的是1947年春天,在保卫延安的战争环境中,小学生们是怎样坚持学习的故事。全文以教科书为线索,以“珍贵”为中心,着重记叙了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光荣牺牲的事迹。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文眼“珍贵”,导读全文,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一、抓“盼书”,了解国情,暗示“珍贵”课文的第一部分讲在战争环境中,“我们”渴望得到印好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4.
《珍贵的教科书》(第七册第3课)篇幅不长,但由于作者很好地运用了衬托手法,从多方面去突出教科书的珍贵之处,深化了课文的中心思想。作者在文章“护书”这个高潮前,不惜用较多的笔墨作了充分的铺垫。首先是环境描写:战争年代生活都十分艰难,更何况要在那种环境中坚持学习。“没有桌椅”;“没有黑板”,“没有粉笔”,“没有书”。在这种恶劣条件下,“我们”对书的“渴望”之情是不言而喻的,书的“珍贵”  相似文献   

5.
王银吉 《考试周刊》2013,(63):67-68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是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作者认为,教师可通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鼓励学生,让学生树立信心,争先恐后学习,提高自身修养,给学生树立榜样三个途径使学生渴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6.
非典时期,在大部分正常教育途径被阻塞的情况下,各个网络远程教育网和通过电视等媒体进行的远程教育,对渴望学习的学子们来说犹为珍贵.  相似文献   

7.
用心去流浪     
出丑是人生最珍贵的体验,把出丑当作习惯的人,一定是渴望成功的人。若以我们生活中的“丑事”为素材来写作,作文更显独特真实。  相似文献   

8.
《珍贵的教科书》(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一文,记叙了在一九四七年保卫延安的战役中,小学生们怎样坚持学习的故事,着重记叙了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光荣牺牲的事迹.课文内容简明,情节极其感人,但对生活在今天的小学生来说,却又难以把握领会,教学中可采用“紧扣题眼”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一、设置悬念,怀疑“珍贵”.1、什么是教科书?你觉得自己的教科书很珍贵吗?针对部分学生不爱护教科书,大部分学生只是因为上课需要用教科书才爱书的实际情况,适当议论,导入课文.2、出示课题《珍贵的教科书》,解释“珍贵”——极有价值,意义深刻.3、只是普普通通的教科书,为什么课题要说它是“珍贵”的呢?通过进一步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对教科书何以珍贵这一问题的强烈兴趣和求知欲望.二、交代背景,初探“珍贵”一九四七年,胡宗南进攻延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提出:上课分心是不是注意力问题 我在初中三年级时曾经是一名学习障碍学生,后来是被心理教师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治好的.在初中三年级和高中二年级期间两次接受心理教师诊断治疗与防复发的元认知培养辅导,主要是解决学习过程中的一学习就“累”“拖拉”“渴望赖一会儿再学”的毛病.后来时间久了就渐渐地想明白了:这个“一学习就累、拖拉,渴望赖一会儿再学”的过程与我的一位同学的上课分心过程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S-E-R所致的条件性焦虑情绪及其症状反应.  相似文献   

10.
“听”是一个重要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取得外界信息的关键,是学习的基础,通过调查,发现在课堂上,孩子们争先恐后,个个急于表述自己的观点,课堂上可谓一片热闹.真正能坐着倾听别人讲话的孩子不多,因此直接影响了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1.
杨光 《学习之友》2014,(10):14-15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懂得一个成语“争先恐后”,此成语历来被用作描述大家积极踊跃去做好事。但当我们成年后,则开始起疑:“争先恐后”真是一个褒义词吗? 细细品味,其实“争先恐后”的本质,是“蔑视规则”。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重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 ,应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多种渠道巧妙地引入课文学习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读书 ,这是让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落实的有效做法。在教学中 ,我注重对学生激疑引思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 ,自悟自得 ,从而提高读书效率。紧扣“题眼” ,整体感知。“题眼”是文章灵魂的窗口。我们若能透过这一窗口 ,突破开去 ,便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珍贵的教科书》一文 ,教师可以紧紧扣住题眼“珍贵” ,设问 :“珍贵”是什么意思 ?几捆教科书为什么那么“珍贵” ?紧接着引导学生读文…  相似文献   

13.
空闲的时候,我常常坐在窗边,凝望攀爬在围墙上的粉红色的蔷薇花.它们争先恐后地绽放着自己的美丽,从墙根一直开到墙头,并蔓延到围墙之外.我想,我是羡慕它们的,或者说,有点嫉妒.因为我从来没有走出过这堵围墙,它像一个禁锢,让我无限渴望越过它,却又心生畏惧. “艾梅莉,给我一杯柳橙汁.”布朗先生的声音从他的工作室无比清晰地传来,虽然我们之间隔着两条走廊和三个房间.  相似文献   

14.
日本著名教育学者、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认为“在促进学习的沟通中,最重要的是‘倾听’关系。在学习中,倾听行为比发言行为更起决定性的作用……即便如何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倘若这些儿童们没有确立起相互倾听老师和同学发言的关系,就不可能有变革自我的学习体验”。所以,教师应掌握“倾听”的方法,构建新型的“倾听”式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看出,学生渴望轻松、好玩地去学习,渴望能跳出那种传统、沉闷的课堂教学,他们很想在安静的课堂上“动”起来.而不再是一种受约束的、被动的、灌输式的学习.在此提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动”——适当的引导.更需要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探究.勤于去“动”!  相似文献   

16.
提示:“珍贵”是文章题眼,也是课文“球心”,全文皆围绕它而展开。第一段写学习条件艰苦无书,侧写书之珍贵;第二段写党中央文件用纸印书,直写书之珍贵;第三段写指导员用生命护书,重写书之珍贵;第四段写书激励“我”前进,蓄写书之珍贵。从题眼入手,将全文教学环拱于斯而展开,可望获得“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它像一缕春风,唤醒了小学教学课堂,使课堂充满了生机、灵性与活力。但是小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不少现象却值得我们深思。一、现象1.安安静静的“无言堂”。小组合作学习时,由于布置的问题和任务缺乏探究性,结果学生你看我,我看你,不知从何说起,教师只好草草收场,不了了之。2.热热闹闹的“众言堂”。小组讨论时,学生非常活跃,争先恐后,无边无际地讲述自己的看法,却都不理会别人的发言及合作学习的目标;全班交流…  相似文献   

18.
曾几何时,现在的小学数学的公开课、观摩课,“听说”训练成了主打项目:学生多在老师的强力“引领”下,不断地听教师说,听同学说,同时自己也在争先恐后地“说”。课堂中,除了“听”和“说”之外,学生几乎没有其他的学习行为,以下是两位教师执教的案例。  相似文献   

19.
《珍贵的教科书》(六年制第七册)是一篇文字浅显、条理清楚、逻辑性强、结构严谨的文章,也是一篇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教材。内文虽然未出现“珍贵”一词,但是它却通过“没书——领书——保书——颂书”这样一条主线,深刻地反映了教科书的来之不易,揭示了其“珍贵”,从而体现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教学时如果紧紧抓住题眼“珍贵”一词,就能获得举一词而动全篇的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职学生在人们眼里往往是一些“后进生”,或者是“问题学生”,导致他们自卑感严重.但是每一个中职生都有许多的渴望.渴望能看上一场明星演唱会、渴望能和朋友敞开心扉地聊聊、渴望能美美地睡上一觉等等,尤其是渴望被关注,渴望实现自身的价值.如何满足中职生的这种渴望心理,唤醒他们的信心和力量,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当前中职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