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更应 《收藏》2007,(4):71-71
近年来,书画市场越来越受到收藏者的青睐,书画收藏虽然利润丰厚,但却不容易把握。收藏者对书画方面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在具体操作上亦要讲究。  相似文献   

2.
李烈初 《收藏》2006,(2):40-42
中国与日本自古交往频繁,中国书画流传日本,由来已久。我在这篇文章里所要讲的,不是中国书画的东渐,而是日本书画的西流。  相似文献   

3.
刘兆雄 《收藏》2009,(5):50-52
我收藏近30年,有机会收藏到几十幅日本艺术家的绘画和书法作品。这些作品是宋式装裱,其天杆为半圆形,有菱形铜钉,地杆头有象骨、红木、竹、漆木等不同类型,作品上下有锦压,有的上边有惊燕(指垂在画面天头处的绶带。  相似文献   

4.
杨才玉 《收藏》2006,(2):23-23
2005年对故宫博物院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因为她在这一年迎来建院80周年华诞,隆重举行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学术、展览和纪念活动。其中故宫首次举办的中国当代名家书画展,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好评。  相似文献   

5.
《收藏》2006,(10):192-192
藏品背景介绍:湖南桂阳县泗洲乡陈家村,距桂阳县城约60公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且人多地少,文化经济均不发达,但村民不甘落后,发奋读书,出了不少官宦商人。  相似文献   

6.
王照宇 《收藏》2009,(9):96-98
在中国的书画收藏史上,有明一代私家收藏之风极为炽盛,藏家众多,收藏阶层多元,鉴赏水平高超,成为中国书画收藏史上一个值得关注的时期。尤其是明代中叶以后,在江浙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太湖为中心,北起长江,南至钱塘江,西达皖南的徽州,东到东海地区的书画创作和收藏群体。浙江嘉兴的项元汴就是众多藏家中的一位,他本人不仅收藏极富,而且鉴定水平极精,堪称明代书画鉴藏巨擘。  相似文献   

7.
郭宝成 《收藏》2007,(8):72-73
状元是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殿试一甲一名者。中国早在隋唐时期便建立了科举取仕制度。清朝取得政权不久便延续了这一制度,从1646年选拔第一名状元开始,到1904年取最后一名状元时止,在长达259年中,共开科112场,选拔状元114名。第一名是山东聊城的傅以渐,最后一名是河北肃宁的刘春霖。在摘取状元桂冠者中,年龄最大的是江苏宝应人王式丹,59岁;  相似文献   

8.
王琪森 《收藏》2006,(11):65-67
上海,素有中国收藏的“半壁江山”之称,由此而形成了富有历史气脉、地域强势、艺术档次的“海派收藏”特征。特别是在书画收藏方面,更是历代大师佳作荟萃,各朝名家精品汇集,有不少是国宝级的珍品。并形成了一批鉴赏功力深厚、甄别眼光犀利、收藏成就卓然、历史影响深远的海派收藏大家,显示了海派文博事业的雄厚实力。  相似文献   

9.
10.
牟建平 《收藏》2011,(10):I0044-I0045
在国内高通胀、房地产受到国家调控、股市长期低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游资开始为升值保值杀入文物艺术品市场,而书画,则是这些游资的首选。  相似文献   

11.
张震 《收藏》2016,(1):20-25
乾隆内府的书画收藏因为鉴定失准,错判真假,受到当代学者诟病。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乾隆误以为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子明卷为真迹而无用师卷(图1)为赝品的案例。2015年9月8日至11月8日,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石渠宝笈特展·典藏篇"第三单元"伪讹考辨"部分,也展出了不少《石渠宝笈》著录的伪讹之作。此单元展出的作品,大多皆是因为乾隆内府误判而进入著录。  相似文献   

12.
李烈初 《收藏》2011,(12):122-123
少时,我体弱多病,直到15岁才上初中。这年是1942年,家乡陷于日寇侵略引来的战乱之中,中学搬至大山沟。我们睡的是农家楼板,吃的是霉干菜,营养不良,面容消瘦,而我是其中最瘦弱的一个。  相似文献   

13.
杨国亮 《收藏》2013,(1):162-165
作为上海博物馆建馆6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之一,翰墨荟萃——美国收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于2012年11月2日至2013年1月3日在上博举行。本次展览是继2002年千年遗珍——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和2010年千年丹青——日本、中国唐宋元绘画珍品展之后,上博举办的中国晋唐宋元书画系列大展的第三部曲。  相似文献   

14.
牟建平 《收藏界》2011,(10):34-38
由于艺术品的稀缺性和不可复制性决定了其具有较大的保值和升值的优势,近年来.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古董珍玩、油画、家具、古籍善本等艺术门类高价拍品层出不穷.屡屡打破成交纪录.尤其是书画板块.亿元拍品迭出.成为投资的新热点,来自各种社会游资更助推了艺术品市场的全面通胀.也助长了泡沫的出现急功近利、盲目投资等现象使风险加速累积,也滋生了赝品泛滥等乱象.艺术品资本化成为眼下的一个发展趋势。这些严重阻碍了艺术品市场的良性发展.已经让中国的文物艺术品在海外市场受损.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将对中国的收藏市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该如何规避风险?如何做到理性投资?以下这篇文章作者谈了一些个人观点.为购藏者提供了一些指导.也希望对热衷收藏书画门类的投资者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楚杰 《收藏》2007,(4):81-81
当前书画市场异常火爆,从事书画收藏的人士也越来越多,因书画是用宣纸、绢、绫、帛等作底,既怕潮湿又忌干燥,时间久了很容易受蚀、破损,与其他文物相比,显得更为娇贵,因此如何做好书画收藏是藏家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06,(3):79-79
上海消息:3年前,一场“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让上海出现了排长队看国宝的空前盛况。2005年年底,这种场面再现,一场国宝荟萃的“书画经典——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古书画藏品展”于12月30日至2006年2月4日在上博开展。共展出从晋代至元代的书画精品103件,其中绘画67件,书法36件,无一展品与3年前的国宝展重复。这之中故宫博物院所藏61件,上海博物馆所藏42件。这些作品都是名家大师的传世名作、存世罕见的孤本珍品以及新近入藏的精品重器,足以使这次展览成为继国宝展之后的又一次书画盛典。  相似文献   

17.
《收藏界》2010,(8):149-150
观察、分析名家书画创作动态、发展趋势,评价、记录名家书画收藏 本栏目由中国名家书画院协办海内外唯一总代理王铁成作品收减专线:010—51670168/51670178。  相似文献   

18.
19.
李烈初 《收藏》2011,(6):116-117
书画收藏因人而异。如有人专收梅花,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陈叔通,就收藏了100幅名家梅花,其中一幅郑板桥画的梅花,上有作者自题"一生从未画梅花",是绝无仅有的孤本;曾任中华书局美术部主任的高野侯,收藏了500幅名家梅花,榜所居为“五百本梅花精舍”。  相似文献   

20.
许丽丽 《收藏界》2010,(4):96-99
唐太宗李世民酷爱法书,天下法书搜购殆尽,为一纸《兰亭序》不惜巧取豪夺;宋徽宗赵佶痴迷书画.以一片大好河山换取在位25年间的“艺术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