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那一年,我高中毕业时,高考成绩距离专科分数线差了8分,只考到了省城一所两年制的中专学校。开学报到那天,我认识的第一个同学是与我同属一个地级市的老乡宁岳。当天,我们成了上下铺的兄弟,而老乡这层关系让我们俩很自然地走得比其他同学更近。  相似文献   

2.
五年制第八册32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侄女周晔在鲁迅先生逝世8年后写的一篇纪念文章。作者择取耳闻目睹的有关鲁迅的几件平凡的生活小事,来表现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可贵品质。  相似文献   

3.
一、文本解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我”对伯父生前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几件事的回忆,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我”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相似文献   

4.
李黎 《神州学人》2004,(11):36-37
我们没赶上上山下乡我们也没去参军守边防这辈子没有过浩浩荡荡校门进校门出经历平常    参加了工作又不满现状考托福奔出国散落四方打工读书辛辛苦苦一场回国才发现自己是外国回来的老    老乡老乡洋插队的滋味不寻常老乡老乡想回家得从头来 找自个儿的地方老乡老乡世界在哪儿都没大两样老乡老乡把别人的国家当杆称才掂出了家乡的分量    回家去 老乡回家去 老乡 ——杨红  相似文献   

5.
一、文本解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我对伯父生前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几件事的回忆,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我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生活的点滴回  相似文献   

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晔写的一篇回忆鲁迅的散文。它作为小学语文传统教材,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作者以真挚的感情,朴实的语言,描述了鲁迅先生生活中的几件小事,从中挖掘了一个深刻的主题: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相似文献   

7.
西子姐姐:我在外地上学,因此平时都说普通话。后来来了两位老乡,我们就经常用家乡话聊天,因此许多同学就批评我不该在学校讲家乡话。我觉得同学们的批评有道理,就想用普通话和老乡交谈,可又怕老乡不高兴,会在背后说我为了评上“三好生”就不跟她们讲家乡话了。我很为难。———浙江宁波市甬江镇湾头小学袁万红这个问题确实有点让你为难,但仔细想想,其实这并不是个问题。说普通话是《小学生守则》上的规定,也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素质之一。作为一名在校小学生,没有理由不说普通话。你那两位老乡,也是学生吧?这个规则他们应该知道…  相似文献   

8.
安文江 《学习之友》2006,(10):58-58
在纪念鲁迅先生120周年诞辰的时候,周海婴推出了30万字的《鲁迅与我七十年》,在最后补上的《再说几句》一节,海婴披露:1957年,毛主席在上海请周谷城、罗稷南等湖南老乡叙谈。其时正值“反右”.罗稷南先生斗胆向毛主席提出个设想:要是今天鲁迅还活着,他可能会怎样?毛主席沉思片刻,回答说:以我的估计,(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还是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做声.  相似文献   

9.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在他逝世8年后写的一篇文章,通过对鲁迅先生四件小事的回忆,反映了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文中的四件事由第一自然段关键词“暖戴”引发出来,鲁迅先生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四件事从不同侧面作了立体的回答,最后又前后照应总的回答开头提出的疑问。根据课文特点,我结合单元训练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一、整体初读,发现感知1.揭示课题,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初步认识。2.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  相似文献   

10.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作者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亲侄女。要讲与鲁迅在生活中的接触,对鲁迅伟大品格的认识和了解,那可以说她比一般的人都要深刻得多。但要在鲁迅逝世多年之后,写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来颂赞他,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对文章材料的选取,仍需要缜密的研究。这正是值得我们引导学生探讨和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周晔选入文中的材料,看来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但它却揭示了一个很好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谈《琐忆》     
回想建国以来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 ,大多强调鲁迅先生品质战斗性的一面 ,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一句阐发得比较充分 ,但是关于他对同志 ,对青年的爱就强调得很不够。我认为“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在不同方面的两种表现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对敌人恨 ,对同志必然是爱。所以我想在我的纪念文章里应该两方面都讲一讲。三十年代我作为一个青年 ,曾经和鲁迅先生有过一些接触 ,亲身感受过他对青年的关心爱护 ,因此 ,想从后面多说一些 ,这就是我写《琐忆》时的指导思想。196 1年是鲁迅先生诞辰 80周年纪念 ,我从上海…  相似文献   

12.
童年的故事     
背包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刚好上小学。我在一所部队办的学校读书,校长是现役军人,我们也都像军人一样自己背着背包去上学。学校依山傍水,山上有大片的竹园。我们最起劲的游戏是“打仗”,一个学期下来,校园的竹篱笆全被我们拆光当了弓箭和长矛,而老师对此并不禁止,校长还对我们土制的“武器”表扬了一番。我们像神气的小兵一样去学校报到。我们都是住校生,被子和衣服都要排放得整整齐齐。我们从这个山头打到那个山头。老师不跟我们在一个食堂吃饭,我们以为老师会比我们吃得好,可是有一次我们溜到老师的食堂里一看,啊,老师吃得比我们差多了!老师多数是军队里的文化教员,朝气蓬勃,跟我们玩在一起。有一天,班主任叫上我和几个同学逃出学校,去干什么呢?替她看对象!香肠女生只吃包子皮,包子馅要我吃掉;女生只吃蛋白,蛋黄要我吃掉。一天早餐,女生不吃香肠,逼我吃了18根香肠。校医觉得我很可怜,要给我换饭桌,但我还是高兴与女生同桌。班里有9个女生,21个男生,吃饭是10人一桌,我倒霉地分到女生的饭桌。哨子住进了学校,我就再也不想回家,因为每次回家父亲都要对我进行严肃的谈话问我在学校里的表现,入队了没有,当干部了没有,好像审查干部一样。我的成绩不算好,表现...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常人的心目中,我们总以为鲁迅擅写杂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认为他应是一脸正气,为人严肃,缺少人情味的。其实,鲁迅既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一面,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一面。他在家庭中,便是一位宽厚的丈夫,慈爱的父亲。因为有鲁迅充满父爱的艺术教育方法,海婴最终成才。鲁迅虽晚年得子,但他爱子不溺子,教子有方,这一点就连现代著名诗人、社会活动家柳亚子也对鲁迅赞不绝口,说:"近世对于儿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我第一个推崇鲁迅先生。"那么鲁迅教子有什么高明之处呢?下面我们选  相似文献   

14.
新狂人日记     
近日,我在学校的图书室的角落里捡到一本日记,大约是记载我的同窗在重点中学的琐事,此人得的是:恐过独木桥症,仔细一看,发现此人的症状与鲁迅的《狂人日记》有一些相似。于是就取名为《新狂人日记》吧。  相似文献   

15.
听到的幸福     
去年冬天,我到北方的某个山村采访,本以为几天就可以完成任务,却因某种原因在村里老乡家住了半个多月,每天心浮气躁又无所事事的我只能在小村里溜达,去得最多的地方是村口那个小火车站.  相似文献   

16.
不久以前,我到和平县(广东)贝墩公社慎行小学附中初一班听课。语文教师朱春锦老师在课堂上做到了精讲多练,讲出新意,练到实处,学生学有所得。朱老师这堂示范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课了。朱老师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是否学过有关鲁迅先生的课文?是讲什么内容的?”沉默片刻,有的同学议论开了,朱老师让一个学生起来回答,那同学回答说:“在五年级时,我们学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是讲鲁迅先生热爱人民,憎恨敌人;为别人想得多,  相似文献   

17.
温翔 《成长》2006,(11):56-56
我们院校有很多老乡会,我刚进大学没多久,就有老乡找来,说准备举行个老乡会,让我想办法来个节目。我其实什么也不会,为了能有资格当会长,我硬着头皮赶鸭子上架,现学现唱了首很老土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我是新生,加上脸皮不够厚.这歌唱得很差劲,不过会长还是夸奖了我。  相似文献   

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六年制第10册第1课)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反映了他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伟大精神。为表达这一思想,作者精心设计了文章结构。其特点有三: (一)先果后因,发人深  相似文献   

19.
哲人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来。 我说:讲台是我的支点。把我的人生演绎得平凡而壮丽、单调而丰富。 历史让我选择了教师职业,一辈子站讲台,三尺讲台成了我的生活天地、人生的支点。 历史让我选择了山区学校语文教师。山区的贫穷愚昧现状使我更多地思索了鲁迅先生当年为什么要弃医从文,我多了一份教师职业的神圣感,教师的责任心。治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父亲在外打工,很少回家,我和姐姐、弟弟跟母亲过。家里就母亲一个人种地挣工分,尽管偶尔也能收到父亲的“工资”,但我们三个孩子的开销确实很大,日子过得很艰难。我8岁时母亲才让我上学,跟姐姐在一所学校读书。那阵子,农村各家很分散,村里的一所小学, 离我们家很远,我往往要走一个多钟头才到。每一次,姐姐都要花很长时间背我,非常辛苦,走得很慢。为了方便我和姐姐读书,母亲和父亲商量,让我们带饭中午在学校吃,我们同意了。呆在学校里,吃着自己带的饭,倒也快活自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