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举例法”,就是题目一般不能直接解答或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时,通过举例来解答题目的一种方法。在小学数学解题时,常常用到“举例法”。下面列举几例,供大家参考。一、填空题例1一道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用被除数减去除数与商的积,它们的差是()。根据“被除数=除数×商”,知道“除数与商的积”实际上就是“被除数”。因此,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被除数=0。()里应该填“0”。但是,有部分同学,就是不能转过弯。所以,我就引导这些学生用“举例法”解。例如,12÷2=6,12-2×6=12-12=0。请试着用举例法解下面这道填空题:在一道减法算式里,被…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除法算式中的和倍问题”时,学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思路。我要求学生上讲台进行讲解时,又意外地发现这两种不同的思路所引发的教学效果却是截然不同的,这引起了我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思。【题目】两数相除商3余2。已知被除数、除数、商与余数的和是179。被除数是多少?【思路一】把商和余数代入:被除数 除数 3 2=179被除数 除数=179-3-2=174①被除数=商×除数 余数被除数=3×除数 2②把②代入①得:3×除数 2 除数=1743×除数 除数=174-24×除数=172除数=43③把③代入②得:被除数=131【效果】按这种思路教学后,多半学生无法…  相似文献   

3.
<正>二年级同学所说的“整除”,是指在口诀表内的除法中,用商乘以除数所得的积正好和被除数相等,这样,被除数减去这个积正好得0,也就是没有余数。【例1】“有余”是指在口诀表内的除法中,用商乘以除数所得的积,比被除数小(如果把商增大1,商乘以除数所得的积就会比被除数大),这样,被除数减去这个积就不得0,也就是有了余数。  相似文献   

4.
方旭 《四川教育》2005,(12):42-42
【教学片段】师:(板书12÷6=2)今天我们先来研究这道算式。如果我们只改变这道算式中的被除数或除数,商可能会怎样?生1:商变了。生2:如果只改变被除数,被除数变大,商就会变大;被除数变小,商就会变小。生3:如果只改变除数,除数变大,商就会变小;除数变小,商就会变大。师:同学们以前学的知识掌握得真牢固!如果我们同时改变这道算式的被除数和除数,商可能会怎样?这个问题有点难度,给同学们2分钟时间,举一些例子试试,待会儿我们来交流,好吗(?学生独立活动2分钟)生1:我让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2,算式变成了“6÷3=2”,商不变。生2:我让被除数和除数…  相似文献   

5.
<正>同学们在学习除法时,知道余数一定小于除数及商×除数+余数=被除数。大家运用这些知识可以解决不少除法中的数学问题。例1:在一道除法算式里,被除数是除数的18倍,商和除数的和是20,那么被除数是多少?思路点拨:根据条件“被除数是除数的18倍”可以想到,18就是被除数除以除数的商。再根据“商和除数的和是20”,可以求出除数是20-18=2,最后根据被除数等于商乘除数,就能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题目:在下面的方框里填上数字,使算式中1-9这九个数字各出现一次。5796÷□□=□□□在除法里,被除数=商×除数,上面算式中除数与商相乘,积的末位上是6。根据题意,在余下的1、2、3、4和8这五个数字中,只有2和3、2和8两组数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7.
范习俭 《考试周刊》2012,(19):64-64
一、案例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片断 师:(板书:12÷6=2)今天我们就先来研究这道算式。如果我们只改变这道算式中的被除数或除数,商会怎样?  相似文献   

8.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21……2这道除法算式中只给出了商和余数,求被除数和除数。那么,应该怎样求呢?根据余数比除数小,我们可以先确定除数,知道了除数,就可以用商×除数+余数求出被除数。  相似文献   

9.
【教学片段】师:(板书12÷6=2)今天我们先来研究这道算式。如果我们只改变这道算式中的被除数或除数,商可能会怎样?  相似文献   

10.
商“9”小议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谈谈三位数被两位数除时商9的规律,供同志们参考。请看下面能整除的几道题: 801÷89=9 684÷76=9702÷78=9 468÷52=9603÷67=9 756÷84=9621÷69=9 495÷55=9 从上面商9的几道题中,我们可以发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9且能整除时,除数减去被除数前两位数的“差”,总是比除数首位数字大1,而且被除数与除数末位数字的和总是合成10。因此,我们可将商9且整除的规律概括为:“‘差’比除头若大1,两数末位合成10,商9没有余”。  相似文献   

11.
【教学片断】"商不变规律"教学师:口算100÷20=?生:5。师:在100÷20=5中,100、20、5分别是什么?生:100是被除数,20是除数,5是商。师:如果把它们分别填在下面表格里,怎么填?生:"被除数"下面填100,"除数"下面填20,"除法算式"下面填100÷20,"商"下面填5。师:如果老师把被除数100乘2,除数20也乘2,你能写出除法算式并算出商吗?生:除法算式是200÷40,商还是5。(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填写表格)  相似文献   

12.
一、缩句法就是把原题缩成用和、差、积、商表示的短语,找到数量关系,运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再列式计算。例从24.5里减去4.8与3.5的积,再减去4除18的商,差是多少?原题可缩成:一个数-积-商=差根据题中的已知数据,列成算式24.5-4.8×3.5-18÷4二、分节法就是根据题目的特点,将原题划为若干小节,分节列式,然后列出综合式。  相似文献   

13.
梁文 《良师》2002,(19)
小文同学: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准确地试商可以提高运算速度。试商的方法一般采用“四舍五入”法,即把除数按“四舍五入”法当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去试除被除数。如果试商过大或过小,再去改商。例1计算272÷34分析与解:试商时,把除数34中的“4”进行“四舍”,当作30去试除被除数272。由于被除数前两位小于除数34,所以在被除数的个位上试商9,9与34相乘得306,积比被除数大,说明商过大,改商为8。8与34相乘得272,说明商8合适。例2计算629÷17分析与解:试商时,把除数17中的“7”进行“…  相似文献   

14.
商不变性质,课本上是利用一个除法算式6÷3=2依次分别将被除数和除数扩大10倍而得到的一组算式:60÷30=2,600÷300=2,6000÷3000=2来说明的。例子具体明显,学生极易接受。又通过例9、例10的练习,学生很快掌握了多位数除法中被除数、除数末尾有零的简便算法。例11是通过一道应用题的算式8500÷200=42……100来说由于余数“1”是在原来被除数的百位上,应该是1个“百”,而不是“1”。根  相似文献   

15.
开始,我准备了10道简单的除法算式题,让学生口算出结果,然后把商相等的算式的卡片排在磁性黑板的左边,商不等的算式排在右边,再引导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卡片,你们发现了什么?(教师在磁性黑板左面除法算式的上方分别标出被除数、除数、商) 生:我发现被除数、除数变了,商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6.
求被除数     
<正>求被除数的题目,通常有两种情况:1.在没有余数的除法中求被除数。在除法中,我们知道被除数÷除数=商。例如:24÷3=8如果把这个除式中的8和3相乘,结果就正好等于被除数24,即8×3=24 (商×除数=被除数)。  相似文献   

17.
问题: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3=23……□□□÷□=21……1分析与解:同学们都知道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3=23……□中,余数一定要比3小,余数可能是1或2,根据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可能是3×23+1=70或3×23+2=71。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标1.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份之间的关系。2.记住两个基本关系式: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3.掌握除法算式中求未知数 x 的方法。4.会应用除法各部份之间的关系,正确地求出未知数 x 的值。5.通过观察对比的教学方  相似文献   

19.
除法的验算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首先讲解用乘法验算除法的依据,所以只是通过72÷4=18和18×4=72两个算式的比较,得出“商乘以除数的结果等于被除数”,从而说明,要检查除法算得对不对,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一般说来,如果商和除数相乘的积等于被除数,那么除法的计算是正确的。接着教材直接应用这个知识,通过例6教学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再通过例7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练习作为主线,使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0.
狼用两位数除法算题想制服小羊,结果又被聪明的小羊击败了,因而更加恼羞成怒,天天想着“下次再比”。狼躲在山里,想了两三天觉得还是再出道两位数除法填空题来整小羊。后来,狼在一本书里找到了这样一道题:在下面的方框里填上数字,使算式中1到9这九个数字各出现一次。□□□□□)5796题目里只告诉了一个被除数“5796”,怎么填呀?狼真狠毒!小羊仔细地看了看题目,认真回忆了一下有关除数是两位数的有关知识,然后边想边算起来。按照题目的意思,由于被除数是5796,因此方框中的数,也即是除数和商,只能在1、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