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反切起源于先民对原始汉语音节即汉字声、韵关系的早期认识,同时并未专用于注音的切语也早已存在。全文以对双声和叠韵的明确认识为中心,从11个方面进行了论证。指出攻习梵文、剖析音节、翻译佛经只能是传媒性的外在促进因素,而不是反切的起源。  相似文献   

2.
汉字是表意兼表音的语素-音节文字。但汉字表音与表音文字又有不同。汉字注音方法的发展体现了人们对汉字音节认识的发展,随着人们对汉字音节内部构成的认识深入,汉字注音方法逐步走向科学、精密。汉字注音经历了音节整体描述,声、韵二分的反切注音,音节中切分声调的纽四声法注音,注音字母注音和汉语拼音方案等音素注音等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是当时学术背景和条件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反切”注音方法产生的历史条件。并通过对反切声母、韵母用字的研究,阐明了汉语音节作为汉语语素,在汉语音韵学史上的特殊地位。作者认为,汉语音节作为汉语注音符号,有其自身的特殊价值,并不亚逊于西方拼音文字,具有现实的可行价值。对其纵向历史的和横向剖面的研究,是汉语走向拼音化道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于锦恩 《天中学刊》2006,21(4):108-111
1913年声韵介分开的三拼制取代了传统的双拼制反切。调解王照和卢戆章在音节拼写法上的矛盾,只是三拼制产生的直接诱因;而深层的语言学内部原因是我国传统音韵学对介母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拼音文字发展的趋向,即字母逐步接近音标;外部原因是拉丁字母的使用对我国拼音方案音节拼写法的不断影响。由三拼制的产生这项语言规划工作,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语言规划要兼顾语言学内外部两种因素。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切韵的探索韵书的产生和反切的应用很有关系,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音辞篇中说:“孙叔然创尔雅音义,是汉来人独知反语。”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也有同样的说法.孙叔然名炎,是汉魏之间人。实际服虔、应劭已用反切注音,都较孙炎为早。反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人们分析汉语音节结构的能力。以后根据写诗写韵文的需  相似文献   

6.
反切浅说     
壹、反切是怎么回事反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注音方法。这种方法是用两个汉字给另一个汉字注音,例如“东,德红切”就是用“德”和“红”这两个字给“东”字注音。这种方法有点象是拼音,但又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拼音。用来注音的两个字,前一个叫它做反切上字,后一个叫它做反切下字,而被注音的那个字叫它做“被切字”或“所切字”。反切注音的方法是把反切上字的声母同反切下字的韵母拼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音节,便是“被切字”的念音。“反切”本来是指这种注音方法;由于这种方法最初是称“××”,唐代以后一般均称为“××切”,后人因而把用这种方法所表示的音值也叫做“反切”了。如有人问:“东的反切是什么?”回答说:“是德红切。”其实“德红切”是反切这种方法在“东”字上的具体运用,说确切一些,它是“东”字的反切读音。  相似文献   

7.
襄阳捻语     
1.1 湖北襄阳有一种增音换位反语,叫“捻语”,又叫“三翻语”。它的构成原则是,先在本音后面增加一个音节(简称“加音”),然后交换韵母,形成两个新的音节,用来代替本音。若令S、Y分别代表本音的声母和韵母,S′、Y′分别代表加音的声母和韵母,则上述原则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表示: SY+S′Y′—→SY′ S′Y 例如,汉:xan+lai—→xai lan 汉 〔赖〕 害 烂 江:tia+lie—→tie lia 江 〔列〕 借 娘 加音当然是不必说出来的,在运用反语进行交际时,直接用本音的声母与加音的韵母组成第一个音节(相当于反切上字),用加音的声母与本音的韵母组成第二个音节(相当于反切下字),翻成的反语以词句形式随口而出。例如:  相似文献   

8.
上古存有复辅音音节已被绝大多数学者认可,喉流音联绵词的出现实际上是上古复辅音的一种反映。通过考察《联绵字典》中以喉音开头的迭韵联绵词,对其进行反切的分析并拟测其演变过程,并结合历史上已有的文献材料进行补充,这充分说明复辅音声母的双音化造成了复辅音失落的现象,它弥补了上古汉语研究中复辅音音节化研究的缺失。  相似文献   

9.
本文指出现代汉语普通话音节zhuang,chuang,shuang来自《广韵》的江韵(举平赅上去)开口二等知组、庄组声母字和阳韵(举平赅上去)开口三等庄组声母字,涉及到21个反切,其读音格局(即音类、音类关系和音值的格局)初步形成于元代的《中原音韵》,定型于明代的《等韵图经》。并讨论了把这类《广韵》反切折合成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对音节的认识存在分歧,我们认为声调是汉语音节的重要组成成分。根据音色、音高、音强、音长地位的不平等性,汉语音节可分为基本音节与一般音节;由于语音四要素所处的层次不相同,又可分为第一层次的音节和第二层次的音节;从音节的存在形态上看还可分为静态音节和动态音节。  相似文献   

11.
切语述论     
切语长期流传于民间 ,主要流传于盲人之中。它是一种秘密口语 ,其方法是将每个汉字的声母、韵母拆开 ,按一定规律分别再加上韵母和声母 ,由一个音节变成两个音节、用反切的方法来说。切语有顺说、倒说之别。顺说流传极广 ,倒说知之者甚少 ,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口语现象。切语产生的年代、流传的时间和分布的地区 ,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它传播过程中的盛衰 ,反映出深刻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2.
問題解答     
问:印度文字的拼音方法传入我国,對于我国研究反切和四(?)的影响如何? (福建南安二中) 答:印度的古文——梵文是随着佛教佛经而传入中國的,是一种拼音的複音节的屈折语。梵文的拼音法,给中国以影响,搞了反切法。雖然有人以为反切本出于中国,未受梵文拼音学理的影响,以為雙声叠韻就是反切所自出。其實反切虽与雙声叠韻的原理有關係,(如‘东、总翁切’,‘德’与‘东’是双声,即二字声母相同;‘東’与‘翁’是叠韻,即二字韻母相同)但把二字拼合為一音之法,實自梵文中学來。反切这名詞的(?)用,已不知起于何人,但东汉时就開始行用,可以断言。如杜林‘苍颉训诂’、郭顯卿字旨,许慎、高诱‘淮南鴻烈注’、郑立‘翚经音’、嚴虔‘通俗文’诸书。都已经有反切,因此隋唐以來一直多以魏秘书孫炎(叔然)的‘爾雅音义’书为反切之祖,不確。‘反’是反覆,也寫作‘翻’,‘切’是切摩,反切是用二字反覆切摩而成一音(李汝珍‘音鑑’反切总论),这显然是受梵文拼音的影响。但反切又决不是拼音,因为它不用固定的声母韻母的字母,到唐守温三十六字母,(唐末沙門守温的三十六字母等于三十六个声母)郑憔七音略以为就是出于(?)经的四十二字母。刘复在守温三十六字母排列法之研究一文中也肯定了守温字母是從梵文中增减而來的。三十六字母雖然‘唐以前未有言之者’(钱大  相似文献   

13.
“角里”的写法与音读是学术界长期聚讼不已的问题之一。│k│组声母(舌根音)和l声母(边音)为什么能互相转换?牵涉到音韵学的一桩公案———即上古汉语究竟有无复辅音。本文认为转换的原因在于音节的失落与增生。其不同于一般的异读,而且与前人所谓的缓读、急读也不尽相同。汉字“六书”中的“转注”,也与音节的失落与增生有关。此种现象的产生早于“反切”的出现。产生音节失落与增生的原因,除了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异,还有雅言与俗语的不同。黄侃先生的“叠韵互音”说亦曾用来解释这种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4.
平山久雄 《中国语文》2012,(4):319-328,383
敦煌《毛诗音》残卷P.3383里的直音注有两个特点:(一)为数不多,对反切注的比率较小,(二)直音注里"同声直音"较多,即直音字的声符多与被注字相同。直音注在S.2729里为数更少。本文因而对敦煌《毛诗音》假定甲、乙两个祖本,还假定一个蓝本,据此解释:甲祖本把蓝本的普通反切和直音按自己采用的独特结构原则改换为新式反切,只留存了"同声直音";留存的理由当是"同声直音"写在卷子背面就容易认识表面被注字的缘故。乙祖本则把这些直音也都改换为新式反切了;P.3383属甲祖本系统,S.2729则属乙祖本系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汉语语音的音节结构要素、音变、音节发音原理等方面对发音和谐规律加以探悉。认识这一规律对掌握汉语普通话的特点,提高普通话水平有着直接帮助。  相似文献   

16.
《西儒耳目资》是明代一部用西文符号为汉语标音的韵书,通过对其反切特点进行详细探讨,发现反切上、下字用字高度统一,下字零声母化程度较高,反切特点突出,在反切改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先秦两汉反切语三十余例,以证明黄侃关于“反切直出于反语,而反语则间生于双声、迭韵”的论断,认为反切语是上古汉语固有的人为合音的语言现象,是反切的直接基础,反切及反切语的产生与梵文或西域文字拼音原理并无关系。  相似文献   

18.
反切浅谈     
反切,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建的一种传统的注音方法。它的出现,对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反切注音法,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对这笔文化遗产,今天我们仍有学习、研究、继承的必要,其目的,当然不是提倡反切,而是为了掌握反切的原理、方法,以便更好地查阅用反切注音的旧字典辞书,研究汉语音韵,了解古今音变等等,使之为发展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9.
汉语双音节、三音节词和四音节词的大量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试从三个方面阐释双音节词占绝对优势的局面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以求对现代汉语复音词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四书章句集注》反切类目的分析发现,反切并非纯粹的注音术语,还具有以音辨义、辨明古今字、指明通假、表叶韵、明异文等作用。在朱熹的反切体系中,注音、析形、辨义的原则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