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摇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育学生认识到质疑提问的重要性,使学生乐问;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让学生会问;营造氛围,培养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问。  相似文献   

2.
1.创设质疑的氛围,让学生敢问。课堂上,教师必须放下架子,态度要和蔼,语气要亲切,要充分尊重学生,以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学生学习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提问的机会;要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让他们会问。  相似文献   

4.
古语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沉寂的状态进入活跃状态。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学生如何回答问题,而忽视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鼓励孩子"敢问",培养学生"乐问",教会学生"善问",是本文讨论的话题。一、营适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问"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及束缚,拉开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以至于学生怕问,不敢问。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前提,就是要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建立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倡导课堂上的问题应是贯穿教学的主线,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课堂上只有让学生问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育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渐完成从“不问”到“想问”,从“想问”到“敢问”,从“敢问”到“爱问”,从“爱问”到“会问”。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培养问题意识非常重要,但目前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创设氛围让学生敢问,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有问题要问,指导方法让学生会问。  相似文献   

7.
小学阶段是学习的启蒙阶段,培养勤思敢问的能力应从小时抓起,从问题意识的培养着手。从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创设质疑思想,使学生敢问、提供充沛的学习思考时间让学生质疑、教给"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问"的习惯、不断变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敢于提问五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的能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要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功感,促使学生"想问";想方设法,营造民主平等的宽松氛围,促使学生"敢问";注意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教给质疑方法,促使学生"会问";利用教材中的新奇因素,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多问"。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课堂上只有善于培养学生质疑和鼓励学生质疑,才能让学生敢想、敢问、好问、善问。教师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课题开始质疑,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和教授新课后要敢于质疑。  相似文献   

10.
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质疑,给学生提问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逐步培养学生敢问、好问、会问、善问的良好习惯。一、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问俗话说得好“: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学”起源于问“”,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语文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质疑,更要充分利用各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教会学生掌握质疑方法,使学生从"敢问"、"好问"、"勤问"最终达到"善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问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认知的重要载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让学生主动探索的切入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探究,促使学生从怕问到敢问,再到会问,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自主学习,从而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一、培养质疑精神让学生“乐问”1.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想问”。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疑,在活跃、开放的教学氛围中产生“想问”的意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2.积极评价质疑,让学生“敢问”。学生的质疑一般可分为三类:A.与课文关系密切的,能打开学生思路的问题,教师要着重对提问的学生加以鼓励,可让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作为学习的重点;B.不在关键处,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同学们相互解答;C.与课文内容无关的问题,教师可婉转地告知学生,因为与课上内容无关,在课下帮…  相似文献   

14.
李瑾 《考试周刊》2012,(67):68-68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题是训练思维的体操。学习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提出更多的、更新的问题,并在问题解决中改进原有知识。课堂中教师应该营造敢问的氛围,创设想问的情境,交给学生会问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反思,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加强对问题的解决过程、方法、结果进行研究和洞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质疑的习惯,提高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表达出有个性的见解,这对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立足文本内容的理解,鼓励学生"会问",引导质疑,引发学生思考;创新阅读形式,鼓励学生"爱问",激发学生质疑精神;营造和谐的民主氛围,鼓励学生"敢问"。  相似文献   

16.
学生具备了敢问和爱问的能力后,不一定就能把问题问得贴切,问得有高度。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他们最大限度地发现问题。反思常规方法,捕捉“问”的契机,不但使学生想问、敢问,还要善问。首先,要注重示范,通过教师的“举一”引导学生“反三”。其次,向教师发问,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质疑习惯后,教学中给学生留有质疑的空间,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质疑的状态。最后,还要向学生发问,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旧教材中存在题材老化、数据过时等问题,教师要善于…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又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常常注重的是教学生如何回答问题,却很少教学生如何提出问题。无疑,鼓励学生“敢问”、激发学生“乐问”、教会学生“善问”、使学生“学则思疑,疑则有问”是增强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一、营造轻松愉悦、探讨质疑的互动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和谐、宽松、…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是智慧的火花,是学习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本文赋予“问”的涵义是:鼓励和指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质疑问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那么,如何激发学生提问,让学生问出精彩呢?一、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问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要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因此,教师必须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学会质疑是创新的开端,学会质疑是启智的关键. 一、鼓励学生敢问 学生不会质疑怎么办?首先,我们要破除学生怕提问、怕被嘲笑的顾虑,要让学生毫无顾忌地问.教师要创设宽松民主的氛围,尽量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在这样积极的课堂氛围里面,学生的身心才能得到彻底的放松和舒展,才能大胆地"想我所想、问我所问".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做学习的主人,是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一项措施。如何使课堂教学过程从传统的教师“挑疑──释疑”,向由学生自己“质疑──释疑”转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是当前小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循循善诱,让学生敢问敢问是提高质疑能力的前提。教师首先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诱导学生积极思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让学生敢想敢问。教师教态要和悦,使学生有亲切感,尽量不用“指令式”、“问答式”语言,更不能使用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有损学生人格的语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