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萍 《四川教育》2006,(7):28-29
心理疲劳是现代人,特别是教师的“隐性杀手”。它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内耗”,在不易觉察中慢性削弱身体内在器官及功能,由此带给人恶劣的情绪,进而造成心理失控、心理危机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面对自身的心理疲劳,作教师的应掌握自我调控方法,及时进行“心灵养生”,适时解放自我,做自己心态的主人。  相似文献   

2.
郑璐 《黑河教育》2012,(11):88-88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司马迁描绘的是一幅俗世的物欲横流画面。而今,在这个日益功利化的社会,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有责任坚守内心那一份净土。“教育是心灵唤醒的艺术”,如果教育者本身精神空虚,心灵贫瘠,这样的教育就是没有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如果教师自身缺乏良好的心态,怎能培养出心态良好的学生?如果教师本身多疑怪僻、喜怒无常,对学生冷漠无情、赏罚无度,又怎能使学生的心态平衡、情绪正常呢?近几年来,常听到老师的抱怨声:“我受不了了!我要疯了!我要崩溃了!……”这不仅反映出教师的工作确实存在着重重压力,还反映出教师的心态存在一些问题,应该适当调整等等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事实表明,近几年来,教师的工作压力之大不可否认。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重视,社会和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值日益增长,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如果教师自身缺乏良好的心态,怎能培养出心态良好的学生?如果教师本身多疑怪僻、喜怒无常,对学生冷漠心情、赏罚无度,又怎能使学生的心态平衡,情绪正常呢?  相似文献   

5.
<正>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纵观我们的教育,虽然自上而下,都在进行着改革,也取得较大的成就,但作为承载着教育直接执行力的教师队伍,在为人师表、更新理念、转变教育方式等专业自觉发展方面依然不容乐观,虽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为主体,自身迷失也不容小觑。一、生活中的自我迷失:一粒一粒尘埃聚集,就成了雾霾社会写真镜头一:《中国教育报》李炳亭主编的《高效课堂——教师角色再认识》讲座即将开始,一位衣着入时的女教师匆匆  相似文献   

6.
自推进新课改以来,不少教师遇到了复杂多变的挑战,理想的改革期待与贫乏的心灵世界,造成了自我与学生、自我与同伴、自我与学校、自我与社会、自我与变革等多方面的角色冲突.为了调适这种冲突,各级教育行政、教研和培训等部门加大了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力度,对促进教师把握课标、走进学生、解读教材、优化课堂、改革评价等倾注了大量心力。但是,角色冲突的调适力量源于丰盈的内心世界,如果教师精神萎缩、心灵窄化、情感倦怠、动力衰减,即使在教育观念、教育技能、教育技术、教育知识等方面有了长足进展.也只能是“没有灵魂的教学能手”、“没有心灵的教育行家”。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这类有着各种光环的“能手”或“行家”.将会面临更多的角色冲突,进而产生更为严重的职业倦怠。要持续有效地调适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冲突.需要教师在“全人生命的发展取向”、“职业境遇的优化智能”和“文化人格的动力生成”三个方面.实现自我的“心灵重塑”。  相似文献   

7.
这里所谓教师“自我反省”,指的是教师在同学生交往中对自己言行的反思。一位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差错,教师少不得要批评一番,以致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可算是人际关系中最频繁的批评;问题是少年儿童的处境与成年人不同,他们有他们的难处,成年人难以尽知,他们的酸甜苦辣,教师更难尽知其味。因为他们的心灵世界同成年人相去甚远。这样,教师就难免对他们产生误会。教师即使能够体察学生的处境与心情,遇事情况不明,处理不慎,误会也可能发生。一旦误会发生,教师如能够自我反省,亦可及时消除误会,减少可能导致的负面…  相似文献   

8.
陈桂生 《教书育人》2006,(10):24-24
这里所谓教师“自我反省”,指的是教师在同学生交往中对自己言行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有这样的负面事件见诸报道,如某小学二年级有一些学生没完成作业,班主任便勒令他们脱了裤子在教室里转一圈。某中学初一年级班上有几个学生在上英语课时私下讲话,英语老师和班主任不仅动手打学生耳光,罚他们站立一个多小时,还强令几个学生啃教室里面的木头(宣传栏)。类似报道屡见不鲜,人们不禁要问,老师哪来这么大的火?  相似文献   

10.
常听有的教师说:“学校有些事情真让人寒心!我真的不想干了。但是看看无辜的孩子们,不用心教他们又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是的,在校园里你依然会看到教师们忙碌的身影,课堂上他们依然会按部就班地传授知识,但是你再也找不到神采飞扬、热情满怀的教师了。  相似文献   

11.
12.
王树华 《江苏教育》2007,(12):19-20
面对目前的教育教学情况,作为一线的老师该怎样发展?老师们应该好好地学习、好好地分析,努力建构自己的教学观,寻找最适合自己专业成长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王丽娟 《宁夏教育》2004,(12):14-15
“心灵施暴”是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它是指教育者忽视学生的个体,在教育的过程中施用冷漠、恐吓、贬低、训斥、辱骂等手段对学生所造成的心灵伤害。“心灵施暴”比起“体罚”一词来人们对它可能有点陌生,但对“心灵施暴”的现象却并不陌生。  相似文献   

14.
徐祥 《教书育人》2011,(31):26-27
有消息称:教育部起草《教师教育标准》的专家指出,现在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不读书、不研究、不合作。这则报道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对此观点也各持己见。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还是比较认可这种说法的。当前很多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确实存在"不读书、不研究、不合作"的问题。"三不"是制约教师专业发展和影响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伤"。专家的忠告,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反思。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讲,专业成  相似文献   

15.
《学周刊C版》2017,(13):162-163
每个孩子都好比一本待续的书,在教育教学这条深远而宽广的大道上,教师应坚持和努力读好每本书,“读”懂和“读”透每个学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要学会走进学生“心灵”的具体方法,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所谓“课感”,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对课堂运作情状的直觉感知。说具体一点,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进行状态有准确、敏锐、强烈的感觉、感知和感悟的能力,并能作出果断而有创意的处理,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程度。“课感”是一个综合性很强、内涵很丰富的概念,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生活中凭借正确理念、丰厚学养和娴熟技能而形成的以直觉感知的思维特征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整体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自立,方可立人。教育,不仅是立人的过程,更应该是教师自立的过程,即教师自我修炼的过程。没有自我修炼,自立都谈不上,焉能立人?那么,教师如何修炼呢?林格先生的《教育者的自我修炼》为我们提供了自我修炼的"五行说"。"金"之可贵——尊重孩子,呵护好奇心。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身心特点,尊重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是教育的可贵之"金"。没有尊重,教育很容易沦为"想当然"的"灌输";不尊  相似文献   

18.
我经常问我接触过的教师一个相同的问题:“您在教学中经常产生困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归纳其答复,原因有二:其一,是对所教授的学科的准确把握;其二,是对所教的学生的完整认识。确实,一直以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视角多是从教师对学科或学生的认识与理解角度展开的。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让我明白了第三个主要原因——教师对自我的认识,而且前两者困惑的解决依赖于后者。教师不了解自我就无法了解学生,更无法从自己的角度来吃透学科。而教师自我的力量如果没有起作用,外部力量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那么教师怎样才能让自我的力量起作用呢?本书最深刻的洞察理解是:引领教师前行的是教师的心灵导师,教师需要与我们的心灵导师相遇。  相似文献   

19.
闫培梅 《山东教育》2008,(10):60-60
又一个暑假来临,怀着对教育的眷恋,我从学校顺手拿了两本《山东教育》,准备在假期给自己“充电”。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为学生减负的呼声甚大,孰不知,教师的负担同样不堪忍受。"繁忙,劳累,压力大,总感觉没时间。"这就是来自一线教师的普遍心声。教师的负担的确很重,领导布置的任务要完成,来自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