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的后半部分时,老师先要学生朗读周恩来回答魏校长的那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要求读出铿锵有力的语气,一遍又一遍,当读得颇有一些激情时,老师问大家:“周恩来这时几岁?”同学们齐声回答:“十二三岁。”老师接过话儿:“是啊,他这个时候还只有十二三岁哪!同学们,你们现在几岁?”几乎又是齐声回答:“十二岁。”有几个说“十三岁”。老师睁大眼睛,逼视着大家:“你们的年纪和当年的周恩来差不多,你们有他这样伟大的志气吗?”学生们不假思索:“没有。”“是的,我们谁也没有他这样的伟大志气!可是,周恩来…  相似文献   

2.
值得了解的:浓眉大眼、温文尔雅、骨格清奇、风度翩翩、万人爱戴……这是大多数人对周恩来的印象。周恩来=武林高手?从外表来看,总以为他是如同  相似文献   

3.
徐淑霞 《小学语文》2010,(11):45-4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明确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书香校园”活动的开展,课外经典阅读甚至国学教学活动在全国遍地开花。“班级读书会”这一新兴的阅读活动形式,正如一个青春少年充满朝气地行进在我们的校园中。“少年”在成长,但是,我们在欣喜的同时,也发现了班级读书会这一少年脸上滋生出了“青春痘”。我们的口号是:只要“青春”不要“痘”!  相似文献   

5.
厚实的身板,方正的脸庞,这位苏北汉子的外形与他的姓名形成鲜明的反差,这是我初见朱瑛老师的印象。四年前,蒙朱老师不弃,我有缘投到他的门下.我的语文教学之门也得以开启。  相似文献   

6.
高中时,电视剧《武林外传》的热播捧红了编剧宁财神,也第一次把上海财经大学这所高校引入了我的视线。在一次访谈节目中得知,做编剧之前,宁财神以少年大学生的身份考进了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系。毕业后他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此言不虚。我由此得出下联:读书要趁早,看得太晚的话,痛快也不那么快乐。窃以为,有些书,一定要在少年时读完,上限不可超过青春期。看水浒,  相似文献   

8.
王利琴 《现代语文》2009,(9):120-121
一、一件小事引发的思考 今年教师节,学校为每个老师做了一个“知心话语袋”,便于学生们给老师写悄悄话。笔者收到了许多学生的留言,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但其中一份让笔者印象深刻。那是同年级别的班上的一个孩子写的,他说:“敬爱的王老师,或许您不认识我,但我对您印象特别深刻,在文学社选修课上您那会意的一笑及精彩的点评深深烙在了我的心里。您还记得《给诸葛亮的一封信》那篇文章吗?作者是我。其实我觉得我那篇作文写得并不是很好,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2011,(16):8-9
遵义会议前,周恩来长期担任中国共产党军事方面的第一领导者:1924年任中共两广区委委员长、常委兼军事部部长,主持建立  相似文献   

10.
《家教世界》2012,(3):50
有个少年名叫李密,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皇帝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随即免了他的职。李密并不懊丧,回家后发愤读书,因以放牛为生,故常坐在牛背上读书。有一次,李密听说有一位名士叫包恺,就前去求学。李密骑上一头牛出发了,牛背上铺着用蒲草编的垫子,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李密一边赶路一边读《汉  相似文献   

11.
卢尘逸 《初中生》2011,(4):12-13
悦读指南: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尔到此就该把城进,为什么犹豫不定、进  相似文献   

12.
清代湖湘历史名人魏源,从小就喜欢安静,常常一个人独处静坐,也不太与其他孩子嬉笑打闹。他人看书时,他就在一旁静静守候,不吵也不闹。一日,爷爷魏至顺外出归来,发现小魏源不知何时爬上了书房中高他许多的太师椅,还翻出一本绢包封面的硬壳书,一本正经地看。魏至顺感到奇怪:一字不识的孙子怎么看得懂书呢?可看孙子的神态,是那么专注,乌黑发亮的眼睛眨也不眨。魏至顺在一旁站了好一会儿,发现小魏源两眼牢牢  相似文献   

13.
懒芒果 《红领巾》2010,(2):45-45
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体会:看完一部内容惊险、故事曲折、情节紧凑的电影,我们往往会长时间沉浸在电影情节中,静静思考,慢慢回味,心里隐隐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同样的体会出现在我读完鬼马叔叔的“酷读书盟”系列之后。我不敢说“酷读书盟”是最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但我可以肯定地说,《天才魔术少年》和《少年驯兽师》这两本书让我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阅读快感!  相似文献   

14.
在大家的印象中,周恩来儒雅文气,仿佛一切事情和矛盾到了他这里,都变得缓和起来。其实,他的性格有点"炮筒子"的味道呢。  相似文献   

15.
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我国卓越的领导人之一。董老一生担任国家领导重要职务,工作十分繁忙,但仍坚持孜孜不倦地学习。"阅兵"读书法就是董老在67岁学习俄语时总结出的一种读书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2011,(16):10-11
也许有人会问,周恩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身份众所周知,他还是红色特工的最高领导人,上世纪30年代,他长期在上海领导秘密工作,处境非常凶险,当时很多人被捕,叛徒很多,认识他的人更多,  相似文献   

17.
杨光 《辅导员》2011,(7):24
在兴安盟复建30周年之际,我校以民风民俗、人文景观、历史事件为切入点,组织队员们开展"‘四好少年’心向党"实践活动,寻找家乡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巨变,进一步增强对党、对家乡、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相似文献   

18.
当年周恩来在南开中学的课堂上被问起为何而读书时,他掷地有声地回答:"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会从老师那里听到过这样一个有关读书与理想的故事。在每个学生的心底也总会有一个梦,这个梦是对自己未来理想的憧憬。"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在老师的这个提问过后,学生们说得最多的是"我要当科学家""我要当一位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19.
作者在这篇散文里,充满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在贫困不堪的环境中,曾经以一种顽强的毅力和求知欲,向街坊借来一本《红楼梦》,如饥似渴地学习。在小孩子过早地为家务担子奔波劳碌当中,也找到了一点读书的快乐。文章感人的地方,是逼真地描述了小孩子天真幼稚中又充满骨气的那种心理:读书给自己的心灵带来了骄傲,即使不能上学也不害羞,不自卑,她敢于在上学读书的同年龄孩子面前挺胸直腰,因为这种由羡慕、愤慨,进而鼓足勇气自力更生地读书,使她产生了自信:我也有学问的。  相似文献   

20.
语文阅读教学对于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具有重要作用。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未能很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结构,在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过程中无法设计出行之有效的实施计划和措施,往往陷入凌空蹈虚的误区。以教育心理学对品德心理结构的划分为基础,深度融通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基础上,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系统性地探讨如何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