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中的主要代表,已经进入到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各个层面。在古筝入门教学中,重视审美教育,从认识器形之美到感受音色之美、理解形象之美、感悟仪态之美,不仅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及审美水平,更能够帮助学习者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2.
古筝是我国民族乐器宝库中的瑰宝,它以独特的韵味传承了2000年,被誉为"东方钢琴"。我国目前出现的"古筝热潮",是非艺术类高校纷纷开设了古筝课程。而艺术院校传统"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目前高校古筝教学的发展需求,因此,开设古筝集体课才能满足高校艺术教学对古筝教学的普及,并能够有效的节约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育要获得质的提升需要完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人的哲学、生命的哲学。人的身心是一个整体,心灵则是生命之体,身体则为生命之用,身心畅通是生命机体活跃充沛的条件,自孔子"六艺"到阳明"良知学"都以此为本。依照心灵大体的观念,当下及未来之教育必须着眼于具有平民人格的"精神贵族"即儒家之"大人"或"大丈夫",如儿童教育则重在心灵开放、气机通达,使之身心舒畅,进而步步提升前进。教育理念上必须"由器入道",方法上要以生命的养成为鹄的,才能造就健康、向上、奋进的社会栋梁。  相似文献   

4.
古筝属于弹拨乐器,具有丰富的文化韵味.像我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多民族国家,古筝在无以数计的民族乐器中,经过历史淘金般仍可以熠熠发光,它是民族乐器中的荣誉,是民族乐器的"仁智之器".音质悦耳清脆,有古色古香流觞曲水的韵味.它的演奏力度不仅是音乐存在形式的技术、技巧,更深层的传达了音乐的丰富内涵.古筝演奏力度处理的是否精准、细腻,是衡量演奏者是否具备优良音乐表现力的标本,所以古筝演奏的力度掌握极其重要.本文对于古筝演奏的力度掌握训练做深度剖析,从而,传达出古筝演奏最美音调.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古筝演奏技法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阐述了古筝演奏中左手和右手的功能及各手指在演奏中的运用与作用,重点叙述"颤音"这一演奏技法的实践理论。  相似文献   

6.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前提是正确技能教育与德性教育的关系。技能之"器"与德性之"道"密不可分,"道"寓于"器"又超越于"器"。目前思政课的困境主要是市场经济的能力取向及思政理论的落后造成的。思政课改革的路径应当是道器相济、专兼结合、构建大思政体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文化历史悠久,其中各种乐器也在历史长河中应运而生,古筝就是其中一员,它做为一种充满传统色彩的乐器,被很多人所追捧,在新时期新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家长的见识和远见也在进步,更加注重对孩子素质教育的培养,而学习乐器也相对成为家长比较钟爱的选择,其中古筝则成为首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感受到古筝韵律及音色的优美,又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传统历史,愈发的产生浓厚的兴趣,演奏和学习起来更加积极。而古筝中蕴含的刚与柔之美,刚与柔之平衡更是让人钦佩与向往,本文对古筝演奏中的刚与柔进行了论述,希望可以为学习古筝的学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我国文化历史悠久,其中各种乐器也在历史长河中应运而生,古筝就是其中一员,它做为一种充满传统色彩的乐器,被很多人所追捧,在新时期新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家长的见识和远见也在进步,更加注重对孩子素质教育的培养,而学习乐器也相对成为家长比较钟爱的选择,其中古筝则成为首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感受到古筝韵律及音色的优美,又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传统历史,愈发的产生浓厚的兴趣,演奏和学习起来更加积极。而古筝中蕴含的刚与柔之美,刚与柔之平衡更是让人钦佩与向往,本文对古筝演奏中的刚与柔进行了论述,希望可以为学习古筝的学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李鸿显 《考试周刊》2010,(36):45-46
对《论语》中"君子不器"这句话,解释几乎千篇一律——君子不是器具,君子要做通才。但据《论语》整篇表达之意,"君子不器"应解释为"君子不谋器",因为器是由小人于肆中造作而成;君子谋道,学习治国平天下之术,维系和指引整个社会关系,实现治国平天下之大业。  相似文献   

10.
《儿童音乐》2010,(10):4-5
学琴经历:刚开始学习古筝很枯燥,觉得自己怎么弹也弹不好,老是被老师骂,因此兴趣慢慢下降。后来,在父母"认真学习,坚持不懈"的鼓励下,我坚定自己的信心,克服了烦躁和懒惰的毛病,努力学习,认真练习老师教的每一首曲子,还认真地去了解它的背景和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融入自己的感情去弹奏,去演绎,慢慢地沉醉于古筝的优美旋律中。随看不断地深入学习,我了解到古筝的历史和内涵,并为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古筝文化而骄傲。  相似文献   

11.
古筝是中华民族传统弹拨乐器中非常具有艺术特色的器种,其以优美动人的音色、丰富的情感表现力,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的认可和喜爱。尤其是古筝演奏中丰富的情感魅力给予了听者无限的遐想和体验,因而对于古筝演奏来说情感体现成为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将结合演奏实践,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古筝演奏中进行情感的体现,旨在使古筝的演奏充满精彩的艺术生命力,充分的展现出这件乐器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在新乡辉县出土的一批带有"妇(女桌)"铭文的青铜组器,是一组商代贵族使用过的青铜礼器。其铸造之精、形制之美、纹饰之华丽令世人赞叹。文章通过比照、研究,尤其是对该组青铜礼器器物上铭文的考证和分析,试图揭示"妇(女桌)"组器使用者的身份、时间和地位,印证在商代晚期辉县一带"妇(女桌)"一支贵族的活动范围,以...  相似文献   

13.
古筝在我国民间乐器中占有一定的独特味道,他具有"群声之主、众声之师"的美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逐渐成为古筝乐器的欣赏者和爱好者,学习古筝的人群也大大增加,在这样的形式当下,作为古筝教学的授课人也遇到了很多不解的难题和困境,那么,如何更好更优秀的培养古筝新一代人才,并使他们在学习古筝的音乐道路上逐渐依靠自身能力摸索独特的技能和感知,是我们当下作为古筝授课人的义务和责任,同样也体现了关于艺术改革发展的一项新观念.  相似文献   

14.
现代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和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等原因,使得古筝这一代表着传统民族音乐的乐器渐渐在舞台上"落幕"。为了不使我国这件瑰宝逐渐消失,我国大批的音乐家为古筝创作了许多打破传统的乐曲,让古筝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让古筝以及古筝音乐也走上了国际路线。而乐曲《临安遗恨》则是标示古筝音乐走向现代化,走向国际化的最好代表作。  相似文献   

15.
钱穆心目中理想的"士",在政治领域,是能够练达政事,又能够上达天德的"君子";在学术领域,是能够"博学于文",又能够兼具通识与达德的"通人"。士奉行"士志于道"、"君子不器"的修身处世原则。在道统、政统与学统三者的关系上,以道统为宗主,以德行领导政治与学术,力求在政治与学术中实现"君子不器"之人生大道,这是一种极高的人文理想。  相似文献   

16.
张亚琼 《成才之路》2010,(13):62-63
在古筝"悲情"乐曲中,使用按揉音与滑音更能营造悲情气氛。本文分析按揉音与按颤音的音色变化,并对二者技法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7.
王阳明认为,"意"指心之发动处;"意之动"则是善恶出现的标志,是发动之心分殊之始,也是本心与天理相融亦分的状态。"意之动"从"心之体"产生而建立在"心之体"上,生发"意之动"的主体意蕴是无善无恶的;"意之动"生于内而发于外,发于外的主体显现出有善有恶的意蕴;而处于内与外之间的主体则呈现主体兼性意蕴。  相似文献   

18.
儒家之学乃"为己之学"和"成己之学",其根本目的是"君子不器"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1儒家这种基本的教育理念,是建立在对人性和人生目的的根本理解基础上的。孔子志在报国,他把"为学"与"为人"等同起来,把这种"仁爱"思想始终贯穿于他的整个教育实践中,对当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古筝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弹拨乐器之一,其音韵典雅而优美,造型大方且美观。古语:群声之主,众乐之师,即是对它的赞美。近年来在我国各地都不同程度的掀起了一股学习古筝的热潮,古筝爱好者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的涌现出来,各种各样的艺术培训班遍处可见。我们在看到古筝文化蓬勃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在古筝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本文就当前古筝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使用怎样的方法来促进古筝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思有何乐?行有何喜? 哲人用"思"来证明"我"的存在,希图以此为出发点,推演出一切命题,若成,则自得大乐。佛陀以"行"完普度众生之"愿",借以达至圆满极乐之境地,若成,则自有大喜。然蹉跎如我者,无哲人之大智,亦无佛陀之宏愿,竟也妄言"思"之"乐","行"之"喜",为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