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社会生态学视角出发,分析了当下中国高知"剩女"现象的现状和后果,详细梳理了高知"剩女"现象的形成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本文认为,应该认真分析高知"剩女"现象带来的社会生态影响,妥善化解由此衍生的社会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2.
"剩女"是近年来新出现的现象,然而"剩女"的出现并非偶然。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剩女"出现的原因除了女性自身过度追求完美和失恋阴影的固着心理外,还有男性方面的男性中心、认知偏差与过度自卑,以及社会舆论对"剩女"的期望压力和刻板印象。解决"剩女"问题的有效途径主要有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提倡"姐弟型"婚恋和社会的理解和宽容。  相似文献   

3.
都市"剩女"现象引发国人高度关注。女性以其特有的理念演绎着自身的行为逻辑,对传统的性别分工模式和传统的性别观念形成巨大挑战。面对学术研究领域和社会实践中见仁见智的探讨与思考,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视界对"剩女"现象进行解读,通过社会事实——逻辑诊断——范式建构——策略选择这一技术路径透视,可以从不同侧面了解其生成机理、以及现实运行与调适机制,同时探寻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剩女”现象在近年来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然而在这个词汇的背后,性别歧视的观念依然存在。通过分析“剩女”现象背后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指出“剩女”是一个污名化的称呼,是对女性歧视的延续。呼吁当代女性不要被这个词束缚,要勇于选择自己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上大二那年,我20岁,暑假回家,老妈神秘兮兮地凑过来问:“有男朋友了没?”我说:“暂时还没有。”老妈瞪了我一眼:“什么‘暂时’,大学期间不准交男朋友,条件再好也不行!”我对着一脸严肃的老妈吐了吐舌头。  相似文献   

6.
"剩女"这一群体的出现是社会因素与个人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剩女"的流行既彰显了女性个性,也体现了女性在社会中所受到的歧视和挤压。分析"剩女"产生的原因,试图发现该现象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7.
徐成玉  张洁 《考试周刊》2012,(15):21-22
广告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方式.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随着社会的日渐发展.许多外国的先进理念不断得以引进,其中女性主义理论就是一则很好的例子。然而当女性主义视角被运用于广告语文体分析时.我们发现许多广告对女性形象存在异化甚至贬抑的迹象。本文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广告语文体,从而令公众逐渐意识到社会对女性形象的认识有待革新,最终达到引导两性在社会中健康良性发展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8.
龙在波 《海外英语》2014,(7):120-122
"剩女"一词的翻译众说纷纭,有人将其译为"3S lady",有人将其译为"gold miss",还有人将其译为"leftover lady","surplus lady","girl left on the shelf",更有甚者直接将其翻译为"spinster"或"single woman"。该文将从语料库的角度从英美本土语中探寻"剩女"一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9.
“剩女”这一群体的出现是社会因素与个人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剩女”的流行既彰显了女性个性,也体现了女性在社会中所受到的歧视和挤压。分析“剩女”产生的原因,试图发现该现象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0.
陈剑  杨晓苏 《时代教育》2012,(11):263-264
近年来,"剩女"一词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并迅速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谈论婚姻、恋爱、家庭等问题的焦点。然而,社会各界对"剩女"现象的过分关注,对在校青年大学生婚恋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困惑,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正是在整理有关"剩女"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剩女"现象形成的原因,思考这一现象对当前高校青年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剩女是近年来新出现的现象.她是网络媒体的宠儿。但是却被网络媒体塑造成有问题的一个群体。剩女的出现与其说是由剩女自身造成的。不如说是由社会造成的。是传统的择偶和婚姻模式与现代新生事物之间碰撞所激发出来的问题。剩女现象暴露出男权家庭制度的虚伪性和脆弱性。但是男权制的家庭仍然是剩女在职业和家庭选择中的主要障碍。剩女虽然在婚姻上存在失调。但是她们婚姻问题的解决将是女性在职业和家庭平衡的良好范例,剩女本身就是女性自身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然阶段。她们的成熟路程也必定是女性人格发展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2.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嘉莉妹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文学史上,嘉莉妹妹一直是颇具争议的人物。作者对嘉莉的“堕落”采取了“暧昧”甚至是矛盾的立场,当代评论界也从最初的极端扼杀转变成后来的毁誉参半的态度,随后则有人认为嘉莉妹妹代表了美国社会中的“新女性”。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嘉莉妹妹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13.
剩男剩女是指超过晚婚年龄仍未婚嫁的青年男女。近年来出现的这种现象与我国先后制定和实施的市场经济、计划生育、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和婚姻自由等制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调查表明,最近几年我国“剩女”数量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从社会、心理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剩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剩女”问题的建议,希望能通过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解决好大龄未婚女性的婚姻问题,以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对"剩女"现象的关注,本文从社会交换理论范式切入,对"剩女"现象所引发的有关女性行为命题进行探究,审视"剩女"在婚配行动中所受社会学命题的困扰以及形成女性窘境的社会事实,寻求有效的行为路径变更既往女性模式对"剩女"婚配行为的束缚。  相似文献   

16.
解构主义对女性主义文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解构主义成为包括女性主义在内的众多具有边缘文化身份、受到根深蒂固的主流文化排挤和压制的文化思潮与文学批评流派的理论武器。此外,解构主义提供了阅读文本的新策略,任何文本都含有读者的踪迹,读者的参与使无法确知的外在空间得以开拓,并产生各种各样的主体构设方式和文本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主义是当代政治学领域里的一支重要思潮。以女性主义的政治权力观来审视中国和平崛起这一重大命题,是一个独特的视角。通过在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两个层面上的分析发现,女性主义的基本观点与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具有重大一致性,从一个侧面诠释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正义性、合理性及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后期以对抗传统男权,获取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平等权利的后现代女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其经历自由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三个阶段。女性主义课程范式在课程中主张体现性别的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关爱"教学,注重女性自我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日本女性获得了普遍参与高等教育的权利.女性入学率不断提高,就读机构逐步升级.借助女性主义视角对这一历程进行回顾与批判可以发现,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女性高等教育从教养型向实用型转变.然而,受"贤妻良母"女子教育价值观和劳动力市场严重性别隔离的影响,日本高等教育中由来已久的"性别轨道"问题依然明显,在教育过程和毕业出路上还远未实现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芙蓉姐姐"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昨日“木子美”到今日红透半边天的“芙蓉姐姐”,掀起了一场“网络女体盛宴”,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借鉴女性主义媒介观研究“芙蓉姐姐”现象,并提出一些关于女性与媒介的思考和建议,是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此类现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