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晓娥 《班主任》2009,(8):15-16
童谣是反映儿童生活情趣、适合儿童吟唱的歌谣,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有位作家曾说过:“没有童谣便没有童年。”好的童谣不仅具有教育性,还充满美好的童趣;不仅滋养儿童的幸福生活,还能引发成年人关于童年的美好回忆。  相似文献   

2.
童诗童谣是儿童文学重要的体裁之一,它的语言充满童趣,内容以描述童年的喜乐、新奇发现与感悟为主,且篇幅短小,想象丰富,深受低年段孩子喜欢。因此教学时尝试将童诗童谣教学与阅读牵手,在儿童诗主题教学中拓展阅读,以此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 一、念背童谣 师谈话:同学们,有人说,童谣就是童年的歌,没有童谣就没有童年,有多少童年,就有多少童谣.是啊,在妈妈的怀抱中,在外婆的摇篮里,在我们的校园中,多少美丽的童谣伴随着我们健康地成长。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背的童谣多!怎么样?  相似文献   

4.
正"人生的全部秘密与可能都储存在童年那小小的火柴盒里。"这句话的内涵非常丰富,但可以基本理解为童年经验决定人生的可能。而教育作为个体童年经验最重要的出发地,其成就将会影响人整整一生的知识建构与生活向度。在人的童年经验里,童趣是最愉悦、最轻盈、最难忘的部分,是居于核心部位的关键词。从建构人的童年经验这一角度出发,保住一份真挚而充盈的童趣,当是教育的应有之义。而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守护童趣这一使命中,更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诵赏童谣"是立足儿童本位,依托优秀而独特的区域文化资源,以西关童谣为研究对象,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地方特色课程。通过诵读、赏析和创编等多彩的学习活动,召唤学生亲近童谣,领略童谣的情趣、语言和智慧之美,感受童谣里蕴含的文学因子、文化内涵,体会童谣中展现的美好的童年生活。  相似文献   

6.
几乎所有的人在童年的回忆里,都会保留一些古老的、抑或是动人的故事和动听的童谣。讲述与倾听,这就是文学启蒙。有专家说:“童年是整个人生的缩影,人的一生在很大程度上在童年就已经定型。没有故事的童年是单调的,没有文学浸润的童年是枯燥的,从启蒙故事中,可以让幼儿明白人生社会的许许多多。”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极具童趣和乡土气息的语言形式,客家童谣是非常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综合教育素材,对儿童语言、艺术、社会性、科学认识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有着激发和促进的重要价值.幼儿园一方面应有针对性地对客家童谣进行全面整合,在其中融入时代的因素,拓展客家童谣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应借鉴客家童谣的形式,编写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地方特色浓厚的正规启蒙教材,从而既保存童谣这一客家口头文化的珍品,又充分发挥其对现代幼儿教育的重要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8.
冉梅 《宣武教育》2009,(6):22-23
每当追忆童年梦幻的生活时,无论是生长在哪个年代的人,都能清楚地回忆起儿时熟唱的那一首首童谣,童谣不仅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了色彩而且在吟唱童谣的过程中,使我们认识到做人的道理,启迪心灵,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30年后再次吟唱,仍使我记忆犹新,这也体现了童谣的魅力。数学语言要求简练概括,这与童谣篇幅小,语言朗朗上口的特点具有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几乎所有的人在童年的回忆里,都会保留一些古老的、抑或是动人的故事和动听的童谣。讲述与倾听,这就是文学启蒙,这就是最初的精神营养。  相似文献   

10.
童谣与小鸟     
我的童年是在鲁北平原上度过的。那时家乡的树多,鸟儿也多。现今我常在城市的一隅回忆起童年唱鸟儿或由鸟儿起头的童谣。那些童谣让我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时快乐逍遥、无忧无虑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11.
童谣是优美的韵律,给孩子的童心着上美丽的色彩,给孩子的童年以美好的回忆;童谣是文化的延伸,让孩子了解更多的文化,给孩子童年以深刻的内涵;童谣是美好的憧憬,让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将多样化的童谣融入语文教学工作中,能够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让课堂内容丰富,让我们的课外生活丰富多彩。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分析了传统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弊端以及如何更好地借助童谣构建新型、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2.
怀念童谣     
怀念童年,更怀念童年时那一首首童谣……小时侯,我家在农村。在那儿,男孩是受家长格外关照的,我也不例外,母亲特别疼爱我。她经常把我带在身边给我讲故事,讲“鹊桥送子”、“牛郎织女”、“西游记”等,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让母亲给我唱童谣。每当空闲的时候,我骑在母亲的膝盖上,她  相似文献   

13.
好童谣总是与童心同在。"走向童心"的童谣教学,是指与"儿童"同行,以儿童的视角为切入点,关注每一个儿童生命个体的生长需求,尊重理解儿童存在方式(童真)、情感需求(童趣)、言语生命(童言)、思维特点(童思),让童心在童谣中被唤醒、点亮,丰盈着儿童生命的厚度。  相似文献   

14.
汤樱 《考试周刊》2014,(13):190
人之初,听的是童谣,唱的是童谣。一首首内容浅显、音韵和谐、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童谣,既富生活情趣,又富教育意义,对婴幼儿阶段孩子认知能力的提高、性格的培养、情感的熏陶、美感的启迪等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孩子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和阅读特点的童谣作品,是必要而且必需的。幼儿园要让孩子说童谣、唱童谣,让孩子在童谣声中成长。  相似文献   

15.
童谣这个不花钱的“玩具”,曾是孩子童年时期最弥足珍贵的礼物。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变迁后,它从侧重描写生活变迁、道德训诫到被进行灰色的建构。逐渐失去教育价值和生命活力。但是,童谣中所包含的生产生活技能、文化内涵、道德规训、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有助于儿童的德育、智育、美育、文学表达以及人际交往。在此情形下,探究童谣的当代教育价值,显得尤为重要。深入、系统地研究,将其纳入到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中,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永济市银杏小学坚持开展“童谣声声润心田”活动,用健康新童谣取代那些内容消极、格调低下的“灰色童谣”。如今,健康的童谣正伴随着小学生度过美好的童年,使他们在传唱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校园"怪味"童谣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一)缘由 几乎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谣:20世纪60年代的儿童,深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奉献精神的熏陶,流行的是<学习雷锋好榜样>、<劳动最光荣>等具有革命教育意义的童谣;70年代的儿童,流行的是<歌声与微笑>、<小螺号>这样的童谣,尽显淳朴的劳动人民情感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到了改革开放的80年代,孩子们在<丢手绢>、<小小少年>等童谣中自由成长,儿童天真无邪的天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有位作家曾说过"没有童谣便没有童年",好的童谣不仅具有教育性,还充满了美好的童趣;不仅滋养了儿童的幸福生活,还引发了成年人关于童年的美好回忆.  相似文献   

18.
幼儿音乐表现的培养是现代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越来越被幼儿教育工作者们为之重视。区域活动作为幼儿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幼儿音乐表现的良好时机。以苏州方言为基础进行提炼创作与传唱的苏州童谣极富童趣,为幼儿所喜爱。通过在区域活动中用各类苏州童谣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兴趣及能力,有意识地利用苏州童谣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音乐表现进行培养,将情境、情趣、情感三方面紧密结合,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在充分欣赏学习和表现苏州童谣的同时也积极促进幼儿在音乐体验和表现的多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刚入学的小学生,对什么都感到新奇,课后总有说不完的话。但是,一到课堂上,那些滔滔不绝的学生一下子就变少了。如何让学生迈好阅读、说话的第一步,自信地表达呢?当我读到一首首轻快、有趣的童谣时,马上就有了回到童年的感觉,是童谣让我们一下子成了活泼、开心的儿童。这就是童谣的魔力呀!我惊喜万分,苦苦追寻的答案终于找到了。那就让童谣引领这些初入学的孩子,步入真、善、美的文学殿堂吧。一、有趣的童谣,感受童年的快乐古人说":童,童子。徒歌曰语。"(《国语·晋语》韦昭注)童谣是儿童发自内心的喜爱,它不用人教,听几遍就能学  相似文献   

20.
童谣《小白兔》,把我们带进兔年。 童谣《小白兔》,也把我们带进童年! 蹦蹦跳跳反映了小兔子的行动常态,也是发展中的孩子们兴奋、活跃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