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教学实践中学生不主动提出问题、不回答问题的现象全面地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民主教学氛围,引导、鼓励学生提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在实践教学中 ,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引导学生进入教师精心创设的环境中 ,再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通过自主实习和实践 ,探讨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从而逐渐形成学生个人的独立见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基本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关键,是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学习。但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我们在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肯定和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而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了处理好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需要解决对学生主体的基本认识和培养基本能力的问题。一、解决学生主体作用的认识问题(一)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教师是…  相似文献   

4.
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们既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又要扎扎实实地去实践与总结。从实际情况出发,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笔者结合数学课的教学实践谈谈看法。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师要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充分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或想法,特别允许提出与教师讲解相反的问题和想法。质疑是求异的开始,学生的创见往往是在与多数人想法不一致的情况下显示出来的,这是一种敢于求异的精神,是探索真理的火花,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我在讲述乘法公式后,为使学生灵活运用公式,曾布置了这样…  相似文献   

5.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较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通常可采用以“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发现新问题——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体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只起点拨作用,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强化自学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中通常可以采用如下几个环节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6.
提出问题能力是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课堂教学承载这种能力的培养。通过营造氛围、创设情景、侧重方式方法指导三个主要方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引导教学的实践探索,逐渐感受到学生提出问题的准确性、灵活性、广泛性提高,学生学习和科学探究的内驱力增强。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性教学,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旨在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积极探索,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各项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毫无疑问,新课程理念下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学得的知识更活,发展的空间更大,有利于适应知识的更新与挑战,有利于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8.
质疑问难是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如果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使这些问题经过教师的引导或学生的讨论得到解决,不仅会促进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还能从中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笔者认为,学生的质疑问难是课堂的源头活水,它能给课堂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活力。怎样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一、实践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年来的传统教育,一方面,重理论轻实践;另一方面,即使在有限的实践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设计好“套”,让学生去“钻”。学生完全处于受教师支配的地位,其主观能动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使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品,只是作为理论正确性的验证而设,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 笔者和同仁们在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及如何培养等问题上进行了积极的讨论、研究和探索,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在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上,应注重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例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诸多能…  相似文献   

10.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问题性的心理品质就是问题意识。简略地说。学生问题意识就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思考问题的心理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自觉地形成问题意识,最终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正>《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试行)》明确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培养提问的能力。1.转变师生关系,让学生敢问。学生不能主动提出问题,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怕影响课堂纪律而被教师批评;二是怕问题幼稚而被同学取笑;三是确实有一部分学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实践的主体,在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以教材为中介,对学生起作用。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学生以教师为中介,对教材起作用。也就是说,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学生依靠教师走向教材。  相似文献   

13.
陈春祝 《云南教育》2004,(11):15-16
“引导自主学习”足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思考贯穿于教学的生个环节。主要做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先独立自主地进行超前性学习,发现并提出问题;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讨论;然后辅以分  相似文献   

14.
结合身边实际,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山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方式,把教学搭建成一个民主和谐、接纳支持、自主探究的平台,切实将自主、自信还给学生,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得到具体的弘扬与发展,让他们自主学习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凸现,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5.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多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空间。语文自主学习强调教会学生预习、自学、提出问题、多种方式参与课堂讨论等。对于不同题材的课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自学时,宜采用不同的方式,如角色扮演、展开辩论、发挥特长等。  相似文献   

16.
沈小英 《教学月刊》2006,(11):24-25
问题教学是初中社会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问题教学可以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以学生问、教师答,还可以学生问、学生答。能回答问题固然是能力的体现,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能力。遗憾的是,在传统的课堂提问中,常常是单一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往往只关心如何提问,而很少着眼于怎样引导学生提问,学生在这种“生从师问”传统教学模式下形成的学习心理,无疑是消极被动的,很难发挥个性和创造性。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因此,在初中社会教学中,我们应转变思想,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具体可实行以下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正弦、余弦函数的图像》教学实践,说明课堂教学中如何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如何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实践、多分析对比、多探究、多合作交流.课堂教学中教师重在导,以问题驱动学生思考、实践、交流、体验、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层次地设置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意识地把本节课作为一个很好的提出问题的载体,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相辅相成的互动双方。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究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变换思维角度就是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离开原来讲述的角度,从新的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研究、领会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理解课文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校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对目前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同时对现阶段实践教学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实习实践单位等不同角度,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