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间有两种事物最能震撼我的心灵,一是人类那伟大崇高的道德,二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如果你在互联网上打开“星海逐浪”网站的主页,就能一眼看到网站站长、湖南省常德市一中观星会会长张灿的心灵寄语。  相似文献   

2.
“普希金是一种非凡的现象,也许,他是俄罗斯精神的唯一现象;这是达到了最后发展境界,也许,要过200年才出现的一个俄国人.”——果戈理从普希金诞生到现在,整整200年过去了.然而,新的普希金式的天才我们尚未看到.也许,普希金真是果戈理所说的“俄罗斯精神的唯一现象”.200年来,这轮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的光芒非但没有随时光的流逝而趋于暗淡,反而越发地流金溢彩.他活在全世界每一个喜爱他的读者心里,人们至今仍在用各种语言吟诵他那些美好的诗篇,从中得到无限的温暖和心灵的慰藉.实际上,普希金不仅是“要过200年才出现”的天才诗人,他是永存的、不朽的.  相似文献   

3.
[文题]许多诗句会像阳光一样照亮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震撼,为之鼓舞。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请自拟题目,或叙述与诗句有关的经历,或谈谈自己从中获得的启迪,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泄露考生身份的校名、姓名,否则扣分。[构思导引]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构思。1.意在笔先,审好题目。材料首先突出地强调…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俄罗斯各个时期的读者不断地在普希金身上寻求他们渴望在日常生活中寻觅到的当代特征.人民将普希金视作自己的同时代人,并没有把他当作历史人物.正如苏联著名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所说:“我们每个人从小就感到普希金在我们身边.他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然而随着新人一代一代地成长,他也不断变得更加年轻,因此他总是我们的同时代人.”一代又一代的俄罗斯人承续着“普希金情结”.从这一文化现象中不难发现,许多传统的东西非常现代,许多现代的东西又非常传统.普希金让这两者和谐地相融、互补.事实上,传统与现代不可能截然分开.象一切事物一样,普希金的创作成为俄罗斯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共有的财富,不是瞬间形成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现代对传统的认同与沟通的过程,它揭示出了文化演变中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打开世界文学画廊,那一个个站在千年之远、万仞之遥的文学巨匠便会耸立在我们面前: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鲁迅、老舍、普希金、托尔斯泰、雨果……他们不但以自己的精神感动着我们,更以他们辉煌的著作照耀着后人。名著,是经过人类社会千百年淘洗后流传下  相似文献   

6.
人民的乳汁     
普希金写过这样一首诗: 我严峻岁月中的女友, 我的年迈的亲人! 你独自呆在松林的深处, 等待着,等待着我的到临。你坐在阁楼的窗子边发愁, 就象一个哨兵守卫着岗楼, 你那满是皱纹的手中的编针, 一分慢似一分。你凝视着那冷清清的大门, 和那黑茫茫的路程: 哀愁、予感、忧虑, 不断压抑着你的胸膛……这是普希金献给他年迈的奶娘的诗,这诗里,饱含着多么真挚深厚的感情啊!普希金之所以对这位奶娘的感情如此深切,不仅因为奶娘哺育他长大,而且是他最早的启蒙者,还是他政治生活中的坚定支持者。这位奶娘原是普希金家的农奴,在普希金诞生的那年获得自由身份。她虽然不识字,但她知道那  相似文献   

7.
普希金的作品使我们领略了那博大、坚强、苦难、忧郁、善良和神秘的“俄罗斯精神”。普希金属于过去,也属于今天和未来。普希金永远是正直、善良和自由的化身。  相似文献   

8.
一、《致大海》(普希金 )普希金的《致大海》写于 182 4年 ,其时 ,诗人被沙皇政府流放到南方已达四年之久。就在这一年 ,他又遭到政府的迫害 ,被遣送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在告别南方之前 ,普希金留下了著名抒情诗作《致大海》。诗人赞叹大海的壮美 :黄昏寂静时 ,大海温顺、宁静 ,闪耀着蔚蓝的波涛和“骄美的容光” ,仿佛在“忧郁怨诉”着心头的哀愁 ;波涛汹涌时 ,大海喧腾、激荡、傲岸不羁 ,仿佛又在召唤着诗人冲破牢笼 ,奔向自由的远方 ,同时又勾起他对失去自由的懊丧 :“你等待着 ,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 ;我的心灵的挣扎完全归于虚…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诗人普希金,以其旷代奇才早巳蜚誉全球,但是作为一个杰出的文艺批评家,却不尽为人所知。其实,普希金的文艺批评活动与其毕生的创作活动共始终,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艺理论遗产。别林斯基说:“要清楚地了解新的艺术典范和新的艺术观点……就必须在俄国文学本身里面有新的标本。普希金以及后来的果戈理,绘了我们这样的典范”。卢那察尔斯基说:“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批评的艺术家,——真是一种值得赞赏的现象。……伟大的作家一旦亲自掌握了批评,一定会成为这样的人。普希金完完全全是这一类人物,他在这方面给我们上了难忘的一课。”  相似文献   

10.
心灵之窗     
小时候,守望着窗口,盼望着父母早点从田里归来;慢慢地长大了,常常透过窗户看看远方起伏的山峦。小小的一扇窗一切尽收眼底,特别是到了夏天,窗户便戍了希望和收获的缩影。而如今,在我心灵之窗却超出了它本身所赋予的内涵,我更喜欢打开那扇窗户。其实心灵之窗永远是开着的,我们缺少的仅仅是“捕捉”和“善待”。  相似文献   

11.
普希金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是位艺术家型的思想家。文中从四个方面论证了这一论题:一、普希金是俄罗斯精神的化身,俄国理想的象征。这是双向选择的结果,即人民选择了普希金,普希金选择了人民。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二、普希金是俄罗斯优秀文化传统的集大成者,他相当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极为强调其文化的民族性;三、普希金是时代的精神文化的领袖,是思想家。他的历史认识、理论思想和文化主张真知灼见地反映在文艺作品中;四、普希金是位天才人物。天赋与勤奋构成了其天才的两个侧面。  相似文献   

12.
普希金     
果戈理说过:“普希金是俄罗斯精神的特殊的、也许是惟一的表现。”我想补充说,也是预言式的表现。是的,普希金的出现,对于我们所有的俄罗斯人来说,是包含着某种不容置疑的预言意义的。普希金恰恰是在我们正确的自我意识始发之际到来的;这种意识,在彼得一世改革整整一百年之  相似文献   

13.
一、全命题作文1.心灵之歌【友情提示】写好此文认真审题是关键,“心灵之歌”是一个象征性的文题,它意在让我们用心唱响真善美的赞歌。我们对真诚友谊的呼唤是心灵之歌;我们对人心善良的渴望是心灵之歌;我们对时尚之美的追求是心灵之歌;我们对世界和平的向往是心灵之歌……心灵之歌是最真切最  相似文献   

14.
在生活面前     
在生活面前站着两人,两人都对生活不满,于是生活问他们:“你们对我期待什么?”其中一位疲倦地说道:“你本身的矛盾太残酷,这使我感到愤懑。我的理智无力理解你的直谛。在你面前,我的心灵里是一片莫名其妙的昏暗。我的意识告诉我,人是万物中最优秀的……”“你想问我要什么?”生活冷冰冰地问道。“要幸福!!……为了我的幸福你必须调解我心灵里两种相矛盾的原则:一是‘我想要的’,一是‘你应该给的’。“那你就期待你应该得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生活的瑰奇,在于它那令人无法预料的魅力,它呈现给我们的,不是从起点通向终点的康庄大道,而是曲曲折折,布满了十字路口,需要您的抉择。面对着这林林总总的选择,问问自己的良心:我是否有自己的准则?其实,每个人的心灵之中都有杆秤,但是每个人的秤砣又是不同的。故事中的那名登山者,他的秤砣是道德、是人性。再看着历史的回音壁上留下的痕迹,汩罗江里沉睡的是沉甸甸的一颗爱国心;五丈原活了千年的是那忠诚的烈焰;石头城中至今回响着“天下为公”的铁铮铮的誓言……这些人的秤砣,是重得足以与泰山媲美的,这样的心灵,才成为了…  相似文献   

16.
王昌义 《中文自修》2003,(12):42-46
读与写是母语学习永远说不完的话题。阅读是信息的感知、吸收,是知识的理解、获取,是人的主体心灵与五光十色的外部世界对接沟通的渠道;写,是对“读”的思考与反馈,是我们与外部世界的一种沟通与交流,是寻求、表达、创造、认识自我的一种生存手段。读与写对于我们的生命是这样的重要。没有闽读,我们将感到孤独与茫然,而写作,那是我们自由生命真正的“栖居之所”。读与写的沟通、组合,将会唤起阅读者主体的积极状态.这种状态会促使阅读时筛选、内化的敏捷,丰富、有效的信息感知,是心灵、思维、智慧的营养基,而从我们笔下流淌出来的文字、那是我们“存活”着、内心生机勃勃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奉献之歌;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的人生;有一种风景最为隽秀,那就是爱的风景。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一颗火热的太阳,我们拥有一片广博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用爱撒播着希望……”这是王光芝老师最喜欢的一首小诗,当初为人师的她把这首诗工工整整地抄写在日记本扉页上的时候,“用真诚对待学生,为智障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便成了她的承诺。  相似文献   

18.
桔红色的梦     
“桑兹,我们为什么要在这个荒蛮之地生活?”“因为这有个桔红色的梦。”“那是什么?”“那是……”哈斯——我的家。那是个有着赤红色的土地的荒原。无尽的  相似文献   

19.
“月亮睡了,星星睡了,宝宝睡了……”夜是那么的静谧, 听着母亲甜甜的摇篮曲,我甜甜地入睡了,做着甜甜的梦……多少年过去了,那甜甜的童谣仍是我记忆深处最美的歌谣。“幼儿园,是我家,老师爱我, 我爱她。”……老师一字一句地教,我们一字一句地学。虽然那时侯我们对有些童谣不怎么理解,但是我们还是兴奋地一遍又一遍地读,每读一遍,我们的笑脸就绽放一朵鲜花。小小的心灵就播下一个美好的种子……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传统文化承载着厚重感和神秘感,干瘪的说教是不能让学生感受文化的厚重魅力所在的,如器物之美、诗歌之美,艺术之美、服饰之美、文字之美、绘画之美、科技之美、外来文化之美等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沁润到学生心灵里去的,幸运的是,统编教科书的编写体例给我们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契机。笔者试以统编教科书“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课为例,从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三“新”入手,突破文化课教学的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