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激情诵读,激发兴趣教学诗歌时,老师准确地把握好诗歌的感情,用有感情的朗读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这是诗歌教学的魅力之源。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诗歌的朗读,并且经常进行声情并茂的范读,旨在通过范读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之美,节奏之美,意境之美,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兴趣。另外在讲诗时,我适当用一些诗意般的语言,这种清新、美丽的语言就如同涓涓溪水,使学生顿感清爽、惬意,语言艺术的魅力也就  相似文献   

2.
诗歌的表情朗读是诗歌形象的再创造,是再现意境不可忽视的一环。由于朗读能使口到、眼到、耳到、心到,燃起感情的烈焰,使人身临其境,所以教师范读、学生不同形式的朗读,都是对诗歌意境的言传意会,都  相似文献   

3.
1.知识与能力:充满感情的朗读诗歌。准确地把握诗歌感情的发展变化。并学会恰当借助朗读技巧在朗读中表现情感。  相似文献   

4.
在笔者看来,诗歌教学当以诵读为主,而以讲解为辅。通过反复地、多种形式地诵读,就能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了解诗歌中的形象、诗歌中的感情、诗歌的语言等等。教师的讲解应少而精,应适时而止,点到即可。很多时候,我们教师想讲的东西.学生在朗读时是可以自己感受、领悟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诗歌鉴赏,方法多样,其中“朗读·译读·品读·背诵”的一诗四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朗读朗读是诗歌鉴赏的第一步。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在七至九年级阶段,要以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创造出浓郁的学诗气氛,使我们产生朦胧的美的意识。对朗读的要求首先是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停顿。其次更要读出感情,读出抑扬顿挫。对朗读的比较高的要求,要建立在深刻、细致地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了内容,也就能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感情,然后试着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自然就会抑扬顿挫。比如《观沧海》中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诗歌教学中,朗读节奏主要是依靠诗歌的韵脚、平仄以及停顿等外在节奏,但诗歌的外在节奏是其内在节奏的呈现,诗人的情绪融合在内在节奏中。诗人的感情,以及由此造成的意象密度与朗读的强弱起伏、紧张程度密切相关,故朗读教学的首要目标是找准诗歌的内在节奏。可通过词语的色彩分析、知人论世等方法去判断其情感性质,通过听、说、读、写的结合去分析其感情、意象的疏密,去处理朗读中的紧张与松弛。  相似文献   

7.
一、朗读教学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至关重要,有感情的朗读,往往能使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篇抒情的散文、一个动人的故事更有魅力,使一篇雄辩的议论文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8.
1 运用电教媒体 ,训练朗读能力  实践证明 ,朗读不仅要求掌握一些技巧 ,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感情的投入 ,只有引发朗读情感 ,才能让学生对朗读的内容喜读、爱读、会读。而运用电教媒体 ,创设情境 ,渲染气氛 ,才能起到激发兴趣 ,强化感情的作用 ,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例如教学《天上的街市》一诗 ,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诗歌内容和感情 ,教师在进行示范朗读的同时 ,播放一首轻松、柔和、舒缓的乐曲 ,把学生引入诗歌所表达的情境氛围 ;然后讲读诗歌 ,边讲边读 ,以配乐朗读调动学生感情。随着优美的旋律、舒缓的节奏 ,学生逐渐进入那“…  相似文献   

9.
一、朗读教学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至关重要,有感情的朗读,往往能使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篇抒情的散文、一个动人的故事更有魅力,使一篇雄辩的议论文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0.
李芳 《现代语文》2007,(5):107-108
由于诗歌的感情性与音乐性,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朗读教学是占据重要地位的。本文试通过从接受角度来论述诗歌的朗读教学。  相似文献   

11.
我听了孙晋诺老师的这节课,颇有一些感受. 诗歌这一文学样式的突出特点是饱含丰富的感情.诗歌教学的课堂上,同样需要营造浓浓的感情氛围;学生只有融入诗境,才能真正懂得诗.在这节课上,孙老师以指导朗读,把学生带入诗中;以对朗读的表达恰当与否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以写、读"答诗",让学生人情入境地体会苏菲的感情.这就使学生完全融入在诗歌里.  相似文献   

12.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学生能读出一些韵味.在教学中,大多数老师会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反复朗读来打动学生的心灵,体会诗歌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通过反复朗读,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朗读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反复朗读,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又通过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改变诗歌教学"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提高诗歌教学的课堂质量,教师可以尝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精心设计导语。指导朗读,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韵味气势和感情色彩,陶冶性情。精心设计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帮助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感情。采用多种多样的形象化的教学手段。读写结合,以写促读,以读带写。  相似文献   

14.
学习目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感知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揣摩、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相似文献   

15.
旧体诗有严格的格律,注重诗歌内在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而现代诗歌在感情抒发上则显得更加奔放。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诗歌”开展诗歌教学呢?一、诗歌教学从朗读中开始现代诗歌语言精炼、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先教学生朗读。通过朗读,才能让学生品味到诗歌的语言,体验到诗的感情,从而领会到诗的意境。首先要读准字音和节奏。要求学生在语言层次上通读全诗。发音方面,吐字清晰,准确有力,应根据诗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诗歌教学要将朗读放在重要的地位,要引导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体会诗歌凝练的语言与丰富的内涵。【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2.在反复朗读中,增强学生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  相似文献   

17.
<正>一、在朗读感悟中享受语文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有着非凡的魅力。《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有感情地朗读是学习诗歌很好的方式。在对诗歌的音节美的感受中,诗歌的内容美也能得到很好的体验。所以,教学时,我这样设计:"同学们,你觉得用哪种朗读方式朗读课文才能读出你心目中的秋天呢?"接着,再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朗读方法,把心目中的秋天有感情、有表情地读出来。学生纷纷按照老师的要求,根据自己的喜好捧起  相似文献   

18.
正朗读,是诗歌阅读教学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能够逐步理解诗歌情感。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尽情地投入到朗读之中,在朗读过程中不断指导甚至示范,促使学生在朗读中准确把握诗歌丰富的情感。一、理解诗歌情感(一)了解时代背景"诗意就是心声。"作者是社会的人,他的坎坷荣辱等经历会在其诗歌中体现出来。所以,"知人论事",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作者的感情,更好地体会  相似文献   

19.
孙霄 《福建教育》2008,(2):21-22
一、教学目标 认读“篙”、“棹”,理解诗句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音乐渲染,在展开想象和拓展阅读中,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意象,体会蕴涵在诗歌里的哲理;初步认识古代哲理诗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