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文章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翻译这个特殊的审美过程,发现影响原文审美价值在译文读者那里实现的因素主要有三个:译者、翻译规范和读者;并分别从这三个因素入手,详细分析了每个因素对读者审美活动的具体影响,同时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审美价值传递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儿童文学的基本属性是审美,文学通过对美的表现将价值观隐含于其中.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应在审美性的基础上融入正确健康的价值导向,从而让广大的少年儿童通过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得到思想感情、审美趣味、精神境界等多方面的有益收获.  相似文献   

4.
陈子典 《教育导刊》2004,(20):57-61
儿童学欣赏的主体,主要是少年儿童,但不能否认还有部分成人。儿童与成人在儿童学欣赏过程中,有许多相同点与不同点,弄清其异同,对提高儿童学欣赏的效果,肯定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5.
审美价值的产生不但包括创作者的创作过程,同时也包括欣赏者的欣赏过程。音乐作品审美价值的实现依靠于创作者和欣赏者相同的审美意识。音乐作品“无意识”表达创作者审美意识,常常与欣赏者的审美意识不谋而合。21世纪初“中国风”流行音乐中包含有创作者和欣赏者相通的“民族审美意识”,使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有了更高的审美的追求。在多年的儿童文学的教学中我越来越发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本文将从儿童文学教学中审美心灵的培养、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两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7.
8.
儿童文学体现了成人与儿童两种审美意识的互补与融合。本文从儿童观与儿童文学的审美意识,儿童情趣与儿童文学的审美意识,儿童文学创作与儿童文学的审美意识三个方面对儿童文学中的审美意识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儿童文学是主要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者要创作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必须走近儿童文化,在创作过程中应遵循快乐、幻想、自由的原则。儿童文学要对儿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理应将儿童文学纳入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0.
游戏精神:儿童文学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天性喜爱游戏,游戏精神与儿童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游戏精神作为儿童文学的一项重要审美内容,是形成儿童审美态度的一个重要来源。快乐欢愉、自由恣意、趣味幻想是游戏精神的突出表现,它们相互融合,尽展着儿童文学独特的艺术魅力。探讨游戏精神的审美特征,对于培养儿童的审美趣味与审美情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儿童阶段是人生的第一阶段,其审美能力也在这个阶段逐渐形成与发展。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其构建理想人格,也有助于其实现人生的完整性意义。利用儿童文学插画不断积累儿童的审美经验,完善审美意识,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初步的审美能力,对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幼儿期的审美教育,对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能磨炼人性。一个人如果从童年时期就受到美的教育,特别是读过一些好书,如果他善于感受并高度欣赏一切美好的事物,那么,很难设想,他会变成一个冷酷无情、卑鄙庸俗、贪淫好色之徒。”这段话精辟而概括地道出了儿童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美育活动包括美术、音乐、文学等方面的教育。儿童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事件、所塑造的形象等较生动、具体,而且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让幼儿喜爱、理解和接受。更重要的是,儿童文学作品中本身所蕴涵的美的因素,也在通过…  相似文献   

13.
审美价值是对真的价值和善的价值的包含和超越,是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客体对象对主体的意义,审美属性及主体的审美需要都是价值要素,价值尺度包涵了主体尺度和客体尺度,是主体尺度对客体尺度的吸收和提升。审美评价是对价值事实和价值关系的反映,主体既是价值要素,又承担对价值的评价。审美评价建立在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之上,又具有普遍的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苗苗 《中国德育》2006,1(10):72-74
今天的课堂正在悄然变化,寻找儿童、学习者和成人、教师以及经验、生活和知识、技能之间的平衡,寻找道德和知识、智力和情感、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平衡,成为建构有意义课堂的实践着力点。开设“道德课堂”栏目,呈现诸多原生态教育情境以及相关教学设计,意在聚焦课堂的功能变化,回归对课堂道德本质的理解,探索儿童道德生长的课堂学习机制。我们的信念是:课堂是道德的时空,课堂是学习道德的场所。  相似文献   

15.
儿童文学诵读这一有声语言艺术,拥有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创造性。它追求情理之美、韵律之美,是诵读主体对文字与声音的双重感知,具有可听可感的声音造型艺术品质,在动态的声音走势中,直达浑然天成的童真与童趣。诵读主体对声音造型的创造,凸显了儿童本位及儿童气质,可以达到内感外动的诵读艺术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学报审美价值与学报编辑的审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报编辑注重所刊载论文的质量,但往往忽视了学报外在的整体设计,这不仅使学报的知识性传播受到一定的影响,也削弱了学报的审美价值。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学报编辑在学报整体设计方面存在着审美误区,另一方面是学报编辑的审美意识不够。要改变这种局面,增强学报的审美价值,就需要学报编辑走出这些审美误区,加强学报编辑的审美意识,努力提高学报的整体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在儿童文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首先要使学生在了解作者审美情感后,获得自己的审美感悟;其次要启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和联想,提高他们的审美想象和联想能力;其三要学习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从而获得审美感知。  相似文献   

18.
《滁州学院学报》2021,(4):34-37
审美能力作为素质教育中的关键一环,在以往应试教育中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这也导致作为教育重要工具的儿童文学偏向于灌输知识,儿童感知、创造美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锻炼和培养。伴随教育改革事业的逐步推进,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步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本文以儿童文学对于儿童审美体系形成与培养的促进作用为研究内容,阐述儿童文学中美学价值的提升在素质教育推进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在儿童文学作品教学中出现偏离审美的情况,通过对《会滚的汽车》这一教学案例的呈现,分析了教师以情感的识别、体验、传递、表达和创造为主线的教学设计。由此,提出了准确把握审美情感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结构、重视生活情感的体验积累等教学策略,以实现艺术和生活审美的双向迁移,达成儿童文学审美情感价值的追求和开掘。  相似文献   

20.
鲁迅在儿童学理论批语以及翻译介绍外国儿童学作品等方面呕心沥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仅就其“以孩子为本位”的儿童学观予以观照,探讨这一理论观念的深刻性和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