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图书馆与文化之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地近代图书馆与近代中国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指出是近代中国的文化变迁导致了近代图书馆的产生,而近代图书馆又反过来通过文化传播、文化创新以及文化迁移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变迁及与传播媒介的关系是一个观察和理解中国社会变迁机制的切入点。本文首先讨论了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价值观,以及价值观变迁等基本概念问题,以求为价值观变迁与媒介关系研究,建立一个清晰稳定的概念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借鉴以往关于框架和价值观框架的理论及经验研究结果,提出了在中国特定的媒介环境下,采用价值观框架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社会、文化价值观变迁的可能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新式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是在中西冲突的矛盾中逐渐展开的,可以说外来因素是中国教育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触媒剂"。但是外来因素必须通过中国社会内部因素才能起作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是在外因与内因的共同作用下,由社会各方面影响所构成的"合力"推动的,其中人口因素是这一"合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人口因素是激发与推动教育变革的最重要力量之一,中国近代人口变迁因素对教育现代化产生了至为重要的影响;同样,教育也是影响中国近代人口变迁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可以说人口变迁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4.
所谓社会转型,从社会发展的意义上看,是指社会形态的根本变革。1840年鸦片战争后,列强人侵,中国被迫进行的社会转型,就是从传统的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发展。同时,作为一个社会政治经济化等诸多方面新旧结构的更替过程,社会转型往往呈现出多层面的交错运动态势,可以说是一场根本性的社会变革(1)。这场变革不仅要改变落后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管理体制等制度层面,而且也必然要求、带来整个社会在价值观念等化心理层面的一系列变革和更新。在这场转型变革中,近代报刊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本以1815年到19世纪末的近代报刊为对象,阐释其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康健 《兰台世界》2016,(1):108-110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的同时,也开启了近代中国由保守、封闭、压抑的传统文化形态向民主、开放、自由的现代文化形态转型的模式。在文化转型过程中,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文化问题,驳斥错误思潮的同时,指明了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新思路——在争取民族独立与民主权利的斗争中实现民族文化近代转型,对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内容、性质与走向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书长廊     
回望宗族的背影 作为我们文化传统的一个历史切片研究,科大卫教授的史学著作《皇帝和祖宗:华南的国家和宗族》细致周密,有着芜杂而丰富的内容。可作为我们对一些历史问题的部分解释,譬如,中国和西方相比,为什么缺少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这个阶段?中国近代何以没有工业革命?何以没有资本主义?作为田野调查和史料分析相结合的描绘式史学作品,《皇帝和祖宗》并没有承诺把上述问题的答案直接呈现出来。它所描绘的宗族这种社会微型结构在历史进程中的变迁,补充的是我们对“事”的具体认知。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作为近代中国位极人臣的封疆大吏,在道德教育与修为方面有诸多丰富的理论见解与实践经验。这些道德教育理论源于近代中国儒家社会的传统道德文化基础、社会转型阵痛引发的道德危机以及曾氏本身的家庭环境等。  相似文献   

8.
魏正聪 《东南传播》2011,(12):10-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最大特征就是社会转型。中国传媒的发展无法脱离中国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其发展也注定会伴随着价值观念的冲突、调适和变迁过程。目前国内关于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中国传媒价值观研究,主要集中在:传媒价值观的功能和影响研究、传媒价值观的制约因素研究、传媒价值观的变迁研究,以及传媒价值观的发展趋势研究。总体来看,对传媒价值观的静态研究较多,动态研究较少;缺乏对传媒价值观变迁机制的宏观地、系统地关照;关于新媒介环境下的传媒价值观念体系的重构问题,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些都为未来研究留下了充分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作为近代中国位极人臣的封疆大吏,在道德教育与修为方面有诸多丰富的理论见解与实践经验。这些道德教育理论源于近代中国儒家社会的传统道德文化基础、社会转型阵痛引发的道德危机以及曾氏本身的家庭环境等。  相似文献   

10.
元悲剧与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特征(上)康宏什么是悲剧?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其含义应能涵盖世界各国的悲剧内容。西方诸多美学家,通过其审美实践,不断地发现了悲剧的许多重要特征。从古希腊到近代,大师们对此屡有阐述,屡有新见。希腊亚里斯多德基于其摹仿说的悲剧观...  相似文献   

11.
从古代藏书楼到近代图书馆的兴起,再到现在的数字图书馆,共发生过三次大的变迁,每次变迁都与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对文化的需求有关,同时每次变迁对历史文化的收藏、整理、保存、传播和利用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历史档案》2005,(4):126-126
本刊讯 由辽宁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抚顺社会科学院、北京满学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暨国际满学研讨会,于2005年9月24日-25日在沈阳、抚顺两地隆重召开。9月24日上午,辽宁大学程伟校长向大会致开幕词。满学会会长阎崇年研究员就满洲与满学的关系做了大会发言,认为满洲是多元性名词,而满学作为一门学科是近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参加会议的国内外学者约60人,会议主题是清入关前人物、满族历史、文化、社会及其满学问题,专家学者们围绕主题撰写论文30余篇,分别做了主题发言并进行认真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端,至1949年结束,长达109年的时间中,近代中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不断在变迁,媒介制度也随着时代浪潮在悄然变化着。戈公振先生的著作《中国报学史》也忠实地记录了其中一段时期的变迁。本文将从《中国报学史》的内容出发研究近代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本文将以时间为线索挖掘近代媒介制度的变迁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商标是在商品生产和交换中产生和发展的。商标设计既有强烈的商业标识性,同时还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与民族性。因而,商标设计是反映时代变迁的一面镜子,用无声的符号刻录了时代发展的印记,成为每个时代变迁的反光镜。以30年代广东建设厅所公示的注册商标为例,此时期的商标设计打上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印迹,表现了身处深重苦难的中国民族企业家,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经济、文化侵略时,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反抗与自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近代中国社会变化总体的特征是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在清末民初现代性因素渗透到东北乡村后,东北地区的乡村开始了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结构性变革,这一趋向成为近代东北整个社会变迁的主基调。其中乡村基层政权的民主化成为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报刊史和近代中国城市的变迁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城市是窥视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历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面向。在以政治史、革命史范式为主导的近代中国报刊史研究中,城市与报刊的关系被"需要与被需要"的框架所束缚。本文认为可以在近代城市史的视角下,重视近代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对报刊产生的影响,从而突破"需要与被需要"的解释框架,构建一个立体的、丰富的、互动的城市与报刊关系。  相似文献   

17.
将中国近代史上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作为背景,以浙江出版的近代期刊为实例,对浙江近代期刊创刊史的发展和变迁过程进行了梳理和简要介绍。这些期刊对当时浙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是近代浙江社会发展的缩影,有其十分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8.
商务印书馆作为近代中国史上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出版机构,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己任,不仅竭力传承中国文化,而且长期秉持"介绍西方文化"的宗旨,默默致力于近代思想启蒙工作,始终与中国现代文化转型与知识分子求索同呼吸、共命运,创造了中国文化出版事业的辉煌,在近代中国文化社会转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一个多世纪以来,在历代出版人和知识分子的不断努力下,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大量学术名著,从创办《世界丛书》到《汉译世界名著丛书》,从出版《林译小说丛书》到《严译名著丛刊》,硕果累累、影响深远,逐渐成为近代西学东渐、传播西学、开启民智的文化平台和学术高地。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的学术名著,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出版人的文化使命,推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思考现代文化转型的不懈追求,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19.
“崇洋”是近代中国消费的主旋律,对近代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社会经济变迁产生过重要影响,以至于有人误认为“崇洋”是近代特有的经济文化现象,其实“崇洋”思想于清朝中期就已经在江南等地出现。  相似文献   

20.
报刊是近代社会表达政治意向、传播思想文化和社会信息的重要工具,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妇女报刊是指在内容上主要以研究、讨论妇女问题,以妇女为读者对象,反映、指导妇女生活和斗争的公开出版物.20世纪初,各种报刊在全国大量涌现,妇女报刊的种类和数量也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