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反应”与“反映”,都是动词,读音也一样。但词义不同,用法也不同,不能混用。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反应”一词,除了物质受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外,我们常用的是“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如“妊娠反应”、“化学反应”、“他的演说得到的反应很好”等。“反映”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反  相似文献   

2.
“予”与“预”是两个常用字,均已收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但是有些人写稿或编稿时,因分不清两个字的区别,常常出现以“予”代“预”的情况,如将“预先”、“预算”、“预支”写作“予先”、“予算”、“予支”。其实这两个字读音不同,含义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连词“和”“以及”与连词“或”有两点不同:(一)“和”“以及”表示并列关系,“或”表示选择关系;(二)“和”“以及”只能连接词成词组,“或”除了连接词或词组之外,还可以连接分句。“和”与“以及”也有细微的区别,即“以及”后边的语言成分常常表示比较次要的内容。这些不同点并不复杂,但如不留意,也还是要出错的。有时该用“或”而错用了“和”。例如; ①这些各式各样的狗叫声,不时被风的呼啸声打断和淹没。(管桦《将军河》第336页) ②不论是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无时不在运动,就连思想僵化、半僵化的人,  相似文献   

4.
世人皆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英雄岳飞。有人说,“莫须有”就是“不须有”,是“没有”的意思。其实,“莫”字,既不同上古汉语中作无定代词的“莫”,也不同于现代汉语中作否定副词(不要)的“莫”。它是中古汉语里特有的  相似文献   

5.
张清 《视听界》2007,(3):104-105
“说话”是播音员的“本能”,不同的播音员,“说话”的方式不同,效果也各异。如果把“说话”的方式和“说出话”的效果叠加起来考察,“话风”就会凸显出来。新闻播音员的话风,联系着民风,联系着作风,联系着文风,四位一体,紧密相连,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6.
在汉字中,“两”和“二”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字。它们不但写法各异,读音上不同(前者读liǎng,后者读èr),含义上也是有着明显、严格的区别的。如表示数目,《现代汉语词典》时其即有专门规定:“二”一般仅指“两样(的东西)”,如“二房东”等;而“两”通常则用于量词和“半、  相似文献   

7.
近年,可能由于社会上名目繁多的“×庆”风影响,新闻界“社庆”、“台庆”之风也愈刮愈烈。过去的不成文规矩是:“5年一小庆,10年一大庆”;现在则不同,4年要搞“社庆”,41年也要搞“社庆”。每庆都要邀集贺电贺信,好像不这样就显得“不热闹”。说起贺电贺信,笔者颇有一点感慨。最近在翻阅各兄弟报社的“邀函”中,感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编辑与医学有关的某书稿时,发现作者把“电解质”全部误写为“电介质”。在某无线电商店的橱窗中,也发现把“电解电容”误写为“电介电容”。“电解”与“电介”;“电解质”与“电介质”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和完全不同的物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在熔化状态时,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将分解为带正电的正离子和带负电的负离子,因此电解质是电的良导体。而电介质是指具有极化性质的物质,  相似文献   

9.
近年,可能由于社会上名目繁多的“x 庆”风影响,新闻界“社庆”、“台庆”之风也愈刮愈烈。过去的不成文规矩是:“5年一小庆,10年一大庆”;现在则不同,4年要搞“社庆”,41年也要搞“社庆”。每庆都要邀集贺电贺信,好像不这样就显得“不热闹”。说起贺电贺信,笔者颇有一点感慨。最近在翻阅各兄弟报社的“邀函”中,感  相似文献   

10.
“意象”与“意境”是中国画经常使用的两个概念。两者常常混用,也往往重叠,以至于被误解为同义词,误以为是一个概念的两种表示。之所以产生误解,缘于两者中都有一个“意”字,也缘于“象”与“境”在词义上有某种相通、相似之处。其实,“意象”与“意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解读“意象”与“意境”,对正确认识中国画的特征,对中国画的创作、欣赏及理论研究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启事”与“启示”,音同字不同,含义也不一样,但因为是音同,所以报刊上常常有人用错,“启事”:把某件要告诉别人的事情,写成文字贴在墙上或登在报  相似文献   

12.
韩晗 《出版广角》2015,(2):47-49
每逢岁末,必是各个行当最繁忙的时刻.近年来,“盘点”几乎成为出版业及其专业媒体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在盘点的过程中,因为角度不同、专业程度不同、目的不同甚至数据来源、统计方式不同,所总结出的“年度图书排行榜”(以下简称“图书榜”),也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读榜”也成了出版业人士与专业媒体的嘉年华.  相似文献   

13.
论“扫黄”     
一、关于“黄”的概念 “扫黄”是扫除黄色出版物。“黄”的概念究竟是什么?确实一时难以作出严格的界定,一则对“黄”作出事实判断所依据的客观事实,情况复杂;二则对“黄”作出价值判断所持有的主观标准,各不相同,不同民族、国家、社会制度、历史时期,对“黄”的理解不同,界定“黄”的标准也各异。结合我国现阶段出版工作和  相似文献   

14.
谢锦文 《大观周刊》2011,(16):115-115
在《诗经·关雎》中古代智慧的先民第一次将“窈”与“窕”合用,出现了“窈窕”这一词。在先唐文学中,不同篇章,不同语境中,“窈窕”词义不同,丰富灵活。但是,随着时代的改变,“窈窕”失去了含义的丰富性,变得单一,甚至是“曲解”。这是“窈窕”遭遇的尴尬,同时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相似文献   

15.
“考查”和“考察”,读音相同,词义也相近,有时很容易混淆。“考察”一般没有特殊的规定,作为单位派出人员,可以到某地进行考察;而作为某个个人,只要条件许可,同样也可以确定自己的考察项目。“考查”,一般来说,是上对下的一种考核行为。比如,老师考查学生的成绩,组织人事部门考查干部的表现,等等。即使平级,也必须负有特殊的考查使命才行。 其次是方法不同。“考察”的“察”,主要是指观察、研究;而“考查”的“查”,则是指检查、核查、审查。前者主要是靠眼睛,可以不带任何先人之见,一切从实际出发,看到什么研究什么,结论是在考察之后形成的;而考查不仅靠眼睛,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历史上,“无为”与“有为”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时代,《庄子·大道》称:“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孟子则说:“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道家的“无为”与儒家的“有为”在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始终各擅胜场。  相似文献   

17.
任何国家都不容忍“淫秽”书刊对于读者的腐蚀和毒化,当然也就不能容忍“淫秽”书刊的制作和流布。但是,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何为“淫秽”书刊,却又有不同的标准。意大利薄伽丘的《十日谈》,1497年原稿在佛罗伦萨被焚,1559年罗马教  相似文献   

18.
诗有“诗眼”,散文有“散文眼”,新闻也应有“新闻眼”。“新闻眼”是对新闻工作者新闻敏感性的一种形象比喻。有“新闻眼”的人,能敏锐发现、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最有新闻价值之处,最闪光之处,最吸引读者之处。同样是一座庐山,不同的游客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的结论往往返然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样是一个新闻,不同的作者前去采写,写出的文章也往往千差万别。但不管有多少种写法,一条新闻总有~条最佳角度,这是作者的“新闻眼”所决定的。笔者在多年编辑工作实践中,深感找准“新闻…  相似文献   

19.
“两”和“二”在表示数目时,意思基本一样,但读音不同,“两”读 Liǎng,“二”读ěr.其用法也有区别:1.与量词结合,组成数量词时.在量词前面用“两”不用“二”。如“两匹马”、“两群羊”、“两头牛”、“两块砖”、“两个人”等,不能说成“二匹马”、“二群羊”、“二头牛”、“二块砖”、“二个人”。这样既拗口,又不符合口语习惯。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斗、里、尺、寸、斤、升)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不过用“二”为多,如“二里路”、“:二尺布”、“二斤米”,  相似文献   

20.
古典文献中多有“鸡栖”“鸡栖树”“鸡树”等说法,但是这些说法因文献不同,上下文含义不同,意义也难免有差异,很多时候甚至大相径庭.如今,很多人甚至文史或者文献学学者,也虎古典文献中的“鸡栖”“鸡栖树”“鸡树”简单地理解为“鸡栖于树”.早先,有学者在《中华读书报》上发文,引用杜甫《恶树》和《三国志》“鸡栖树”典故,认为自古就有养鸡于树之法,最近,笔者又见学者在网络上普及“古人为何把鸡养在树上”的常识,亦用《三国志》中“鸡栖树”之典.岂不知,这是望文生义,如不加以澄清,可能会误导公众,笔者以为有必要为此一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