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茜 《红领巾》2004,(2):31-34
对于表见代理性质上属于无权代理还是有权代理,以及表见代理的法律效果,学术上一直有分歧.笔者通过对代理权性质的分析,通过比较法的分析,通过对我国法律上有关表见代理的规则的实证分析,认为表见代理性质上属于有权代理,表见代理行为直接在被代理人和相对人之间生效,相对人不得主张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2.
对于表见代理性质上属于无权代理还是有权代理,以及表见代理的法律效果,学术上一直有分歧。笔者通过对代理权性质的分析,通过比较法的分析,通过对我国法律上有关表见代理的规则的实证分析.认为表见代理性质上属于有权代理,表见代理行为直接在被代理人和相对人之间生效,相对人不得主张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3.
在表见代理的相对人效力问题上,法律未有明确,理论亦显疏略。分析相对人效力和分析被代理人效力一样,应当从表见代理的性质以及民法的基本规定和基本精神出发,而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表见代理是法律强制的有权代理,表见代理发生有权代理的法律效力。对相对人来说,表见代理亦发生确定的效力,应受其拘束,不应再享有撤消权,法律对此应当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4.
表见代理是代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属于无权代理,但是会产生有权代理的法律效果。在社会实践中,作为民事主体的当事人对表见代理不是十分清楚、了解,经常在表见代理问题上争执不休。本文结合西方国家民法典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的相关法律规定,拟从表见代理的概念、特征、表现形态以及与狭义的无权代理的区别等方面对表见代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代理分为有权代理和无权代理。有权代理根据代理权产生的依据不同,又分为法定代理、委托代理和指定代理。但在社会商业活动和司法实践中还存在一种介于有权代理和无权代理之间的代理形式,即表见代理。无权代理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表见代理属于广义的无权代理的概念,应属于无权代理之一种,但是表见代理不同于一般的无权代理。一般无权代理非经本人追认不发生代理之效果,而在表见代理之情形下,将直接产生代理之效果,无须本人追认。本人应对无权代理人的代理行为对善意且无过失之第三人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事代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会出现无权代理的情况,从法律后果来看,无权代理既有可能发生代理无效的后果,也有可能发生代理有效的后果。对于前者,大陆法系理论界通称为狭义的无权代理,即不发生属于有效代理的法律后果;对于后者,则称为表见代理,表见代理即被视为有代理权之无权代理,将发生与有权代理一样的法律后果。表见代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在解决代理关系是否构成、代理责任如何承担的纷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表见代理,是指代理人之代理虽无代理权,但有可使相对人误信其有代理权的事由,因 而法律强使本人(名义上的被代理人)对于无过失的相对人承担被代理人责任的无权代 理。表见代理的构成,须具备以下条件:代理人实际无代理权;存在使相对人误信代理 人有代理权的事由;相对人无过失。表见代理相应分为三类:有授权表象的表见代理; 有未越权表象的表见代理;有代理权延续表象的表见代理。  相似文献   

8.
表见代理成立下,相对人能否选择适用无权代理之规则,此争论一直有之。表见代理优先说和相对人自由选择说各执一词,须得对各自主要理由重新进行审视。在比较法视角下,我们应认清不同立法例下表见代理之本质,切忌盲从法效果之规定。从表见代理本质、意旨出发,我国表见代理法效果宜恰当解释为:"代理行为不因代理权欠缺而对本人不生效力",如此方能正确梳理表见代理与无权代理之适用关系,以保证法律体系协调和价值评价一致。  相似文献   

9.
论表见代理     
通过对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表见代理与无权代理的关系、表见代理与有权代理的关系的阐述,叙述了建立表见代理制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合同法》首次明确规定了表见代理制度,但《合同法》与《民法通则》一样,都没有明确规定表见代理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而相对人在表见代理中享有着与一般代理和无权代理相对人不同的待遇.文章探讨和分析了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为健全我国表见代理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