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二、三个学段的阶段目标中都明确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教学对学生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等起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朗读的独特感受,使学生喜欢朗读、乐于朗读、想去朗读;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中逐渐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二、三个学段的阶段目标中都明确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教学对学生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等起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朗读的独特感受,使学生喜欢朗读、乐于朗读、想去朗读;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中逐渐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关于朗读的要求是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三个学段朗读目标具体表述的时候,还是略有区别的。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学习用"到"用"再到"能用",在具体达成度上是有不同要求的,这里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在现实教学中,老师对不同学段的朗读要求往往是模糊不清的,对孩子的朗读是以"有感情地朗读"为评判标准的,尤其是低段学生的朗读拔高要求,过高的要求使得课堂的朗读教学变得急躁、盲目、无所适从。基于低段年级的朗读现状,从正确朗读的角度,阐述低段学生有效朗读指导的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更好地达成语文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普通话朗读在语文教学和普通话口语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使之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又是积累词语、训练语感、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必须重视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和普通话口语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加强朗读指导,使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朗读知识和技巧,努力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对朗读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教学要加强朗读.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而这个要求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加深体验和感悟.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不仅能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而且还能有效提高。学生运用、积累语言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特别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书面语言转变为发音规范、形象生动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既能传递出文字所承载的信息和情感,同时也融入朗读者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在普通话测试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处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就语音规范、语调、停连、流畅度等方面提出一些训练方法,希望能够对学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相似文献   

7.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它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方法,也是用来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技巧。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台情感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培养朗读的兴趣。而由于小学生受年龄特征、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最初的阅读活动只能是朗读,学生只有读出声音,才能把书面文字和它的含义联系起来。离开了朗读,就阻碍了思维,学生就难于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8.
高师普通话朗读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高师普通话教学,是为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服务的。目前,语文教学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语文教学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放在首要地位。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适应这一趋势,重视高师学生普通话水平尤其是朗读水平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从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朗读方法的指导、朗读技巧的训练等方面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什么要朗读 王庆华:朗读,毫无疑问,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大家会看到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要求、引领、指导学生朗读,朗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什么要朗读?答案有:“朗读可以使小学生学习普通话”“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手段之一”“朗读的过程是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过程,在朗读时,眼看,心想,嘴念,耳听,对提高记忆力有很大帮助”……我认为,对学生而言,朗读的作用在于:通过朗读使学生学习普通话,用课文中规范的书面语言规范自己不规范的口头语言;通过朗读使学生识记生字,理解新词、句子,加大积累。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朗读的总体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关于儿歌又明确提出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可见《课程标准》基于识字、认字,对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基本要求,学生对于课文的朗读要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同时也要朗读课外读物,增加积累。教师要通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低年级阶段所要学习的儿歌语言生动活泼,富有节奏感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或插图理解意思;篇幅简短,深受儿童喜爱。  相似文献   

11.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生各学段的朗读要求,其中,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显然,第一学段朗读教学重在打好朗读基础,感悟基本的朗读技巧,培养语感。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体验少,自主感悟能力尚未形成,因此他们的语感差,缺乏一定的朗读技巧。而这些技巧又不能靠简单的传授和机械的要求来获得。因此,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不能忽视教师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不仅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它是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是教师了解学生理解文本程度的方法,也是语感训练的最佳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其普通话应规范标准,且在备课中加强朗读练习,才能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同时,要安排充足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具体指导学生朗读,而且每一次的朗读都要有明确目的和中肯评价,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13.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在小学三个学段对学生朗读分别提出了如下要求: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面看虽然只有几个字的差别,但是体现了对学生朗读要求的循序渐进.突出了朗读训练的重要性。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相似文献   

14.
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语文教学中表情达意的朗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学习普通话,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体会文章意境,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因此,中师生必须重视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水平。朗读不是一般地念课文,应包括精心分析思想内容,恰当安排朗读技巧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拿到一篇课文,在朗读之前先通读一遍再发掘它的内在意义,把握它的中心、主题,弄清它的表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朗读教学的要求关于朗读教学的要求,虽然各学段都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关于使用“普通话”的要求却有明显的区别。第一学段是“学习用”,第二学段是“用”,而第三学段是“能用”。这不但对使用普通话朗读课文的熟练程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的朗读指导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学生刚刚开始学习使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老师要适当加大“教”的比例,重点在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上下功夫;第二学段学生的普通话已比较流利,教师要适当放手,逐步加大“用”的比例,引导学生在读中“用”,在“用”中学,努力…  相似文献   

16.
杨志宝 《现代语文》2010,(11):39-41
朗读,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响亮的声音把语言文字念出来。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既是一种语言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基本力法。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7.
<正>1992年秋,我在一个普通班进行语义阅读三级训练的实验,使用的教材是北京师大教授高原和北京月坛中学特级教师刘(?)主编的《阅读三级训练课本》。该教材以“朗读——研读——速读”三级训练为体系,以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标,既继承我国阅读教学的优良传统,又吸收现代阅读科学的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我发挥教材“便于学”的优势,注意对学生学法的传授,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朗读训练阶段 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换成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活动。它要求朗读者用富于个性的声音来表现作品的精神与特色,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用全民族规范化的有声语言——普通话把作品念出来,以引起听者的共鸣。朗读训练是训练阅读能力的首要阶段,是默读训练的基础,它能提高理解和感受读物思想感情的能力,增强记忆读物内容的能力,还能丰富想象力,增强语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朗读训练的主要作法如下: (1)循序渐进。可按“正确朗读——流利朗读——理解朗读——表情朗读”的程序逐步进行。 (2)训练时间可以安排每节课前学生说话训练中朗读一段话;也可安排在课中让学生结合课文朗读其中的某个语段;还可以单独安排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或配合节日活动进行有准备的?  相似文献   

18.
要让学生的朗读达到要求,必须经过长时间的严格训练。朗读训练的方法有许多,其中录音这种电化教学方式,在朗读训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录音为朗读提供范例,有利于促使师生的语言规范化受地方语言的影响,说不好普通话是朗读训练中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本人讲不好普通话,势必影响普通话教学。规范的课文朗读录音,可以给师生学习普通话提供范例,有助于推广普通话,抓好朗读训练,学习普通话,必须勤于动口,反复练习。教学中,我选  相似文献   

19.
正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不仅有益于学生积累素材、培养语感,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强调要加强朗读,并将之贯穿于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中。朗读的目标要求在各学段的表述分别是这样的: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  相似文献   

20.
所谓有效性朗读,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声音把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表达出来。让学生充分地读,真正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整体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感,并且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一、朗读的目的性要明确,训练要有层次在不同学段,朗读的要求各有侧重: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不同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