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一致公认,列宁创立了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一国胜利的学说;但对于列宁是否已经形成和什么时候形成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则众说纷纭。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这个问题就曾经是联共(布)党内,以斯大林为首的党中央同以托洛茨基为首的反对派之间论战的一个重要内容。后来,尽管苏联的理论界以斯大林的观点基本上统一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但也并非完全消除了分歧。在我国理论界中,对这个  相似文献   

2.
在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中国是一个“一国多制”、即在一个国家有多种社会基本制度的国家。当时,中国有解放区,而且解放区已经拥有相当广阔的土地面积和众多的人口。在解放区中,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经济的成分。它虽然不占优势,然而确实存在,而且在发展。在解放区中,还开始建立起合作社经济。农村中的劳动互助合作也在发展,它是带有某些社会主义因素的。在解放区占优势的是实行了耕者有其田的小农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解放区也是允许存在和适当发展的。解放区的经济是新民  相似文献   

3.
论“一国社会主义”学说的形成刘文汇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宝库中,“一国社会主义”学说是具有鲜明时代性和巨大实践意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它首先成功地指导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然后又引导苏俄人民开始了史无前例的社会主义建设,对中国和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4.
很久以前,记得我还是很小的时候爷爷给我买了一台电动小赛车,当车被拿到手的时候我才发现这件玩具和平时玩的东西不大一样,因为儿童玩具多半是积木、娃娃等死板的东西,可它,却是放入电池后,用手将开关一拨就能向前跑动不停的玩具,这东西我喜欢至极,而对于当时只有几岁的我来说简直无法用任何词汇来形容它,  相似文献   

5.
王美玲 《天中学刊》2013,28(4):40-42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时胜利"论到列宁的"一国胜利"论,社会主义模式经历了从经典的社会主义模式到革命的经典社会主义模式再到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演变。社会主义模式的演变启示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更广泛的中国化,确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社会实践是道德与法治学科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打破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界限,积极组织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参与中获得体验、接受教育。在组织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时,要做到因地制宜,依据社区所具有的社会资源设计实践活动;要各展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相互学习;要形成合力,在学校、家庭、社会的相互配合中发挥德育课的最大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7.
重评苏联的“一国社会主义”论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列宁逝世以后,关于“一国社会主义”问题在联共(布)党内曾引起一场激烈论争。对这场论争,人们历来多肯定斯大林等人的观点,而否定“反对派”的主张。本文认为,就实质而言,论争双方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尽管斯大林的“一国建成”论最终获胜,在当时也确有其积极和成功的一面,但总的来看却并非真理,它给苏联和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严重危害和惨痛后果,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  相似文献   

8.
从传统“德治”到社会主义以德治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缺一不可,此理多有论述。本文着笔旨趣在于“德治”方面,以透视传统“德治”之本义,并及社会主义以德治国的特点和本质。一由古贤主要是儒家提出并大力倡导的传统“德治”,作为一种政治伦理思想体系,《古文尚书·五子之歌》概括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里实际上包含着三个基本的逻辑环节,即“民本”——“德治”——“邦宁”。既然“民为邦本”民本,因而要达到“邦宁”,就必须实现“本固”,也就是“保民”,“得民心”;而实现“本固”的关键,则在于根据“民为邦本”的理念,实施“为政…  相似文献   

9.
“义”与“利”的关系问题长期为众多思想家争持不休,无论怎样都未能对其作出正确的结论。社会主义新型的义利观为广大人民群众正确处理“义”与“利”的问题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以及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义利观的科学论述,使之成为科学的、正确的、合理的、先进的义利观,并为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0.
香港回归后,实行“一国两制”,中国法就其本质来看,就必然出现“一国两法”的独特情况.它不同于封建社会的“一国多法”、联邦制国家的“一国两法”、解放前的“一国两法”等.这种情况,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它是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1.
邵俊峰  李丽 《大连大学学报》2011,32(2):12-15,42
孔子仁学的思想理路的内在矛盾,集中表现在孝与忠的关系上。孝与忠在情感层面的兼容,构成其"家国同构"的社会理想;在践行层面的对立,又构成其"家国错位"的理论偏至,其结果是:一方面社会家庭化了,另一方面家庭社会化了。仁学具有的情感性与践行性矛盾统一的本质特性,决定其思想理路必从"家国同构"走向"家国错位"。  相似文献   

12.
13.
正【问题】老师,上一讲举力慧同学写那篇优等文的实例,给我印象很深。人家是闯过了选材关啦。不过,几年来,他们这些优等生在闯关过程中是怎么做的,我还不大清楚。您细致地讲讲好吗?选"独有的"材料好,我也想那样做。只是,"独有的"材料在哪儿?也许它就在我身边,可我为什么没发现呢?我刚从四年级升上来,闯选材关,怎样一步步走才好呢?您常讲"三选一",那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4.
于景涛 《丹东师专学报》2001,23(4):37-39,36
孙中山“集产社会主义”思想与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有着本质区别,本质上仍然是资本主义思想,在当时的条件不可能产生实际的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意义,但是他的节制资本思想,即避免资本主义残醒的原始积累的思想给后来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建国后,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体现了中山先生的集产社会主义设想,成功地避免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生,后来由于冒进和天灾人祸20年,使我国经济濒临崩溃,根据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存,即体现了孙中山的“节制资本”的思想,又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沿着非资本主义道路进入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于景涛 《丹东师专学报》2001,23(4):37-39,36
孙中山“集产社会主义”思想与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有着本质区别 ,本质上仍然是资本主义思想 ,在当时的条件不可能产生实际的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意义。但是他的节制资本思想 ,即避免资本主义残醒的原始积累的思想给后来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建国后 ,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体现了中山先生的集产社会主义设想 ,成功地避免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生 ,后来由于冒进和天灾人祸 2 0年 ,使我国经济濒临崩溃。根据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存 ,即体现了孙中山的“节制资本”的思想 ,又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沿着非资本主义道路进入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斯大林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尽管他一生犯过许多错误,但是,他在坚持和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领导和建设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推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方面所建树的丰功伟绩,是不容抹煞的.在国际风云突变,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的今天,更激起人们对他的深切怀念.斯大林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曾经在历史上指引苏联人民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业绩,今天,对于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打造深度学习的课堂,不仅要有蓝图,更要有行动。在打造深度学习课堂的过程中,太仓实小开展课例打样,从实践中寻找深度学习课堂的样本;研制标准,让教师的教有参照;最后不断打磨精进,使深度学习的课堂在生长中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概括苏联20年代党内两场重大斗争的基础上,指出斯大林在“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中,实现现了以托洛茨基“不断革命论”为基础的左翼反对派的诸多政策主张.本文认为,“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以经典理论同迂回过渡理论的“揉合”为基础,以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殊矛盾和严峻的国际形势作为内外条件的产物.它的出现和发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它的弊病只有经过曲折发展后才能被认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说明落后国家绕过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在前期必然是十分曲折的,但仍不能因此否定这是一条通向共产主义更少曲折、更少痛苦、需时更短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在《国际共运》1985年第3期上看到了王恩保同志的论文:《列宁没有明确提出“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单从题目看,觉得也还近乎史实,说没有明确提出“什么”,并不等于说没有“什么”.但读过文章内容,始知全是对它的否定.这就引起了我重新学习列宁、斯大林有关著作的兴趣.也许是各自的体会不同,感到有话要说,故作此文与王恩保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20.
教学从来就有过程属性,只是在一些功利,}生的氛围中渐渐被人遗忘了。随着教学的发展,教育的过程属性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而生成作为过程属性在教学层面的反应,理应成为当今教学的实践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