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近十年来,学术界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的定义、重要性、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期推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实践和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形式单一、内容缺乏针对性的助学越来越不能满足自学考试考生的需求。本文从自学考试的现状人手,分析网络助学应用于自学考试的优势,提出从学习资源共享、学习过程管理和学习支持服务三个方面构建自学考试网络助学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自学考试学习支持体系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施教育功能的重要力量,旨在通过开发各种教育资源、采取不同方式呈现、组织形成统一的有机体系,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服务支持。随着自学考试制度的不断发展,学习支持团体在基础实践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碎片,但在提升实践层次上还比较欠缺,尚未形成有内涵、系统化的体系,直接影响了自学考试的发展。本文在阐述学习支持体系对自学考试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现状和不足,进而提出重新建立和完善基于学习服务中心的自学考试学习支持体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学习型社会的来临为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自学考试只有不断地发展创新,坚持质量是生命线,建立全民学习支持体系,搞好社会助学,加大宣传,提升自学考试的精神价值才能更好地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它对学习支持服务的依赖,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包括信息服务、资源服务、物质服务和人员服务等。目前我国自学考试学习支持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要建设好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必须从管理体制、教师队伍建设及大力发展网络教育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局限两方面分析了近年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陷入困境的原因,并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主体应为社会成人,今后主攻方向为非学历教育;主要面向城市的弱势群体和广大的农村;关注学习过程,大力加强自学支持服务系统、助学系统和实践环节学习基地建设;体系自身必须现代化等四个方面探讨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滕杰 《成人教育》2016,(8):16-18
源于远程教育发展成果的学习支持服务理论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服务体系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在对自考助学服务体系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学习支持服务理论为指导提出自考助学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8.
滕杰 《成人教育》2018,(1):52-54
自考学习服务中心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服务体系的终端环节,应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和助学服务体系的架构下,通过提升自身服务能力,为自主学习者提供可选择性的助学服务,以此体现自考学习服务中心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服务体系中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六个省市教育考试院及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机构(助学单位)的管理人员、教师和考生进行深入调查,以分析目前我国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探寻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思路,从而提出构建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 助学服务系统是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以自学为主体创造多层次、全方位成才的客观条件的社会教育形式。 一、助学服务系统的产生与作用 (一)助学服务系统的产生 助学服务系统是指国家力量以外的机灵、团体、学校、部队以及考生所在单位和部门按照自学考试的要求,帮助考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为达到高等教育的毕业生水平创造条件的一个组织。它属于高等教育范畴,其对象是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考生和电大注册视听生。“注册视听生”是在90年代中期,由中央电大和国家自考委联合举办的。它采用只注册不组班的形式进行开放学习。由于这种方便的灵活办学形式满足了求学者的学习需要。因而使开放学习的热潮蓬勃兴起。 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电大注册视听生的社会助学服务系统之所以蓬勃兴起,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适应了社会的需求,满足了广大考生的需要;二是社会助学服务系统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助学工作的开展;三是社会助学服务系统因地制宜,形式多样,使助学工作开展的非常活跃。这些,无疑对助学服务系统的产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二)助学服务系统的作用 助学服务系统是随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电大注册视听的发展而产生的。它在自学考试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