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的基本战略和认识基础.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一个崭新的发展战略民渡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中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  相似文献   

3.
谈谈环境保护和自力更生的问题北京大学教授范家骧(一)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的的讲话中,语重心长地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  相似文献   

4.
1994年,我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个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江泽民总书记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中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战略关系到社会进步和人类生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完善环境立法、严格环境执法。我国的环境法建设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而不断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层面,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马克思的自然生态环境内因论认为,自然生态环境和劳动一样是物质财富的源泉,是人类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的内在要素,决定着社会经济运行与发展的结果。马克思的自然生态环境内因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先声。东西方主流经济学大都没有将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以至于单纯经济增长型发展占据主导地位,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只有重视自然生态环境在人类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的内在作用,把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片面、孤立的增长生产资料生产的发展方式转变过来,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7.
由于环境的污染、恶化和人口爆炸性增长,使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受到制约,环境与发展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联合国就此问题于1992年6月在巴画里约热内卢召开了世界各国首脑大会,通过了《ZI世纪议程》,与会各国一致承诺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未来长期共同发展的战略。1994年,我国也颁布了《中国ZI世纪议程》,即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制定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把可持续发展列为实现现代化目标的两大战略之一,这是我国近十几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的迫切需要。可持续发展,通俗地说就是使社…  相似文献   

8.
一、实现教育现代化唯一的选择是可持续发展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冲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共同课题,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战略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有其丰富内涵的范畴,其中基础教育现代化是重要内容之一。教育现代化涵盖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与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涉及教育系统四个基本领域的变革,即.教育物质条件的变化;教育方面的变化;教育制度的变革;教育思想的变革(包括教育观、学…  相似文献   

9.
实施以德治环境方略,必须既坚持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的价值取向,又把实现全体公民的社会主义生态伦理道德水准作为现阶段的价值取向;既坚持把人类的永续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作为终极原则,又把合理满足当代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作为现阶段的基本原则;既坚持把是否有利于人类群体生存与发展作为善、恶的终极生态伦理评判标准,又把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发展作为善、恶的现阶段生态伦理评判标准;既把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党的终极奋斗目标,又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0.
人口与环境     
人口问题是当今受到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是继粮食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的又一重大问题。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良好的自然环境。人口数量越多,人类为了生存而向自然界攫取的资源就越多,我们的生活水平越高,工业越发达,需要向自然界和生态系统获得的物质就越多。然而,自然环境稳定的支付能力是有限的。我们要提高生活水平,发展现代化工业,而同时又要保持生态平衡,减轻环境污染,那么必须控制人口的数量,减轻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使人口与环境之间保持相对平衡。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的人口政策对中国和世界都有巨大深远影响。世界银行曾经测算过,如果没有中国计划生育的成功,世界人口将提前两年,即1985年就会突破50亿。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科学主义给人类带来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它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得到空前提高,但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因此,除了工业化或科学技术等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这个基本要素外,要全面准确地把握现代化实质,还必须考虑到另外两个方面,即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转型都不可能建立在别的国家和民族伦理道德的精神支柱之上。必须开掘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将其中超越时代的恒常价值作为精神支柱并与西方近代科技相结合,才能使它们有效地内化为本民族实现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现代化作为人类共同的目标和具体地实践活动的统一体,只能是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现代化或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一、可持续性发展理论的实质作为一种崭新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战略,"可持续性发展"主要包括:(1)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统一;(2)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3)控制人口增长、消除贫困、重建道德规范。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中国21世纪议  相似文献   

13.
生态经济学认为,人类要生存,必须有一个适合生存的物质环境。这就是生态经济环境。在生态经济环境中,有三个主要因素,就是:人口、资源和土地。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中,人口是自然物质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具有主观能动作用的要素;资源和土地是客观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三者在生态经济关系中,不断进行着物质转变和能量交流。这种转变和交流如能保持平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与优先事项是发展,发展是人类生存的永恒的主题,它是人类生存和进步所必需的,也是保护和改善地球环境的物质保证。经济社会发展不能脱离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要实行保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发展战略,保护和改善环境。可持续发展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具有和谐性,进而保持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正困扰着地球,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环境,实现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追求,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入幼儿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既是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工程,又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全国教育“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幼儿可持续发展教育及其师资建设》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实现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生存和发展状态的根本变化。现阶段,我国在推进人的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着人口现代化、财税金融与资源、环境和产业等制约,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全方面深化改革与创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17.
试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煤”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传统的以资源高投入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不可取的和不可持续的,这一发展模式已为历史所否定。人类为了解决当前面临的全球性资源和环境问题,使子孙后代能够健康正常生存和发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即人们在满足现代人需要的同时,必须为后世子孙的生存提供机会,而且追求代际公平,一部分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为顺应世界潮流,我国已把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发展目标。煤炭作为重要的矿产资源,是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把“现代化”之中国特色推进到超越性和科学性新高度,成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之路。在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与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对标下,文化强国建设拥有了更广阔的理论和实践空间。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文化强国建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上,具有巨大人口规模的现实立足点、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科学锚定、物质与精神相协调的价值遵循、人与自然共和谐的生态向度、中国与世界同发展的百年经验。要以立心立魂、凝心聚力、崇德向善、守正创新、讲好故事作为实践追求,走好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9.
<正> 我们的教育事业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因此,必须重视污染世界生态、威胁人类未来、破坏现代化事业的环境危机问题,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自然观,教育全体人民,并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增强全民的环境意识,使人类生存的环境向着良化的方向发展。一、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地球——人类的母亲,是她孕育了人类,哺育着人类,并把生存的财富无私地奉献给人类。作为“自然界最美的花朵”,我们坦然地领受了这种惠顾,从地球母亲的怀抱中成长起来。可是当人类长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一文中指出:“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增长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共同对社会经济发生作用,如果它们之间的关系相互协调,就会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如果它们之间的关系出现严重矛盾,就会阻碍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