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西晋太康时代“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之人品与文品,历来褒贬纷纭,令人莫衷一是。为避免偏执一端而不及其余,我们广泛清理原始文献,将“潘陆张左”以及傅玄、张华、挚虞等作为一个较大的文人群落加以综合研究,同时从政治斗争、文化思潮、士人交游等多方面作立体考察,于复杂的社会背景与人际关系中认识一个作家的人生,并评价其人格。遵循这一思路,本文专论张载。  相似文献   

2.
孟迟是晚唐前期中下层寒士、诗人,在科场与幕府间寻求个人出路,会昌五年及第,后供职于幕府;有诗名,尤工绝句,诗歌题材较集中;诗人的经历和作品在同时代寒士群体中较具典型性.  相似文献   

3.
黄梅 《文教资料》2010,(18):22-23
西晋太康年间是文学的一个繁荣期,这一时期的"三张"研究并不多。"三张"之一张载"性闲雅,博学有文章",但其作品多不能确定创作时间。根据现有资料可证,其《剑阁铭》当作于载入蜀省父即晋武帝太康六年285年,其作品辑录情况简单梳理于后。  相似文献   

4.
黄梦珊 《文教资料》2013,(35):37-39
袁去华,江西奉新人,为南宋时期词人.与韩元吉、洪迈、张孝祥等人同时,著有《适斋类稿》八卷和《宣卿词》一卷,《全宋词》收其作品九十八首.他先后做过善化、石首县令,后卒于任上.其作品在当时亦较为出彩,有多种钞本.在内容上,作品主要有爱国词、怀人词和抒发感情之作,亦有作品流露出其隐居、逃避现实的思想,这方面词受陶渊明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张载的教学论思想来源于他的政治立场、哲学观点与教学实践,并深受先秦教育观和理学"洛派学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平台五隐诗社是清初商丘较有影响的文学社团之一,其成员田作泽一生雅好诗文,素擅才子,居官廉能,交游亦颇为广泛,对家乡及宦地的文化教育发展均产生过显著影响.但由于史料的缺乏,学术界长期以来关注寥寥.文章拟通过对一些原始文献的梳理,勾勒了田作泽一生行迹,并对其作品加以钩沉、评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平台五隐诗社做好文献上的铺垫.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树立学生远大的志向与“诚心”。教师教学应因材施教、富有启发、“躬行力行” ;学生学习应“博学穷理”、努力实践、获取真知  相似文献   

8.
程朱开始,学者们一直对张载哲学思想进行研究,直到今天,对张载的哲学思想还争论不清楚。其实张载在《正蒙.太和篇》说:"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此句正道破了张载哲学思想的进路,张载正由此来进行哲学思想构造。张载从宇宙论到人生实践论进行哲学架构,要通过主观实践,使有限生命与无限道相融合,追求一种宇宙关怀的情怀。  相似文献   

9.
东汉作家秦嘉、徐淑夫妇的生平事迹,包括二人的籍贯、生卒年及其作品流传等等,还存在不少疑问,有必要对其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0.
张载人性论思想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载的人性论新说,是对以往人性论战的一个批判性总结.他断言"性于人无不善",是对孟子性善论的继承;断言气质有善有恶,是对荀子性恶论有条件的吸收.他既肯定了人性本善,又解释了不善的来源.他依照由天而人、本天道以推人事的逻辑进行人性论建构,将超形绝象的太虚本体作为"至善"的"天地之性"的根源,这样就突出了太虚的天道本体地位,弥补了汉唐儒学气化宇宙论的不足.张载的人性理论将道德价值的超越本体与人性的现实层面统一起来,大大拓展了对人性问题的解释空间,对以后儒学史上的人性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坎坷并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对她的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以自身对人生的深切感悟 ,展现给人们乱世之中平凡人生活的痛苦 ,并揭示了在封建礼教重压下人性的扭曲 ,在某种意义上讲 ,她不失为一个进步作家  相似文献   

12.
在张载的生态伦理思想中“天人合一”的观念是其生态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尊重生命,兼爱万物”是其生态伦理思想的主题;“民胞物与”是维系其生态伦理思想的理想原则;“体天下物”是其生态伦理思想所要追求的最高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13.
崔勤勤 《文教资料》2007,(25):102-104
本文主要论述了张载人性论的二元论性质以及节欲复性的修养方法,论证了张载人性论与自然观的联系,以及张载的性二元论不能彻底贯彻,最终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统一起来了。  相似文献   

14.
张载哲学思想中的"有无"具有非常深刻的理论意涵,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有无"具有深刻的哲学意涵最早应当从老子始,老子思想中"有无"所体现出来的宇宙论和本体论的意涵是隐而不彰的,到了庄子那里,"无有"并在即是宇宙万物的本体了,魏晋时期"有无"思想的发展真正达到了最高峰,郭象提出的"独化论"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有无"思想的最终逻辑演化。而张载的"有无"思想就吸收了新道家所发展的"有无"理论,将"有无"转化为"虚气",在新的理论背景下从而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太虚即气"的宇宙本体论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的哲学理念中,人性论和人生价值观有效的统一是一主要特点。我国的传统形式哲学人性论中,主要探讨的核心内容则是人的本性,对于价值观的有效形成,其理论形态是人应该如何做。人性来源于上天,这是一种自然性的形态,并且为人类未来的生活情况,或者是人们需要怎样的生活奠定了基础。在哲学的视野角度中,人性再一次的发现为人类的未来生活提供了可能。文章将张载和王夫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他们所提出来的人性论思想进行比较,从理论依据、内涵认识以及成性路向三个方面着手,对张、王二人提出的人性论思想进行全方面对比。  相似文献   

16.
张载作为宋代一位著名的理学家,在他建立理学思想体系时,实际上已经探讨了美学的一些理论问题,如他所说的“气之为物,散入无形,适得吾体”的命题、“虚明照鉴,神之明也”的命题、对“郑卫之音”的论述以及论《诗》的作用等,已涉及人与宇宙的关系、审美心胸、审美感受等美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了解作者经历可以更高的把握诗歌的思想、作者经历影响诗歌的风格、作者经历影响诗歌内容这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并对浅析诗人的生平经历对其作品及诗歌风格的影响提出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张载人性学说历来为后世儒家称道,学者也颇多注意与其细分天地、气质之性的哲学意义.从其人性学说的立场来看,张载继承孟子性善一派的观点较多,但从其致思路向和学说的阐释上来看,张载哲学有比较明显的综合孟子、荀子人性学说的特点,这一综合将问题引到了人性学说的天人分野的维度.本文试从此入手,对张载人性学说的内外依据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生死问题是一个涉及人生终极关怀的问题。张载以气之聚散来说明生死现象,并通过气散不灭克服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和超越生死。但张载对散归于太虚之中的气会怎样和道德生命如何永恒这两个问题却没有做出明确的回答。王夫之在继承张载气化生死论的基础上指出,人生前的善恶在其死后会化为清浊、昏明之气而留存于天地之间,并对后来的宇宙生化和人间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人既要"安生安死",还要"全生全归"。王夫之的这一善恶生死观既解决了张载所遗留的问题,同时也体现了其深刻的宗教情怀。  相似文献   

20.
张载唯心主义的二元论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朱熹在许多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张载的思想,具体包括:从"太虚"到"理"的发展、"一"与"两"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读书之法、性说、"理一分殊"和"天人合一"等。朱熹成就的取得与张载思想对他的深刻影响分不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