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妇女卡玛·辛顿及其丈夫有一个自己的小电影公司,叫Long Bow,中文名字是长弓。卡玛的丈夫Richard Gor-don(理查德·戈登)是公司的老板兼摄影师。此外,还有几个实习的哈佛大学生。在哈佛东亚系文学研究专业毕业的上海姑娘小兰在此实习两年了,她帮助做翻译、剪辑和查找资料。她说:“我看了卡玛做的片子,觉得非常了不起。她在MIT(麻省理工学院)教一门叫‘在中国拍电影’的课。”正在哈佛大学读经济学博士的小秦也说:“卡玛的影片是吸引我想来这儿的原因。做电影能做到这样,很了不起。”卡玛生长在一个特殊的家庭里:她父母都是美国人,但…  相似文献   

2.
叶草 《东方文化》2000,(6):94-96
文章被删改,在中国大陆早已不是什么新闻。笔者在无可奈何中,慢慢滋生奴性的麻木,只要不十分离谱,往往一笑置之。有一次几位朋友在波士顿闲聊时,在哈佛执教的童元方博士说,台湾《中央日报》副刊没有征得同意,删去她一篇散文的几句话,看到后她大哭了一场。  相似文献   

3.
主编手记     
柯汉琳 《东方文化》2001,(6):127-127
我们都盼着中国早日拥有几所世界一流的大学。因为,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对于一个民族、国家以至整个人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难以估量的。中国人不太容易产生这种认识,但哈佛的学生却很有这种觉悟,他们常常趾高气扬地叫喊:“先有哈佛,后有美国!”  相似文献   

4.
难忘的索伊斯博士李桂媛编译美术教师曾说他不会画,出版社曾说他不会写,但是,他那趣味盎然的书却使千百万儿童爱上了字词。“去见一见索伊斯博士如何?”我的父亲问道,“我要送他去机场。”“你是说那个真正的索伊斯博士吗?”我问道,心在猛烈地跳着。我父亲是兰登书...  相似文献   

5.
孙守让 《寻根》2023,(1):97-106
<正>在景致幽雅的哈佛大学笛维尼提大街上坐落着一幢典型的哈佛式建筑,建筑的前边立着两尊石狮,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哈佛燕京学社所在地。这里的“哈佛”自然是指哈佛大学,而“燕京”则指的是中国的燕京大学。我们知道,在20世纪50年代院校调整的时候,燕京大学的有关学科已经并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校,燕京大学早已不复存在。当时燕京大学的校园叫燕园,现在是北京大学的所在地。  相似文献   

6.
在吉隆坡工作期间,我从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黄汉良会长等侨领口中,偶然闻悉文天祥的后代就定居于吉隆坡,极为惊喜,遂特意专程去寻访。他们的代表人物是文平强博士,现任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主任。文平强原为马来亚大学地理系教授与系主任,旋后在东亚研究系担任同样的职位。文先生曾经在英国HULL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哈佛燕京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教授”起源龚延明“教授”称谓,始于何时?王炳清等《简明中国教育史》(页94):“汉代太学教授通称博士。”毛礼锐主编《中国教育史简编》(页29):“太学的教授称博士。”依此,能说明汉代已有教授官了吗?当然不能。所以,同样一个意思,在熊明安《中国高等教...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中有个李鬼冒充李逵而拦路劫财的故事,这一在原书中本属枝节的小故事却因近年“假冒伪劣”充斥市场而极受媒体的青睐,“李鬼”之名在媒体的“曝光率”相当高,早已远过其所冒充的李逵了。现在各媒体多有电子版,而网络中的词汇搜索功能也相当发达,若将李逵和李鬼二名输入进行搜索,结果可以想见,其所得条目的数量必是真不如伪。  相似文献   

9.
我相信城市和人一样,腹有诗书气自华,穿着打扮是一方面,文化气息是最根本的魅力。柏林,是欧洲的文化、艺术名城,它的儒雅与渊博,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游历天下大有学问,有的人只满足于“到过”、“见过”,却未见得真正“了解”、“懂得”。认识一座城市好像结识一个人,你必须探询他的内在才谈得到发现。说柏林姓“博”,一是博士多,二是博物馆多。老博士如曾在洪堡大学就读的卡尔·马克思、爱因斯坦,无人不晓。现代饱学之士更是随处可见,不定哪个开出租车的司机就是博士后。据说,柏林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世界最高。再说博物馆…  相似文献   

10.
牛鸣 《世界文化》2023,(8):22-25
<正>2019年,由美国导演彼得·法雷利执导的电影《绿皮书》一举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用一段泪水与温暖并存的南下之旅,将黑人身份认同与白人主流文化的矛盾再次搬上了荧幕。电影采用了双男主演绎的方式,对撞式地将粗枝大叶的白人托尼和谈吐不凡的黑人谢利博士组合在了一起,以“黑”和“白”两种视角、以谢利博士为缩影,向观众展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群体在面对“黑”“白”两种文化时的踌躇与迷惘。《绿皮书》并非新作,但其中表达的内核依然不过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晏阳初“定县实验”中的“博士下乡”精神进行了探讨,并将之在中国当今现实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予以考察,揭示了“博士下乡”经验中所具有的可资借鉴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2.
“9&;#183;11”事件过去半年多了。这一事件对我个人来说具有很特殊的意义,去年那个时候我正在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我和美国人民一起经历了那个惊心动魄的时刻。当时我就在波士顿,甚至存在一种可能,成为恐怖事件牺牲品。因为在9月初的时候,我想去黄石公园旅游,打算参加秋季闭园前的最后一班旅行团。  相似文献   

13.
梅光迪,字迪生,一字觐庄。1890年生于安徽宣城,12岁应童子试,18岁肄业于安徽高等学堂。1911年参加第三届庚子赔款留美生考试并考中,同年赴美入威斯康辛大学,1913年夏,转入西北大学。1915年夏,转往哈佛大学深造,专攻文学。当时欧文·白璧德于哈佛力倡“新人文主义”,梅光迪受业其门下,深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14.
社区是一种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做访问学时完成了关于华媒体发展历程的研究,写了一篇关于华媒体的发展及对华人社区影响的章,翻译为中后寄给国内一家刊物。编辑回函指出章对影响的论述着墨在社群,要求补充如何影响华人社区的分析。这一下子让我意识到,当英的“Community”译为“社区”时,当中的涵义已有了变化。  相似文献   

15.
对“出口转内销”的热衷以至迷信,很难考证始于何时,但可以肯定,其由来已久,且于今为烈。半生戎马的黄仁宇先生中年去美国留学,刻苦攻读,得了博士头衔,一部《万历十五年》在美国出版大获成功,自然不免有热心学人引进国内,先后印了数万册,在学术作出版难的哀叹声中,真算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6.
1996年3月15日,尼泊尔帕尼帕市阿尼哥会堂里高悬起“尼中友谊万岁”的横幅,6盏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中尼两国国旗高挂在主席台上,[今日中国)活动开幕式在这举行。虽然帕尼帕市是尼泊尔首都外的一个小城市,外交大臣洛哈尼博士还驱车近一个小时专程来为这一活动剪了彩。在开幕式上,外交大臣洛哈尼博士,我国驻尼泊尔大使张九恒,尼“青年论坛”主席萨卡尔,帕尼帕市长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共赞尼中友谊。尼泊尔青年们把花环戴在中国朋友的脖子上。一位女青年的致辞,表达了尼青年人对中国的向往和热爱,以及对发展尼中友好的愿望。参…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李兆忠不无兴奋地拿来他新近发表在《东方化》(2001,5)上的《艺术与科学:一枚硬币的两面?》一,还附带李政道博士主编的《科学与艺术》(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年出版)一书。他说章是他向李政道博士“请教”,的,希望我发表一点意见。我说,先拿来看一看,想一想,再说。读过之后,觉得尚有些话可说,便打开电脑敲下所感,所思。  相似文献   

18.
<正>关于ChatGPT最近媒体炒作起ChatGPT来,有人说这个AI平台将改变人类的未来,有的甚至声称将带来毁灭,恰似前一段炒作“元宇宙”。新技术的推出,会一次次给媒体带来新热点。从数字技术发展的整个历史来看,数据规模固然非常重要,但已与机械技术时代非常不同。数据、材料、高精技术、头脑卓越的科学精英,这些虽然仍是核心硬件,但“开源”与“共享”的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正从地图上看哈佛主校区,也可以说是老校区,哈佛就像是一座围城,被一圈说方不方、说圆不圆的墙围在里面。不过这座城有很多个门,从哪个方向都可以进入。东西南北,四面八方,都有通向哈佛的门。据说,总共有25个门可以进入哈佛,正是让人有条条大道小路通哈佛之感了。不过,最有名的是叫做Johnston Gate的门,位处西面围墙的差不多正当中,被认为是学校的正门。据说,对哈佛的学生而言,  相似文献   

20.
哈佛,是一种魅力。哪怕是匆匆的过客在这里停留片刻的时光就可以感觉到她的魅力所在。这种魅力飘过哈佛广场,飘过遍布哈佛大街小巷的书店,最终飘向哈佛的各个学院。哈佛广场,每天都有数千人穿越这里,他们当中有手里夹着书本的学生,他们急匆匆地奔向下一个教室;广场上还有脚步悠闲得多的游客,游客们可能不知道:身边走过的吹着口哨的男子可能就是哈佛的大牌教授。游客们去了哈佛的书店。他们发现:这里的书店似乎有别于一般的书店,既有入门新生的课本,也有冷门的书。游客们去了草坪,不知哪位教授的讨论课搬到了草坪上,或许这就是你感兴趣的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