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根远 《收藏》2008,(6):158-159
拓本作伪,大体可分为碑石即为伪物、非为原拓而为翻刻本、以晚拓充早拓几种,情况。鉴定碑刻拓本,先要看碑刻名字是哪一朝代的。如金石书中查不到(不包括新出土碑刻和宋元以后碑刻),碑刻署年与书法风格又出入较大,则要警惕,看是否碑刻本身即为向壁虚造。在《增补校碑随笔》等书中附有伪刻牌刻目录,可供收藏者参考。确认是原拓(或翻刻),则要与确信之原拓进行逐笔逐画的校刊,  相似文献   

2.
仲威 《收藏》2012,(13):108-117
端方是清末最重要的金古碑帖鉴藏家,字午桥,号陶斋。上海图书馆藏有大量端方旧藏碑帖善本,今从中精选五种介绍给读者。它们分别是:《衡方碑》《崔敬邕墓志》《常丑奴墓志》《郁孤台法贴》《凤墅贴》,其中《郁孤台法贴》《凤墅贴》均属海内孤本,《崔敬邕墓志》《常丑奴墓志》为传世稀见本,以上四种均列国家一级文物。  相似文献   

3.
仲威 《收藏》2009,(11):90-94
在椎拓之后对拓本进行后处理,属“作旧”范围。常用作旧假冒方法有: 1.染色熏香法 一般用茶叶、颜料、瓦花、矾水、墨水等物染纸,或用烟草末、熏香等焰火逼脆、熏黄纸质。此法在字画作旧中也常见。  相似文献   

4.
陈根远 《收藏》2001,(11):48-49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唐天宝十一年(752)立。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陈西安碑林(图1)。高285厘米,宽102厘米,文34行,行66字。岑勋撰文,颜真卿正书书册,徐浩隶书题额,史华刊石。  相似文献   

5.
宗鸣安 《收藏》2010,(9):117-117
唐成通七年(866年)所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幢,作八棱体,青石。高约140厘米,经幢下宽上窄,每面下部宽约14.5厘米,上部宽约12厘米。八面刻字,行草书,行约68字左右。  相似文献   

6.
李力 《收藏》2007,(5):102-103
笔者最近从一位好友处看剑一个清代的拓本长卷,仔细阅罢,发现竟是一份很珍贵的藏品。长卷开首为乾隆皇帝题诗,随后是14位当朝大臣的和诗,还有事隔100多年后的12位官吏、名流的题跋,题跋的字里行间记载着这样一段往事:  相似文献   

7.
陈根远 《收藏》2001,(8):63-63
东晋永和九年(353),岁在癸丑暮春之初,王羲之和江左名士谢安等41人,在会稽山阴之兰亭举行“禊礼”。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名士们畅叙幽怀,饮酒赋诗,好不惬意。王羲之乘酒兴,欣然为大家所写的诗写了一篇序,这就是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又称《兰亭叙》、《禊帖》。  相似文献   

8.
陈根远 《收藏》2007,(11):104-104
《张玄墓志》,北魏墓志的顶级名品。因避清康熙帝玄晔讳,清人习以张玄字(黑女)称《张黑女墓志》。该志北魏普泰元年(531年)刻,正书.20行,行20字,  相似文献   

9.
仲威 《收藏》2014,(3):78-81
记得20年前那一次不经意地推开了一扇门,那扇已经尘封了数十年的上海图书馆备用书库的门,门里是堆积如山的碑帖拓本。没曾想这一推,竟然打开了一个碑帖世界的“敦煌藏经洞”,从此开始了我漫长的黄卷青灯岁月。  相似文献   

10.
庞文龙  徐永卫 《收藏》2007,(7):125-125
陕西省岐山县博物馆藏有《汉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拓本一件,系民国年间岐山名士孟继圣先生旧藏,建国后捐献于岐山博物馆。拓本装裱成挂轴形式,纸本,蓝绫镶边,纵210厘米,横69厘米。轴端有“汉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隶书题签。拓本为深蓝色。碑文6行,每行10字。文曰:“惟汉永和二年八月,敦煌太守云中裴岑(cén)将郡兵三千人,  相似文献   

11.
宗鸣安 《收藏》2010,(8):109-110
由于金石拓本所具有的书法、史料价值,它们自唐代起就被人们所重视所收藏。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在存世金石拓本中,有许多在正史中无法见到或遗漏的史料文献。这种史料文献也许是只言片语的,也许是若隐若现的,但通过这些细微的记载,却能使我们真切地了解到过去的时代,了解到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环境,从而得到与古人跨越时空的沟通。从近来所见的这方唐代女尼墓志中,我们就深深地感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伊藤滋  贾梅 《收藏》2006,(4):94-95
在奈良、镰仓和江户时代,很多中国文物流入日本,使日本的文化繁荣起来,在书法方面尤为显著。 奈良时代(710~794年)传入了王羲之的书法摹本,镰仓时代(1192~1336年)传入了宋代黄庭坚和苏东坡等的书法拓本,到了江户时代(1603~1868年)传入了元、明诸家的法帖,而近代日本书坛受中国影响更大。下面从碑帖方面简单回顾一下明治(1868~1912年)、大正(1912~1926年)和昭和(1926~1989年)时代日本书坛的动向。  相似文献   

13.
林华 《收藏》2014,(10):111-113
2013年12月21日,上海藏家刘益谦9月在纽约苏富比以822.9万美元购得的苏轼《功甫帖》被上海博物馆专家鉴定为伪作。这一新闻也让碑帖拓片收藏重新进入公众视野。碑帖拓片俗称"黑老虎",一股是指金石文物用墨(或别的颜色)拓印在纸上,揭取后不经装裱的片子。装裱过的,称为拓本。拓片是保存文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艺术价值,而且还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继涛  李多才  李鑫 《收藏》2007,(3):112-113
甘肃庄浪县博物馆藏有一套明代肃府本《淳化阁帖》拓本,全套共10册,每册均用桐木板制作封皮。拓本高31厘米,宽20.5厘米,拓印精细,保存完好。卷首有“历代帝王法帖第一·汉章帝书”字样,第10卷后有明代肃世子朱识鋐、张鹤鸣等人的题跋。  相似文献   

15.
王璐 《收藏》2014,(9):94-96
我国石刻历史悠久,上起秦汉,下经明清,直至当代。不仅品种繁多、数量巨大,且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拓是保存石刻文献的一种传统方法,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之一,它产生于南北朝,成长于唐代。极盛于宋元明清。由此产生的碑帖拓本是承载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同时也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一座宝库。  相似文献   

16.
仲威 《收藏》2016,(5):22-29
吴湖帆出身不凡,其祖父是吴大潋,外公是沈树镛,岳伯父是潘祖荫,他是一位真正的贵族子弟,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巍是其垂的“官三代”。今天我们回看吴湖帆的文物收藏,那是几大家族、几代人财力、智力的结晶。  相似文献   

17.
任晓炜 《收藏》2013,(9):98-10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士大夫的理想境界。书法不仅是通过科举制度踏入士大夫阶层的一门技能,而且是修身养性、聊慰雅怀的一种生活方式。但至晚清时期,传统的士大夫阶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李举纲  樊波  罗小幸 《收藏》2006,(2):82-83
《张通妻陶贵墓志》刻于隋开皇十七年(597年),清乾隆年间于陕西西安出土。首题“大将军昌乐公府司士行参军张通妻陶贵墓志”,志文19行,满行19字,楷书,有方界格。  相似文献   

19.
陈根远 《收藏》2016,(5):102-105
中国书法“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无色而有图画之灿烂”(沈尹默语),堪称中国文化艺术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20.
仲威 《收藏》2012,(7):108-117
端方是清末最重要的金石碑帖鉴藏家,字午桥,号陶斋。上海图书馆藏有大量端方旧藏碑帖善本,今从中精选五种介绍给读者。它们分别是:《衡方碑》《崔敬邕墓志》《常丑奴墓志》《郁孤台法帖》《凤墅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