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家叶澜认为,以教师个体的课堂教学而言,每一次教学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因此,课堂教学必定具有生成性。课堂教学中,节外生枝的因素很多,它彰显着课堂多姿多彩的个性,也考量着教师的实践智慧和知识水平。一线教师如何将节外生枝转化成节外生‘姿',驾驭动起来的课堂呢?我认为应把握好三个关键点。一、贵在发现,留住意外在一次哲学复习课上,我一如以往地灌输知识,课堂平淡无波。却见第一排一个学生低头作画,我稍作停顿,来到他的跟前,原来他画  相似文献   

2.
有效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课堂中即时的生成资源),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有效捕捉学生的“节外生枝”(即课堂中出现的教师备课之外的非预见性资源),是教师得到“意外收获”的途径之一,更能体现出教师的基本功、机智性。从“节外生枝”到“意外收获”,打造动态生成的魅力课堂,需要教师的一双慧眼,需要精致的问题诊断、精彩的师生交流、精巧的“润物无声”。  相似文献   

3.
“开放教学”已成为时代的主流,但是,在主流下有一股不可忽视的暗流-课堂教学还存在着比较突出而又普遍的问题:“死”的教案支配着“活”的教师和学生,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好不容易提出一个所谓的开放性问题,又怕“节外生枝”,马上“尽教师的‘诱导’之责”,使学生落入“教师精心设计的圈套”,直到达到预定目的为止,美其名曰:本节课已顺利完成教学计划,这样的课,看起来进展顺利,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笔者认为,课堂教学需要“节外生枝”。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4.
在推进教育数字化的今天,如何开设好智慧课堂、如何通过智慧教育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值得一线教师深思的问题。受龙腾院士“通过‘三个图谱’实现‘全人’培养”的启发,以“法律为我们护航”为例,通过培植“知识树”、跨界巧借力、育核心素养,打造知识、能力、素养“三个图谱”,打造智慧课堂,对实现“全人”培养作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中,“节外生枝”彰显了课堂多姿多彩的个性,同时,也考量着教师的教学功底,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须具备良好的基本素养,善于将“节外生枝”变成“节外生姿”,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问题,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精彩的数学课堂要使学生更加“想动”、“敢动”、“乐动”、“会动”.通过一节“‘构造函数法’及‘放缩法’等证明不等式”研究课,阐明“问题导学”模式、顺应学生的思维“搭脚手架”、教师的三个基本功、教师处理“教”与“学”双边关系的能力等都是构建精彩的数学课堂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有“节外生枝”的情况。反思生成,教师要运用“民主”“、欣赏”和“智慧”来引导这些以生命为载体的动态生成性资源,使之开放地纳入预设的课程目标之中,促进课堂的良性发展。让我们的思品课堂因“节外生枝”而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8.
第三届“用智慧经营课堂”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征文活动已经正式启动了!感谢教师们对前两届“用智慧经营课堂”征文活动的支持与热情参与。本届征文活动将延续前两届活动的征文范围和内容,并将继续依托“‘用智慧经营课堂’征文选登”栏目刊登其中的优秀作品,展现教师们的教学实践智慧。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受到,课堂不再是教师事先预设“教案剧”的照本上演,在以生为本的课堂中,教学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教师面临着更多元的挑战,在课堂中我们教师随时都有可能面对学生的独特想法,遭遇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再精心的备课有时也不可避免“节外生枝”。“节外生枝”往往会扰乱我们的教学思路,但是“节外生枝”总是能引起师生的共同注意,一般都有生成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判断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些相应的变动.”有效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课堂中即时的生成资源),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有效捕捉学生的“节外生枝”(即课堂中出现的教师备课之外的非预见  相似文献   

11.
吴美荣 《考试周刊》2010,(12):223-224
“课堂首先让学生‘闹’起来,‘活起来’,甚至‘火起来’,唯有活起来,效果才能好起来,至于‘闹’是否影响到教师的课堂进度,是否‘像’课堂,不管这些,找到了快乐,生命才不会因为失去水分而枯萎!”(李炳亭语)但这仅仅是高效课堂的初级阶段,远未达到“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这样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构建“低碳”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应掌握三把金钥匙:落实教师指导,让‘低碳课堂’扎实而有效;挖掘教学资源,让‘低碳课堂’开源而高效;“改革评价方式,让‘低碳课堂’简约而实效”.  相似文献   

13.
李蓉 《教育》2008,(12):57-57
透视当前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学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然而教师有必要理性地审视各种“用教材教”的课堂。  相似文献   

14.
据新华社报道 ,“从本质上说 ,每个学生都是人才 ,都有极大的潜能 ,就看你如何去挖掘和培养。永远不要对学生说‘你不行’ ,永远不要挫伤他的自信心 ,永远不要让他产生失败感 ,即使在他遭遇挫折的时候。”我国IT行业的首席科学家顾钧教授谈起教育和创造力这一问题时饱含哲思和激情。顾钧指出 ,“人的智慧有两种 ,一种是‘课堂智慧’ ,就是学习和吸收知识的能力 ;另一种是‘第二智慧’ ,包括‘研究智慧’和‘街头智慧’ ,前者是消化知识、发明创新的能力 ,后者是一个人与社会打交道、与人交流、推销和开发市场的能力。如果只承认‘课堂智慧…  相似文献   

15.
一个高效而灵动的课堂,必然是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统一,预设中孕育着生成生成丰富着预设。课堂上的生成,一方面确实存在节外生枝、旁逸斜出的问题,但反过来,它可能就是枝外生花、疏影横斜。运用之妙存于一心,有灵心则妙手生花、妙趣横生。课堂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旅程,是一个学生思维放飞的旅程,其问需要教师智慧的引领。  相似文献   

16.
赵亮 《今日教育》2013,(11):54-56
“卓越课堂”行动计划推进已一年有余。在行政推动到学校响应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已自觉成为“卓越课堂”的创建者。本期推荐的文章正反映了两位教师立足本学科构建“思维导图”,用实际行动创新课堂教学的智慧。刘良华教授曾指出:“如果教师既不阅读,也不观察,也没有改进自己的行动,这就意味着教师今天的生活是一种‘混世’状态。”他倡导所有教师都应当参与到行动研究中来。课例就是教师进行行动研究最好的舞台,而“卓越课堂”行动则为广大教师营造了良好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17.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夜读韩愈的《师说》,两年前课堂上的一幕,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那是一节平常的课。在讲到“尴尬”一词时,我问孩子们:“‘尴尬’是什么意思?谁会用它说一句话?”孩子们的回答很完美。虽然教材要求“尴尬”一词只识不写,但我出于习惯,还是作了简单的提示:“‘尴尬’两个字是半包围结构。‘尴’是由‘九’和‘监’组合而成,‘尬’是有‘九’和‘介’组合而成。”说罢,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两个字。  相似文献   

18.
胡修喜 《江西教育》2010,(10):32-33
现今,许多人倡导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在评课时我们也常听到诸如“这节课‘语文味’很浓”,“那节课‘语文味’淡了些”的评价。“语文味”已然成为当今语文教学的热点话题。那何谓“语文味”?怎样的课堂才算具有浓浓的“语文味”?笔者试图透过几位名师的精彩课堂,明晰“语文味”的概念,探寻“语文味”在课堂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李东伟 《师道》2006,(11):34-34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师雄霸课堂的主角地位悄然隐退,学生已成为学习活动真正的主角,他们在宽松、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自主发现,积极探索,思维主动、灵活、开放。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预案常会被一些节外生枝的情况所改变。前段时间,我就上了一节“跑了题”的数学课,却别  相似文献   

20.
杨亮 《海南教育》2014,(22):44-45
一、主体性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概念厘清王秀小学十二五课题提出了“生态课堂”这一概念,“课题中的‘生态’,主要指课堂中师、生、环境各要素之间和谐共长、动态平衡的样态。”“‘生态课堂’,指在课堂上,在教师导引下,师生生态地(和谐融通、动态平衡)从事各种教育学习活动。”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建构主体性生态课堂强调开发未成熟主体的主体性,所以必须要学生主体呈显性而教师主体必须“隐去”。但教师的“隐去”并非一闪而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