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生活中,我们不要时时期待他人是完美的人,是表里如一的人,也不要希望人家为了你而牺牲很多现实的利益,人家没有必要作这样的牺牲。当然,如果生活中我们遇到了这样一些愿意帮助自己的、善良的人,请一定要敬重和钦佩他们,千万不要以为这样做是人家必尽的义务。人可以自我,但不要自私。要把因你的自私而带给他人的伤害尽可能减少到最低程度,而当你受到他人的伤害时,请将这伤害视为人生的一个新起点。要知道,伤害并不意味着你人生的终结,相反,还可以成为你发展自我的一个新的阶梯。只有战胜了这些,你的内心才会更加强大和坚韧。当你看着万丈深…  相似文献   

2.
景逸 《考试》2013,(3):42-44
请跟着我说:"我愿意……""我愿意接受全部的自己,无论好坏。"自我价值来源于对自我的认可。所以自信一点吧。太多时候,我们都把时间浪费在了与他人的比较之上以及期许自己成为另外的样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只有当你接受全部的自己,无论好坏,你才能真正地找到快乐与成功。  相似文献   

3.
夜探丛林     
<正>【新星连线】大家好,我是一个文静的女孩儿。我热爱绘画、钢琴和舞蹈,也喜欢书法、数学和英语。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戏剧和阅读,它们带我走进了另外一个奇妙的世界……我喜欢小动物,也愿意帮助他人,因为如果能对他人有所帮助,我就感觉自己是有价值的。这就是我,一个明年就要读三年级的小女孩儿。你愿意和我一起拥抱生活,拥抱未来吗?  相似文献   

4.
《同学少年》2013,(9):23
中国有句名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可见,报答他人的善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至今。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却认为理所当然,没有感激之心并回报以爱,下一次,谁还愿意提供帮助呢?因此,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请莫伤好人心,让爱双向流动。令人欣慰的是,心怀感激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鲜见。当一个白手起家的商人事业风生水起时,他往往不会忘记在以往艰苦的日子里给过自己帮助的人,这也使他有了传递爱意、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  相似文献   

5.
人生活在社会中,每天都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在交流的同时,我们会对他人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印象。这种印象有时会与真实情况有所差别。那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一些"效应"在作怪。积极地了解一些交往心理学知识,了解印象形成的一些"效应",可以帮助我们学会怎样留给他人一个好印象,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这些效应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当下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处处充斥着"策划"的时代,它如影随形,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大街上打折商品的宣传在等着你;药店里免费体检的诱惑在吸引你;商场里买一送二的惊喜在忽悠你……凡此种种,我们的生活已被"策划"者们全方位地覆盖着、追逐着,但时间长了,我们却总有一种被人算计、中人圈套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钱英 《小读者》2012,(Z1):15
在帮助他人的时候,不让人觉得自己在接受恩赐,这才是助人为乐的最高境界。最近看到一档电视节目,一位好心的捐助者滔滔不绝地讲述接受捐助人生活的不幸、家庭的困境;而旁边,那位得到帮助的人满脸窘迫和难堪,甚至不好意思正视主持人。当我们遇到困难,都希望有人能够伸出援手。然而,出于自尊的需要和自我保护的本能,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无能,  相似文献   

8.
《英语沙龙》2013,(7):1
青青校园是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情结,无论曾在校园里的你有着怎样的故事和经历,无论你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在分手后的那一刻都不免同时掺杂了离别的哀伤和憧憬的期盼。徘徊在毕业季,每个人都愿意有一个盛大的聚会,正式向我们的青葱校园告别,那就走进"毕业晚会策划风暴",看看其中的各式毕业主题是否能帮助你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毕业聚会。在"毕业不要豪言,忠告来源身边"里,我们采访了一些高等院校  相似文献   

9.
林莉 《中学生天地》2007,(12):29-29
在乎他人的感受,在乎他人的评价都没有错,不过,女孩,别将此视为你生活的全部。愿意跟着我一起画一个"情绪蛋糕"吗?首先,找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一个圆。  相似文献   

10.
生活就是一张网,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结点。职场亦是如此,每个人除了自身的条件和努力外,同时也被周围的人影响,并在关键时刻决定你的未来走向。第一类/导师,教练他教给你实用的技巧、一定的工作经验,虽不是知识,但它可以给你指明方向。这个人可能是你的上司、前辈、学长。如果有人愿意"挺"你,他肯定是你的贵人。当他愿意无条件地"挺"你,只因为你是你,他相信你这  相似文献   

11.
<正>有人说,教育的前提是爱,有时这个爱或许微不足道,甚至像一点星火,但即使这样,这一点星火也许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因为爱,可以创造奇迹。曾经听过一个关于老师以妈妈的身份帮助学生脱离窘境的故事,我至今都还珍藏在心里,它让我明白:有时一个人不经意的对他人的帮助,或许自己忘记了,但那个受过帮助的人,却温暖一生。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不愿意被他人忽略;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不愿意被人瞧不起;每个人都有自己脆  相似文献   

12.
帮助他人,是一种社会公德。但我们只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而又同意接受帮助的人。这就是本文所说的尊重他人的尊严!  相似文献   

13.
人不是完美的,因此我们才有发展的潜力和空间.我们当然需要三省吾身,不断进行自我改善或改造.但是,当改造是来自他人的指令和强迫时,你愿意接受吗?  相似文献   

14.
编辑心语: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在《乞丐》中诉说着这样一件事,一个乞丐向他乞讨,然而他却身无分文,只好无奈地冲乞丐笑笑,但乞丐还是说了句"谢谢",因为就是这简单的微笑,给了乞丐无限的温暖。是啊,有时候,我们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温柔的眼神,一种会心的微笑……都可能是对他人极大的帮助。生活中,我们如果能给他人一点点小的帮助,哪怕是一个微笑,也足以温暖他人的心灵,同时我们自己也得到了快乐。  相似文献   

15.
何峰 《大学生》2013,(9):41-41
正"故事"有时是一种局限,比如有被害者心态的人,会错过与别人真诚交流的机会。但"故事"也可能是一种解放和动力,比如当孩子因为自己的努力而被鼓励和认可,从而更加相信成功和认可都是自己可以通过努力而改变的。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故事"中。我们甚至不能够选择我们要生活哪一个"故事"。我们脑中的"故事"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一遍一遍地回放着,不断被强化。我们通过这"故事"去理解世界,决定如何行为。对我们来说,"世界就是这样"。我们就像生活在水中的鱼,浑然不觉水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生活中,谁都想获得他人的尊重,有些人却总不愿意放低自己高昂的身段。因为他们不明白,只有你热情地为他人洒下一丝雨露,他人才会给你带来一片美丽的绿荫。名人都能够这样做,何况我们这些以青春名义前行的学子呢?  相似文献   

17.
死,一个冰冷的字眼,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字眼,一个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触及的字眼,但是,每一个生命的伊始,亦是死的倒计时。就像是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所说的那样:"生和死不是对立的,死是生的一部分,生就是随时孕育着死。"死,对于每一个鲜活的生命而言,都是确定不移的事情。当死亡不可逆转,我们该如何面对?虽然死亡确定不移,但我们将如何死去?带你去"找死",不是为了死,而是邀你一起,以一个坦然的心态、幽默的眼光来看待死亡背后的真相。或许,对死亡的沉思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个新的远景,使生活中的琐碎和没有价值的东西变得更加微不足道,使我们能更好地迎接每一天。诚然,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死亡已经写在人生的合同里,从心理和生理健康的角度来看,我们都不该总是刻意想着它,但是,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一个避免死亡随意性的机会,你,会接受吗?走吧,带你一起去"找死"!  相似文献   

18.
个人广告     
个人广告我是一个善良、老实的人。能关心体贴他人,善于帮助他人。如果我们是朋友,我会真诚待你。当你有困难时我会帮助你,当你心里难过时、忧愁时,我可以使你快活,来吧,朋友,我是陆轶青我的外号叫“笨笨”,注意!是真的笨,因为我宁可保持自己直爽的个性,绝不人...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中,谁都想获得他人的尊重,有些人却总不愿意旅低自己高昂的身段。因为他们不明白,只有你热情地为他人洒下一丝雨露,他人才会给你带来一片美丽的绿荫。名人都能够这样做,何况我们这些以青春名义前行的学子呢?  相似文献   

20.
沙田雨露     
我们常常感叹没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但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就是有意义的吗,生命的意义往往在于那些你不愿意做.但为了别人不得不做的事情。人生。因为肩负为他人的责任而有了重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