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参与地区合作可以看成是一个处于上升阶段的发展中大国对国际社会应做的贡献。迫于近来日益紧张的地区局势,中国在较短的时间迅速做出决策,主导构建了大湄公河次区域中老缅泰执法安全合作机制,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合作的开创性尝试。这种合作机制充分体现了东盟机制构建的"偏爱非正式、避免过度制度化、协商一致、与多边主义相容的双边模式"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东盟已在经济安全、打击恐怖主义以及公共卫生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展开了积极合作。但是CAFTA框架下的中国-东盟非传统安全合作领域还存在待拓宽、合作的渠道还不够畅通、现有的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常设性合作机构存在缺失等问题。因此,深化CAFTA框架下的非传统安全合作,共同应对各种非传统安全的挑战,构建更为和谐的双边及多边关系,是中国-东盟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东北亚地区在安全方面的重要性不断上升。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将东北亚视为全球战略的重点地区,为防止地区大国崛起和对美国的挑战,美国在强化本地区双边军事同盟的同时,也在推动地区多边安全合作,企图将本地区国家全部纳入美国设置的安全框架内。  相似文献   

4.
多边主义与中国周边安全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冷战结束后 ,随着国际和地区安全环境的变化 ,中国采取了多边主义的周边战略。本文通过对中国参与的两个周边多边主义案例的考察 ,认为中国参与多边主义机制既是为了维护现实的国家利益 ,也是在通过参与多边主义进程 ,创设以新安全观为代表的国际制度  相似文献   

5.
1“合作安全”观的界定“多边主义”是当前国际关系的一种发展潮流,具有两个层面上的基本含义。[1]首先,从主权国家的角度来考虑它的对外行为方式,多边主义可以用来表述一个主权国家的外交行为取向,指的是一个国家更倾向于在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国际组织之间开展外交活动,用共同协商的方法来解决方案。其次,从国际体系的层面来说,多边主义强调从整体的角度,即从地区或全球角度强调多边制度结构,考虑国家之间的互动关系,尤其考虑制度性因素对国家之间互动产生的影响。“合作安全”是冷战后出现的新的安全机制。其中的合作,即多边合作,它是多边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合作安全”主要指的是国际社会或一个特定区域中所有成员以共同努力的方式来防止任何使用武力或军事威胁的可能。[2]1993年澳大利亚外长埃尔斯就曾在联合国详细阐述了“合作安全”的概念,他认为合作安全强调磋商而非对抗,确保而非威慑,透明而非秘密,预防而非纠正;在成员上没有限制;主张多边合作,以非军事手段解决冲突;主张缓进的机制建立过程;并强调行为方式的非正式性及灵活性。2“合作安全”观下东盟地区论坛的构建2.1“合作安全”观与东盟地区论坛的产生。“合作安全”是一种灵活的多边外交形式,符合东...  相似文献   

6.
环境安全概念自提出以来受到了东西方理论研究者的热切关注和争论。东盟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人口等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政治和安全问题,形成了潜在的和现实的地区、跨越边界的冲突。中国与东盟国家随着对本国及本地区的环境安全问题的关注,也开始寻求双边和多边的环境合作以及机制的建设。但以多边主义为趋势的合作机制在东亚地区的构建也面临着很大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冷战以后东南亚地区安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安全问题错综交织,加之近年来非传统安全的兴起,都加剧了东南亚地区的安全困境。在新时代的国际安全环境下,各种以地区性为主的国际合作安全机制应运而生。本文分析东南亚地区安全合作的驱动力,东南亚地区安全合作的可能性与具体建议以及东南亚地区安全合作对亚太地区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多边主义主要包括多边机制与多边外交两个层面,其形态表现为全球多边主义、地区多边主义、跨地区多边主义、同盟多边主义、大国多边主义以及货币多边主义、贸易多边主义等,现已运用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环境等各个领域.多边主义作为一种组织形式极高的制度自身具有独特的组织原则,如共同利益原则、广泛遵守原则、合法性原则、平等性原则等,并且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与价值也越来越突出,同时也存在着机能不良与功能不足的缺陷,已成为国际社会以及中外学术界和外交界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东南亚地区的重要区域性合作组织,东盟长期致力于推动地区广泛交流合作和运转效能提升,为各成员国实现经济转型、社会进步、教育合作、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发展提供良策并发挥引领作用,现已成为影响亚太并辐射全球的力量。目前,东盟正着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和促进公民数字能力提升,以适应全球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和现实需求。与此同时,东盟充分依托周边睦邻友好关系和顶层合作机制,持续深化区域间教育交流合作,并注重依托国际组织的广泛力量,助力地区教育事业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初东北亚安全形势日益复杂严峻,大国利益的冲突、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领土争端与历史积怨的难以化解,使得这一地区相关国家之间相互猜忌,难以构建战略互信。缺乏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东北亚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中蒙两国作为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共同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符合两国根本利益。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化以来在各领域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双边合作,同时两国也在积极地参与推动与本地区相关国家的三边、多边合作。中蒙两国双边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入发展对东北亚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建设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东北亚地区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军事经济体相互牛争的阵地前沿.随着冷战的结束,该地区在多边安全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包括双边、多边伙伴关系构建以及合作安全等已经开始逐渐成为本地区主导的安全模式.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东北亚地区各国的外交政策取向.正是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试冷战后东北亚多边安全的特点及东北亚安全合作问题上构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东盟安全合作框架对中国地缘政治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联盟国家的安全合作形式和机制是亚太地区区域性合作的成功典范,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东盟作为距离中国最近的一个有较大影响的国际组织,其安全合作对于中国的国家安全必然产生得要影响,但东盟国家由于其内在条件的局限,以及近年以及示南亚因遭受金融危机的打击,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区大国,尚不原意采取公开对抗的态度,因此,东盟不是中国的对手,更非敌人,而是我们可以长期进行俣作的伙伴,也是稳定我国周边环境的一道不可或缺的屏障。  相似文献   

13.
越南入侵柬埔寨,使东南亚地区出现危机。面对越南地区霸权主义的横行,倡导地区和平、自由和中立的东南亚国家联盟在联合国框架下积极开展活动,并与另一区域组织欧共体合作,积极探索一条在国际体系中解决地区危机、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道路。在解决柬埔寨危机的过程中,东盟的积极态度和解决危机的方式,使东盟的国际地位提高,凝聚力增强,为大东盟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同盟体系对亚太安全合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冷战后亚太经济合作的显著进展,亚太的安全合作是滞后的,主要原因是亚太经济顺应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而亚太安全却保留了冷战时期的特征,美国在冷战时期构筑的同盟体系在地区安全中仍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冷战以后,美国非但没有弱化在亚太的军事同盟关系,反而强化了双边同盟,尤其是通过反恐战争,扩大了盟友的安全职能,提升了盟友的地位,给亚太地区安全增加了不稳定因素.与此同时,亚太的安全合作以非传统安全问题为切入点,逐步开展起来;东盟地区论坛成为地区安全合作的主要平台.此外,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亚峰会、亚欧会议,以及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10+1)合作中,安全也逐渐成为议题.但是,这种合作的制度化程度比较低,而且美国与盟国、非盟国之间在如何构建地区合作机制方面也存在分歧.可以说,美国的同盟体系是亚太安全合作的最大障碍.中国提出的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理念的新安全观,以及东盟国家探索的"东盟方式"及其实践,都为亚太安全合作提供了有益借鉴.但是,亚太安全机制的建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在国际风云变幻的今天制约中亚国家安全战略选择的多种因素,中亚各国在平衡内外重大影响因素的利弊下对安全战略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积极创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经济安全战略;倡导以中亚为中心的多边务实国际安全战略;重视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形成了以反恐合作为主攻方向、核安全合作和反毒合作齐头并进的非传统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东盟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出现了经济的飞跃式发展.与此同时,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安全和发展.因跨国环境问题而产生的矛盾与争端逐渐浮出,环境安全成为地区安全中一个日益重要和活跃的组成部分,环境安全的区域化已然成为一种趋势.在东盟安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东盟国家针对区域内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展开了多年的环境安全合作,而环境安全合作的深远意义在于能在长远利益的实现中形成合作的凝聚力,促进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安全领域,大国关系决定着世界的战争与和平。冷战结束至今,在世界战略格局变化和共同利益增多的情况下,竞争性合作成为大国安全关系的主要的特征与走向,但战略目标的差异和冷战思维的残存又使得大国间战略防范突出。随着全球治理理念的发展和新兴大国的崛起,构建新型安全关系将成为大国的共识和责任。  相似文献   

18.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中国安全环境进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构建新形势下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和中国周边安全战略提供了思想依据,为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指明了方向。基于近来我国与东南亚地区国家出现的安全困境和中国东南周边现有多边安全机制的缺陷,总体安全观要求我们重塑中国东南周边安全体系,要求注重发展机制与安全机制交织发展、传统安全机制与非传统安全机制相融合及自身安全机制与共同安全机制相统一。为了谋求一个稳定与安全的中国东南周边,可考虑分步骤实现如下建议:制定和出台中国东南周边安全战略、建立中国—东盟安全命运共同体、统筹考虑发展机制与安全机制、将传统安全机制与非传统安全机制结合起来、建立和加强共同安全机制,做到自我安全机制与共同安全机制间的协调与统一。  相似文献   

19.
东亚秩序处于政治、经济、安全等不同领域的分割状态,出现了多种秩序主张.尤其是2010年以来,美国重返东亚导致地区变局,日本沦落为地区秩序的捣乱者,东盟主导地位受到挑战,中国则进入战略等待期和战略突围期,东亚秩序处于变动之中.作者认为,构建和塑造东亚秩序的一些基础条件已经逐步形成,当前型构之中的东亚秩序体现出开放性、可渗透性、双边主义与多边主义并行、大国提供地区公共物品、相对较低的制度化水平、国家间制衡以防止地区霸权等主要特征,另一方面东亚各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差距、政治发展不平衡、战略互信缺失、对东亚地域范围和主导权分配上的分歧.基于此,东亚秩序建构的主要路径和突破点在于,超越既有的功能性合作,妥善处理分歧,积极推动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东盟一体化历经42年,"东盟认同缺失"成为东盟一体化进步的障碍。认同建构以建构主义为依据,与教育具有相互依存与影响的关系,教育政策通过制度、机制、规范等引导追求共同利益的不同国家协同合作。文献研究表明,东盟希望把保存东南亚各国历史、多元文化和遗产作为培养东盟认同意识基础,把高等教育政策作为认同建构手段,通过高等教育传播区域主义开放、合作、相互认同的思想理念,建构东盟共有文化知识和集体认同观念,培养年青人东盟意识,实现既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