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中舒先生在古文字学上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中舒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他早年考入清华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等著名学者学习中国古史和汉语古文字学。王、梁等人为一代学界钜子,学贯古今,涉猎甚广。先生承其学风,学路宽广,在先秦史、汉语古文字学、考古学、民族学、四川地方史等方面都...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语     
正今年是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徐中舒先生诞辰120周年。徐中舒(公元1898—1991),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1929年受聘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8年受教育部中英庚款和四川大学协聘,任四川大学教授,此后一直在川大历史系教书育人,著书  相似文献   

3.
徐中舒先生,我国著名的古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九月初一出生,1991年1月9日病逝,享年94岁。 先生长于安徽省怀宁县,怀宁即今安庆市,安庆自古人杰地灵,其地处长江中下游,有明代隆庆四年(1570)所建振风塔为标志,登塔眺望,巍巍龙山,浩浩长江以及全市景色,一览无遗。五四运动的旗手陈独秀亦同为怀宁人士,两家日后入川寓居江津,尚有往来,(参见徐亮工,《徐中舒先生生平编年(未定稿)》“1938年”条,刊《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巴蜀书社,1998年。)也算是一段佳话。 先…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徐中舒先生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于中国古代史和巴蜀文化史研究。基于1949年以后巴蜀地区的考古新发现,徐先生运用新的史学观,于1959年和1960年发表了《巴蜀文化初论》和《巴蜀文化续论》。在"两论"中,徐先生论述了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紧密关系,梳理了巴蜀民族、部族之间杂居迁徙与相互融合的历史轨迹,进而得出中华各族"原来就是一家","中国"是因文化而立国的结论。徐中舒先生的"两论"与同期蒙文通、缪钺、冯汉骥、任乃强、邓少琴等先生关于巴蜀文化的研究争鸣形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巴蜀文化研究热潮。  相似文献   

5.
徐中舒是20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其早年成学经历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立密不可分。徐中舒自1929年进入史语所,主持明清内阁大库档案的整理工作,并兼任史语所秘书,同时还完成了大量研究工作,产生出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其所以能有如此成就,一方面是和徐中舒本人良好的学术功底和勤奋求进的优良学风分不开的,同时也与史语所优越的研究环境和学术氛围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近百年来,不少先哲前贤着力探求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方法。"古史二重证据法"是由王国维先生提出,也是近代以来学界实行的重要历史研究方法之一。徐中舒先生在继承这种研究方法的同时,对这一研究方法做出了创新性发展,提出了"古史三重证"的观点,并使用多学科、多途径知识和资料进行研究,实是一种综合研究法的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7.
访李零先生     
和李零先生第一次见面,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雪白的衬衣和那种中年知识分子中并不是经常可以见到的、一丝不苟的整洁感他开朗、随和而又彬彬有礼。所以在印象中,他书房里的阳光似乎也总是温暖而灿烂的。《寻根》杂志曾刊发过李先生的文章。我对他说,读者希望能够对他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李先生则回答:难。的确,李先生是北大中文系的教授,大多数读者对他的了解,都是从两本书开始的,一本是他翻译的《中国古代房内考》,一本是他写的散文集《放虎归山》,但实际上他是学考古的,他的专业是殷周铜器和古文字研究。所以我觉得李先生其实像…  相似文献   

8.
1956年以前,胡厚宣先生曾在復旦大學任教達十年之久。爲收集甲骨文研究資料,他與近代收藏大家劉體智先生相结識。劉氏收集甲骨、銅器、古籍善本、書畫文房極夥,因藏有甲骨二萬八千餘片,被胡厚宣譽爲"羅振玉以後的第一人"胡氏任教期間,曾多次帶领復旦大學文史兩系學生前往劉體智"小校經閣"參觀甲骨珍藏,受到了熱情接待,劉氏後人現藏有胡厚宣致劉體智書札二通,寫作時間爲1955年8月,其中透露了與二人交往有關的珍貴信息,如胡厚宣在復旦大學的教研感受、劉體智的個人著述情况與住所變動情况、兩人共同的朋友容庚、商承祚、徐中舒等人的當時處境等。根據相關綫索可知,胡厚宣曾對劉體智著述的歸宿問題付出過心力。  相似文献   

9.
前輩寫真     
正憶胡厚宣先生一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在杭州大學古籍研究所師從姜亮夫先生學習中國古典文獻學,一度迷戀於古文字,不自量力地想成爲古文字專家。偶識來杭州開會的擔任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組長李一氓先生秘書的中華書局編輯沈錫麟先生,他主動表示可以帶我去拜見胡厚宣先生。胡先生是舉世公認的甲骨學大師,不必算他聲譽卓著的《甲骨學商史論叢》,就憑他是《甲骨文合集》的總編輯,憑他是裘錫圭先生的導師,就足以讓人心向往之——何况在那之前,我已經從舊書店買過他的《殷墟發掘》,從新書店買過他的《五十年甲骨學論著目》。而亮夫師也跟我論及過胡先生。  相似文献   

10.
羌文化──中华文化的又一根编者按:已故著名老一辈史学家、民族学家、考古学家徐中舒、蒙文通、顾颉刚、任乃强、冯汉骥、胡鉴民、邓少琴、邓子琴、缪钺等先生,对巴蜀文化与中华文化具有精深独到研究。本刊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呜"方针,特将诸先生的有关论述加以摘...  相似文献   

11.
武汉博物馆藏"诗经铭文重列式神兽镜"经著名古文字学家罗福颐先生研究确定,其铭文为失传已久的《鲁诗》,内容为《卫风·硕人》部分篇章。罗说一出,诸学者从多个角度并结合出土文献资料加以研究,赞者有之,否者亦有之。随着近年来学界对于铜镜,尤其是三国吴镜研究的深入,"诗经铭文重列式神兽镜"铭文是《鲁诗》一说,越来越受到质疑。同时,通过对汉末三国时期的"诗经"学学术背景的考察,亦可说明武汉博物馆藏"诗经铭文重列式神兽镜"镜铭并非失传的《鲁诗》。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自马是一种具有特殊文化色彩的动物,人们往往对它另眼相待,这个传统起源很早.古文字学家裘锡圭先生认为殷商时期的人们就存在重视白马的意识,至于白马在当时的具体用途,还不大清楚.有人说可能是用来打仗了,然而,这仅仅是个推测而已,缺乏真凭实据.<周易>里有"白马翰如,匪寇婚媾"的说法,孔颖达疏:"但鲜洁其马,其色翰如.""翰"就是形容白马的颜色.在<周易>的哲学体系里,白马与婚姻等社会事务具有某种神秘的吉凶对应关系,人们重视它的存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恐怕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3.
胡振宇 《中国文化》2015,(2):236-237
九十三年前的1922年,一個28歲的青年由廣東東莞携其研究金文所得編纂而成的l 200餘頁《金文編》北上求學,得到羅雪堂、馬叔平的贊許賞識,被破格録取爲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研究生,從此奠定了一生從事考古學和古文學的基礎。這位有爲的青年即是容庚(字希白,1894年9月5日-1983年3月6日)。日後成爲著名的古文字學、金文、青銅器學  相似文献   

14.
北宋郑獬可能是历史上《左传》成书秦汉说的最早提出者。南宋魏了翁亦疑《左传》乃秦汉初人所作。明嘉靖年间季本最早明确提出《左传》成于汉初张苍之手。近人洪业继之。然此数说无甚影响。真正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是刘歆伪作说。从历史渊源来看,此说远在西汉末刘歆挑起今、古文经学之争时就已伏下了线索。清刘逢禄《左氏春秋考证》的问世,标志着刘歆伪作说的正式兴起。近世以来,大凡今文经学派和受今文经学派影响较深的学者多持刘歆伪作说。但现今此说已难见持论者了。代有增益说调停春秋说、战国说及秦汉说三派之间,以顾炎武的表述最为简明扼要。对此说有所申阐发明的是徐中舒。  相似文献   

15.
<正>郭店楚简自上世纪90年代出土以来,便引起了学术界的强烈关注,包括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以及相关的哲学史、思想史研究专家都迅速投入到整理与研究当中。郭店楚简的出土、整理与研究,是上世纪考古学界和学术界的一件大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今天距离郭店楚简出土的时间已过去整整20年了,而学界对其的研究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存在着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与可能。就这些年  相似文献   

16.
儒家经典之一的《尚书》历来以深奥难解著称。自汉代以来 ,学者研习注释 ,疏通文句 ,作了大量的工作 ,可谓著作如林 ,名家辈出。但由于该书的训释牵涉面很广 ,除了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而外 ,还涉及到古文字学、古代史以及天文历算等方面 ,所以该书的训释至今仍存在不少问题 ,有些地方还难以读懂 ,现在仍有必要利用新近获得的相关学术成果 ,对该书继续进行研究。最近 ,黄怀信先生出版了他的力作《尚书注训》 (齐鲁书社 2 0 0 2年出版 )。笔者在阅读了该书以后 ,觉得是一部很好的学术著作。书中分注和训两部分 ,各有特色。注以“明义为至”…  相似文献   

17.
逝世人物     
《上海文化年鉴》2005,(1):344-348
马承源(1927—2004)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古文字学专家。浙汀镇海人,194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5月担任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市政教育处政教科科员。1954年12月到上海博物馆工作。从此,他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额中国文博事业整整半个世纪。马承源1985年3月任上海博物馆馆长,1988年10月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1999年3月任上海市文管委顾问、上海博物馆顾问。  相似文献   

18.
<正>意大利文艺复兴三巨头之一米开朗琪罗以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闻名于世。他是个性格多变,喜怒无常,令人敬畏,难于相处的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最容易让他动怒的就是称他为画家,他认为自己是个雕塑家,在给人写信签名时他也要特意写成"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他认为雕塑才是他真正的事业,也是艺术的最高形式。可是,这样一个不认为自己是画家的人,却画出了令人高山仰止的绘画作品。在任何一个艺术史家的眼中,意大利西斯廷教堂的壁画都是文艺复兴繁荣时期的最伟大的杰作。可米开朗琪罗对此辉煌的杰  相似文献   

19.
目前学界对梁启超文化立场的研究较侧重其对西方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引介倡导方面,而梁氏在西学冲击中学背景下所持的整体文化立场,尚待进一步剖析。从"格致"到"科学"再到"科学方法",其对西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他以西学为参照,时时批评中学科学精神的匮乏,又时刻注意挖掘、浚发传统学术尤其是乾嘉学派中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在全盘西化的过激思潮下,与新文化运动领袖的单一批判态度不同,他以更为理智的态度辨析中学之良莠,显示了必要的文化自信,对全盘西化思潮作了重要的反思和纠正。其学术研究的文化立场在西学与中学之间,此立场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这一论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说文》:“贾,市也,从贝西声。一日坐卖售也”。又:“市,买卖所之也。”凡市场上的货物交易行为便称之贾。然而长期以来,在古文字里未能找到对应的“贾”字,而常见的一个“ ”字,多释为“貯”字。杨树达先生曾在《格伯簋跋》一文中曾疑此字读为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