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话语伦理学与学校道德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的道德教育实践中出现了"同一性危机".这种危机缘于道德教育中的工具理性.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该问题的理论基础.笔者就学科教学、道德教育的说服法,运用该理论讨论了在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如何以交往理性代替工具理性,进而提出整合性教学观、作为话语过程的说服法,以解决学校道德教育的"同一性危机".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道德环境,对人们的道德教化及道德养成起着积极的不可取代的作用。制度文化、家庭教育、社会生活、学校教育作为重要的道德教育环境的功能不断弱化,给道德教育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文章就如何重构道德教育环境,加强道德教化提出一点思考,以引起一定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道德环境,对人们的道德教化及道德养成起着积极的不可取代的作用。制度文化、家庭教育、社会生活、学校教育作为重要的道德教育环境的功能不断弱化,给道德教育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文章就如何重构道德教育环境,加强道德教化提出一点思考,以引起一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由于社会转型的巨大变化,我国计划经济务件下的道德教育模式面临着严峻挑战,迫使我们思考道德教育模式转化和重新构建的问题。但我们在思索和研究这个问题时,必须从深层次探究和分析道德教育模式转变和重构的主要依据。重构道德教育模式的主要依据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本身。  相似文献   

6.
由于权威主义教育观、教师权威与教师个人权威以及现实权威的混淆等主观误读和道德教育的知识化、"知识大爆炸"、多元价值观的冲击、道德教育的边缘化等客观因素的消解,当今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呈现式微状态。只有实现道德教育中的教师角色转变、道德分层教育中的角色切换,把握教育客体的品德心理结构以及提升教师道德修养获得角色尊重以重新建构教师权威,才能充分发挥其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道德教育,重在“意义”的给予,学校道德教育在于完善道德教育的意义给予,帮助学生创造完美人生。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作为网络公民的的话语变迁,给网络公民道德教育带来了现实冲击,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网络公民道德教育的成效.建构话语分权,掌握网络公民道德教育的话语主导权;关注生活世界,完善网络公民道德教育话语的内容体系;拓展优势话语,提高网络公民道德教育话语的叙述张力,是网络公民道德教育话语建设的应然面向.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着深刻的表征危机。从道德模范的树立来看,社会虚拟化使道德榜样面临着被污名化的危机;从德育传统的继承来看,网络恶搞文化使道德教育经典面,临着被侵蚀的危机;从德育介质的变迁来看,读图时代的到来使道德教育面临着文字边缘化的危机。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在接受道德教育过程中产生的意义障碍,导致教育者与其在教育过程中难以实现有效沟通.从而阻碍了道德价值观念的有效传递和转化。意义障碍的产生既有青少年自身发展方面的原因。也有教育自身因素的影响。作为道德教育工作者须在正确认识和深入研究这一问题的基础上,寻找克服意义障碍的道德教育策略。道德教育须切合青少年的现实生活,改进和创新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升道德教育工作者的素养,优化道德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1.
当前德育实践中的德育话语存在着失当现象,表现为德育目标的理想化与政治化、德育过程的简单化与扭曲化、德育内容的滞后性及与生活的疏离、德育方法的单一性与强制性等;深入分析其背后原因,在健全德育目标、完善德育过程、更新德育内容、优化德育方法等方面积极进行改进,有助于改变德育话语失当的现状,实现德育话语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使受教育者接受或认可普遍有效的伦理道德规范,是学校德育的目的之一,规范接受或认可的正当性需要德育理论予以辩护,且应当在学校德育的实践中予以保证。然而,在学校德育实践中则存在着无视德育过程本身正当性的“不道德的道德教育”现象。此种现象突现出学校德育过程存在着正当性问题。为此,需要提出一种对话伦理原则来保证学校德育的合道德性。此伦理原则要求学校德育从单主体性独白式的德育模式转向交互主体性对话式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学校教育经历了从单一轨迹到公民教育、从原则为本到关系为本、从个人意义的教育到职业化的教育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德育功能指向存在缺陷。在此种背景下,教师应明确专业发展的应有方向,具有较强的道德觉识和教育目标素养,并基于对学生个人意义的尊重,帮助学生构建价值观系统。  相似文献   

14.
话本小说借助道德修辞教育民众,其道德修辞呈现为三种话语类型:基于道德标准的人物和事件议论句;用于道德指导的格言俗语引用式祈使句;富于道德内涵的故事陈述句.文化来源的复杂性,导致这三种话语类型语义的一致或冲突.  相似文献   

15.
受近现代科学主义和工具理性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道德教育过于强调工具性价值,致使德育的主体性被严重消解,并且日益远离了人们的现实生活。在具体的德育领域表现为道德灌输加剧、受教育者道德主体意识的缺失、德育实效低迷等方面。为此,道德教育必须深刻地分析个体道德生成与生活世界的内在必然联系,重新审视其工具性价值,实现对生活世界的全方位的回归,才能真正达成道德教育引领学生“学会生活”的理想愿景。  相似文献   

16.
德育工作是新时期教育的核心,是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的重要基础。德育目标的设置是德育实施过程中最首要的一环,它既要符合社会需要,又要符合教育本身的价值追求。目前高校德育目标设置仍存有内涵狭窄、与实际脱节、考核功利化等不足和缺陷,借鉴中国传统德育思想来对当代德育目标进行重建具有可行性。当代中国高校德育目标的设置应回归到以主体性教育、"善"的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轨道上来,并通过健全机制、优化德育课程体系、建立新的德育评价机制等措施来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17.
主要论述语文的德育功能特点及其在学校教育中体现的三个基本方法:1.通过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2.离思想品德教育于写作教育之中.3.在课外活动发挥语文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8.
道德教育所要回归的生活世界是充满意义的世界。行走在意义世界中的人是道德生活的主体,并在道德生活的实践中追求超越。正是基于道德生活本身的意义性,道德教育有意义既具有个人价值又具有社会价值。有意义的道德教育是内在于生活的道德教育,以生活这本大书为教材,利用丰富的生活资源,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了生活而教育,使道德融合于生活,从而实现过一种有道德的好生活。  相似文献   

19.
道德叙事,就是教育者对道德事件的讲述或重叙,它是帮助学生净化心灵、升华德性、迈向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道德叙事负载着两种价值——原初价值和附加价值,每个道德叙事都有一定的价值载荷。在学校德育中,道德叙事是道德知识、规范的传递者,是道德行为图式的储蓄所,是道德情感的传达者,是道德经验的转述者,是道德思维的传承者。道德故事的遴选、聆听视角的建立、道德故事的重叙和价值立场的形成是学校德育的“四部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