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教育部门对书法教育的关注程度关系着书法文化的传承程度。本文旨在通过对书法教育现状及策略和书法的文化传承性进行浅析,希望能加强人们对书法教育的重视,加强传承祖国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完善书法的教育模式为研究重点,分别对书法教育内容、书写规范性的思考,书法教育的刻板印象以及现代书法教育的尴尬处境作了论述,特别对书法教育误区作了详尽阐述。本文认为应该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水平,重视人文文化渗入,提倡书法的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3.
书法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虽然非必要掌握技能,但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对书法的了解与写作有利于其情绪、心态的平和性,对素质教育也起到帮助作用。本文分析了普通高校加强书法教育的意义,研究了目前书法教育在高校中的应用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书法教育发展趋势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进一步完善高校书法教育状况,提升书法教育的应用性,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唐代是中国书法文化的兴盛期,不仅涌现出许多书法名家,而且形成了不少书法世家。书法世家在唐代的形成,既与毛笔手工书写的时代大背景相关,又与唐代尚好书法的社会大环境有密切关系。书法是唐代士族普遍注重的家学,成为士族保持优良门风的基本要求。唐代书法世家是士族保持家学和门风的结果,以唐前期最为繁盛。唐代中后期,随着士族“衣冠荡析”,门风废替,家学零落,书法世家也渐渐衰落。唐代书法世家承前启后,在笔法传承中发挥了接力作用,他们为法书名品的守护和递藏作出了积极贡献,还给后世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碑志佳作,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书法旅游开发,可以促进文化和旅游的发展。云南有曲靖二爨碑、昭通孟孝琚碑、大理南诏德化碑、丽江东巴文等书法资源可供开发,从开发现状看,部分地区重视但刚起步,还有相当空间,整体上云南还滞后。发展书法旅游,要在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考查书法资源的地域分布,并对书法及相关资源如风景、民俗、旅游产品等进行整合,设计好书法旅游线路,加强宣传,加强从业人员的书法教育。同时,在开发中要注意对书法艺术的尊重和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很多书法专业学生,因为在高考前有一定的临摹字帖的能力,所以在入校后的书法学习阶段,不同程度地忽略了临摹书帖的重要性,而一味把注意力放在书法创作上,导致书法基础不牢,创作水准不高.要关注临摹在书法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为学生今后的书法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桦甸市书法教育在极其不利的形势下进行了长达30年的艰苦复兴之路,经过启蒙、探索,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通过"六个落实"全面推进,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书法教师队伍,促进了语文教师向书法教师的转化,完成了书法教育全面普及的任务,使传统毛笔书法百分之百走进了小学课堂,创办了区域书法办学特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中国书法不仅要在传承上努力讨生活,还应当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拓展。当今"水墨书法"已成为中国书法发展中一个重要门类,"水墨书法"具有"现代书法"属性,但它又有别于"现代书法",它具有其墨韵、书写性和形式感三大艺术主要特征。"水墨书法"的出现顺应了大艺术发展规律的,水墨书法作品的创作已体现时代特征和个人的思想,并通过各类展览进入神圣的艺术殿堂,被更多的阅读者所接受和欣赏。  相似文献   

9.
当前保定市小学书法教育存在着书法师资培训不到位、书法教材不系统、教学组织不到位、考核方式不健全等多方面的问题,造成了小学书法教育质量低、效果差的局面.学校、教师和家长要认识到书法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教育合力,促进书法教育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0.
隋唐时期,书法技艺得到了较大创新。隋朝僧人书法承上启下,一定程度上带有佛教的思想理念,使我国的书法技艺得到完善和继承;隋朝之后,书法技艺迎来了历史的新篇章,禅佛文化深入其中,形成成熟、定型的唐楷和狂草体系。本文主要针对隋唐僧人对书法技艺文化的开创与继承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王世贞的文学理论表现出极大的丰富性和包容性。它既有强烈的宗派性,同时又有鲜明的开放性、发展性。他坚持复古论的文学思想,却并不反对其他有价值的理论,从而成为明代中期的文学批评巨匠。而其书法理论则与其文学理论相映成趣,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文学理论具备一致性和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书法创作缘于作者思想感情的需要,无意识与书法创作的关系复杂而微妙,但无意识的巨大创造功能庸毋置疑,在书法创作活动中,无意识的过程是主要的,剥夺这样一个过程就等于是完全取消书法艺术创造。书法创作中大象无形的最高境界就是"书初无意于佳乃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陶器纹饰的考察,分别列举了彩陶纹饰、原始青瓷纹饰、秦砖汉瓦、唐三彩纹饰、宋代五大名窑的纹饰、元代青花纹饰、明成化年间斗彩纹饰、清雍正粉彩纹饰,这些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陶瓷纹饰。将这些纹饰的特点与书画艺术的特征相比较,来揭示原始的陶器纹饰是中国书画艺术的源头之一,探讨在漫长的历史中,当书画成熟后又是怎样反作用于陶瓷纹饰,以书画艺术的审美观念来影响陶瓷纹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晚清书法家梅调鼎挫折而潜心学书;淡泊而自成高境;孤高而名声寂寥。造就了品正、脱俗之人格和清丽、高古之书风。其非但善书,还通经博文,乃至弄陶制壶,皆为善手。  相似文献   

15.
明代湘西苗族理学大师吴鹤,他的学术和教育思想,在苗族社会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黄宾虹是20世纪我国著名的山水画大家,他的山水画以明人为基,上窥宋元,取法百家,晚年变法,以浑厚华滋的画风成为中国当代山水画独特的笔墨范式,其卓越的人格风范与艺术成就,对本世纪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张荀 《美育学刊》2020,11(1):112-120
明代是茶文化历史上的变革时代,从朱元璋罢龙凤团茶改进芽茶,到品茶方式自上而下的变化及普及,茶事作为一种符号,频繁出现在文人士大夫寄情的诗书画中。陈洪绶是晚明杰出的画家,他的茶画在明代文人画中独树一帜,其作品中的茶事场景既展现了简古、幽趣的画境,又具有文人式的审美意蕴和精神内涵。通过梳理陈洪绶的茶画作品,可以考察当时的茶事活动发展和晚明时期茶在生活与艺术中如何融入文人美学世界的历史。同时,这些茶画中的审美意识形成了一种明末特有的茶事美学风貌,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苏轼是唐诗批评史上“孟王优劣论”的始作俑者,他以“才学”说评论孟诗,影响既大,所受批评亦众。明代的“孟王优劣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为以钟惺为代表的“孟不及王”说,其二为以李东阳为代表的“王不及孟”说。前者遭到了明清两朝诸多诗论家的质疑与辨驳,后者则为闻一多所支持。潘德舆是清代推崇孟浩然其人其诗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墓志是古代石刻的重要表现形式,亦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蕴藏着丰富的书法艺术价值。唐代墓志艺术内涵丰富,文字书体多样,志文多用楷书。由于北朝后期曾发生文字复古现象,因此唐墓志中出现了许多隶书。唐太宗倡导行书入碑,于是唐墓志中又有了不少行书。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墓志书法,它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具有重要的书法史学价值与书法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黄庭坚是北宋代著名的文豪、书法家,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然而与其在文学以及书法方面的成就相比较,黄庭坚在政治上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建树,这是因为终其一生,其所为官职都非显要。究其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有性格和思想方面的因素,当然与北宋末期特有的社会政治形势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